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 恐惧管理理论 ,揭示了应对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积极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消极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 认识到死亡终至,使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藏在意识深处的恐惧影响我们的生活。在清楚地看见它对我们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向死而生,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天真的人类学家》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本书颇具原创性地介入了当前关于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争论之中,作者认为,这些争论都深陷于现代性所奠基的二元对立(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人类与非人类……)的错误之中,并割裂了时间。我们的“现代”社会从来没有按照支撑其世界表征系统的宏大分界来运作:一方面是自然,另一方面是文化,两者根本对立。事实上,现代人在实践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制造杂合体,那些既属于自然又属于文化之物。在此意义上,拉图尔的这本科学人类学著作告诉我们,我们真的从未现代过,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信仰。 基于此,拉图尔 匠心地以“科学论”的工作为基础建构出一种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非现代”立场,并发展出一种对称的人类学。他力图在实践中将人类与非人类这对范畴联结起来,打破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割裂和前现代、现代与后
媒体中无所不在的中产阶级,有时被形容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群体,被触手可及的成功牵引;有时又被描述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坠落的恐惧。将他们团结起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负债资产和强制过劳。 当我们举债获得的财产的价值变得过于难以预测,当初决定投资时得到的关于未来的承诺显得不再可信时,我们就会迎来从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觉醒的真正转折点。 不管中产阶级性创造了何种关于“自力 生”的乐观说法,我们都不是——也从来不曾是——中产阶级。 人类学家魏斯通过对德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的民族志调研,勾勒出中产阶级这种观念是如何在身份政治乃至私人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家庭施压的。这项极富原创性的研究将人类学和批判理论的研究路径熔炼一炉,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典型行动者的分析,重新阐
《天真的人类学家》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
?我们是为休息而生,还是为跑而生??跑步会毁了你的膝盖吗??哪种运动项目蕞适合我??懒惰是不正常的行为吗??每晚都需要睡够8个小时吗??我们可以跑得又快又远吗??体育等于锻炼吗?在不算太遥远的过去,我们那些狩猎采集者、农耕者祖先,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每天需要进行数小时的身体活动,偶尔也会为了娱乐或者社交而做游戏或者跳舞,但没人会为了健康而奔跑或者行走几千米。锻炼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近期才出现的现象。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凭借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与经验,向我们讲述为什么我们从未进化出锻炼的本能。
●探索真社会性的起源,揭示人类成为地球主要力量的进化逻辑。 对于人类处境的探索和追问一直是很多学术大家关注的主题,每次探讨都会引发社会各个层面的热议。本书英文版在出版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巨大震荡,它颠覆了在学界广受认同的亲缘选择理论,重新讲述了人类的进化故事,证明群体选择才是人类进化的首要推动力。威尔逊用他广博的博物学视角,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带领我们深入人类社会的核心区域,给出了jue无仅有的解释。可以说,除了爱德华·威尔逊,没有人能够给出如此宏大、深刻的阐释。 ●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给出有史以来蕞为清晰的解释!作者借用“高 三问”做骨架,勾勒出人类演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我们是谁三个问题的大画面,将群体选择、真社会性、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等
本书是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2006年以来与北方古代人群DNA研究有关的博士论文汇编。书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古DNA研究的原理、方法与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本实验室关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人群(山普拉遗址、圆沙遗址和尼雅遗址)、内蒙古中南部古代人群(朱开沟墓地、将军沟墓地、饮牛沟墓地、新店子墓地、城卜子遗址、一棵树墓地和砧子山墓地)、青海辽宁山西地区出土古人骨(青海喇家遗址、辽宁喇嘛洞墓地、山西虞弘及夫人墓)、拓跋鲜卑人群(东大井东墓地和七郎山墓地),以及辽代契丹人群(萧和家族墓地、商都辽墓、尖山辽墓、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吐尔基辽墓和山嘴子辽墓)的线粒体DNA研究内容。对这些地区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起源、迁徙、基因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是编著者从事蕨类植物学研究30余年的资料总结。书中提出中国蕨类植物新的分类系统,共介绍蕨类植物55科,169属,578种。使用1138张彩色照片,直观介绍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本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成书于1982年,是有“二十世纪的达尔文”之称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重要著作。进化生物学思想自创立至今已200余年,其间颇受争议。和任何一种科学思想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样,进化生物学同样需要面对厘清她发展的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与其他学派、思想之间关系的任务,从而梳理出思想发展的脉络,完善理论架构,回应质疑。无疑,恩斯特·迈尔的著作为这一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译本出版之前,《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的德文译本、法文译本、日文译本已经问世,成为世界范围内生物学学习、研究的书籍。
许多新翼龙的信息都隐藏在科学文献中,而这些文献只有专业人士才去关注。吕君昌、金幸生、高春玲、杜天明、丁明等编著的《空中之龙(中国翼龙化石研究进展)(精)》一书首次通俗地讲述了最近在中国发现的重要翼龙化石。阅读这本书,你可以知晓这些中生代翼龙的信息,比如,它们住在哪?它们吃什么?它们长得什么样?你也可以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翼龙化石,哪里可以见到翼龙化石。想要知道的话,就从今天开始阅读吧!
自从《马修斯植物病毒学》第三版出版以来的十年间,植物病毒学领域又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这部得到读者厚爱的专著现在由罗杰·赫尔教授执笔又得以及时更新。《马修斯植物病毒学》第四版除增加了大量彩色图版外,还详细介绍了这个发展迅速的领域中许多重要的新进展,包括生物学与生态植物病毒学、植物基因工程、分子病毒学、分子结构以及寄主与病毒互作等多方面的内容。 《马修斯植物病毒学》是一部经典著作,是植物病毒学、植物病理学、普通病毒学、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专业方向的学生、教理由或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爱好者的教材;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昆虫学相关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也会发现这部力作是他们所需的宝贵参考书。
本书是编著者从事蕨类植物学研究30余年的资料总结。书中提出中国蕨类植物新的分类系统,共介绍蕨类植物55科,169属,578种。使用1138张彩色照片,直观介绍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本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该教材按生命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体、种群、种问相互作用、群落和生态学应用7部分编写。作者在这本生态学入门书中始终贯彻三个原则:有扎实的博物学(natural history)知识基础;生物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进化论思想居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全书很好地平衡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和生态模式的经验事例,不仅在第25章和第26章专门介绍了应用生态学,而且几乎在每章介绍基本原理时,都使用应用性很强的事例。作者特别强调人类活动对于各种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和破坏,并明确指出:人类持续生存的关键是人类与生物圈建立其持续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要保护好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种种生态过程,所以要学习好生态学。 本版教材明显是与时俱进的,例如,在有寄生物感染时,有性生殖适合度的收益新研究(1章);以种群不同尺度的取样来测定种群过
本书共分四篇、22章,内容涵盖《生物化学》(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中20章、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中16章、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中4大篇章内容,具体包括: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②物质代谢及其联系与调节;③基因信息的传递;④分子生物学基础。各章内容包括学习要点、考点细目表、知识要点解析及配套练习、配套练习答案及解析和综合练习五部分。每章紧扣学习要点,