《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详实地叙述了条件反射学说的原理以及各种神经过程的机理,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系统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发展过程。本书是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疾病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条件反射学说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来治疗吸毒、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并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催眠、心理训练、语言训练、动物训练等实践中。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 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保罗 劳伦斯 法伯著的《发现鸟类--鸟类学的诞生(1760-1850)(精)/博物学文化》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史教授法伯的博物学史经典著作。通过分析18 世纪末和19世纪初鸟类学这一科学学科的诞生过程,作者阐述了博物学如何在那段时期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专业的分支学科。相较于其他鸟类学史著作,本书跨越了科学内史和外史的鸿沟,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博物学文化丛书(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主编) 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纳博科夫,一位倍受争议的小说家,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一位蝴蝶分类学家,坚守古典博物学的底色,沉寂科学界达半个多世纪,如今终获高度评价。)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花在自然万物中似乎独特,它不像五谷般满足人们的生存,又不像树木一样可作为木材那样实用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在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本教材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学生从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到专家的职业生涯层次,将其内容整合、序化为5个情境、16个任务。 情境l:动物细胞培养的准备工作,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常用设备和器材的使用与保养,动物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包装和灭菌,动物细胞培养液及培养用液的配制三项任务; 情境2:动物细胞培养,包括动物细胞的取材与分离、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动物细胞的常规检查四项任务; 情境3:动物细胞的冻存和复苏,包括动物细胞的冻存和动物冻存细胞的复苏两项任务; 情境4:病毒的细胞培养与鉴定,包括病毒的细胞培养和病毒的鉴定技术两项任务; 情境5:单克隆抗体制备,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单克隆抗体的
巴勒斯一向以观察鸟类、花卉和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和文笔优美著称,他的文章又渗透着深深的哲学和神学反思,他继承了惠特曼、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文化传统。他尤其以描摹自己所居住的加斯克尔山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体现了博物学的本地性特征。 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巴勒斯与各种鸟类邂逅的故事,他在细腻的观察中,表现出的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居高临下,也不是对研究对象的冷漠的客观,而是一种深挚的移情,视这些鸟类为同类,可以在对视中相互抵达心灵的深处。
《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内容提要:本书选录了33篇参加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及中国第四纪古人类一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年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在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同时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局面。其中有些论文是对化石材料的*研究成果,有些是对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方法的总结和评论,有些是对争议较大的课题进行的探讨。本书可作为古脊椎动物学、生物地层学、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博物馆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从事科研、科普与教学的参考资料。
动物吃吃喝喝 爱动物,就想和动物同化、一起吃喝! 动物没事找事 动物和人都一样,一旦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久了,问题可是会很严重哦! 动物五花八门 熟悉动物的叫声、气味、排遗,是解读动物的身体密码、行为暗号的*办法。当然,偶尔也会有误解或意外 想体验灵长类专用的猴米糕的口感吗? 想知道怎样揭发偷吃鸭子饲料的红鹳犯人吗? 如何制造出刺猬的减肥秘器呢? 如何做出马来貘也爱吃的面包呢? 只要照着这本与动物朝夕相处的巫婆提供的秘笈调制,这些困惑保证会迎刃而解!
翼龙是*种演化出自主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出现于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是当时的空中霸主。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主要集中在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燕辽翼龙动物群是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翼龙辐射的前奏。燕辽翼龙动物群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其化石保存精美,数量较多。燕辽翼龙动物群目前已发现的翼龙化石有悟空翼龙科、蛙嘴翼龙科、掘颌翼龙科和喙嘴龙科等4科10属12种,以及科未定的2属2种,是世界侏罗纪翼龙化石丰富的动物群之一,其中悟空翼龙科代表了翼龙从非翼手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的关键缺失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从哺乳动物到昆虫,从水生动物到飞禽走兽,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姿态和表情。通过绘画的方式详细描绘这些动物的外形和结构,有利于我们 加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并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本书分为6章。第1章讲解较为常见的哺乳类动物, 读者踏上动物结构的探索之旅。第2章聚焦于鸟类,考虑到某些鸟的肌肉结构相似度较高,便将这些鸟放在一起进行展示,以便理解和比较。第3章涵盖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这些动物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本书提供了详细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展示图。第4章讲解鱼类,由于它们的肌肉多呈扁平状,因此主要展示骨骼结构。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介绍节肢类动物、棘皮及软体类动物,这些动物的骨骼多为外骨骼或无骨骼,肌肉形态也以填充外骨骼为主,因此重点描绘和展现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本书适合动物结构
本书由从《笔尖上的动物世界》中精选出的12种可爱动物形象构成。动物以精微素描的形式绘制而成,笔触生动细腻,尤其注重刻画了动物的神态与情感。包含有常见的猫科动物、鸟类、犬科动物、啮齿类动物、猿类等所表,现的动物种类较为丰富,每幅插图都配有简略的说明文字,介绍了每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等科普内容。本书力求以精美的插画再现动物的种种可爱,使之更具艺术性与欣赏性;同时对宣传保护环境、普及科学知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这是一本以中英双语图文的形式描写大熊猫巴斯独特而富有传奇的一生的书。本书的整体装帧设计以巴斯所代表的环保概念为设计主轴,凸显绿色、环保风。书中文字以中英双语呈现,不仅能让国内的巴斯迷阅读到这本巴斯的纪念图文书,也让巴斯在海外的千万粉丝们一样能够方便地阅读。可以说,本书从一开始策划就追求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表达,以匹配巴斯国际性的知名度。本书从时间维度梳理了巴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时刻、重要贡献和无可替代的价值(如巴斯获救,巴斯出访美国,巴斯登上 春晚 舞台等),再现巴斯独特而非凡的一生,也描绘了海峡(福州)熊猫世界和各界人士对巴斯德倾注的无限的关爱。全书共九章,首先从2015年巴斯 重返 美国切入,突出 巴斯 作为 和平使者 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至第八章,从巴斯于四川巴斯沟冰河获救、初涉世间到巴斯
本书为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中的常见鸟类部分,分了四十多科来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中的常见鸟类,每科配图从种名、学名、分类地位、识别特征、分布等多方面来介绍了多种常见鸟类。
第3版《动物科学概论:从全球性、生物学、社会学和工业化的角度》继续向读者呈现出全面、覆盖了*内涵的传统学科,这对为动物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书包括营养、消化、饲料、遗传、繁殖、疾病和动物行为等内容,畜种章节涉及到马、奶牛、肉牛、绵羊、山羊、家禽和猪等主要畜种,以及水产、宠物/伴侣动物、羊驼和兔子等次要畜种。 除此之外,对现代动物科学的研究同样需要用全面的、非传统的方法来有效地介绍这个学科如何成为人类存在过程中不断变化而不可分割的部分。 因此,作者W.StephenDamron不仅仅向读者展现了主要畜种的方方面面连同它们各自的特点,而且还唤起读者深深思考一些关于动物科学对社会以及社会反过来对学科的影响: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动物科学生涯; 动物作为谷物的消费者——动物在可持续农业
本书专述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720种,隶属于9目、51科、151属,并对各目、科和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物异名、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描述外,还 附上每一种的形态图,其中有349种至今国内尚未作过形态特征描述,5种为中国海新记录种。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桡足类的基本形态特征、研究简史,并按Ho, J. S.(1990)及Huys Boxshall(1991)的分类系统编排桡足类分目检索表及种类名录、各目鉴别特征及其亲缘关系示意图之外,还描述宽足水蚤目(Platycopoida)2种、哲水蚤目(Calanoida)578种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图。下册描述7目共14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态图,包括隐水蚤目(Misophrioida)2种、剑水蚤目(Cyclopoida)30种、奇水蚤目(Mormonilloida)2种、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11种、歧口水蚤目(Poecilostomatoida)77种、管口水蚤目(Siphonostomatoida)2种、怪水蚤目(Monst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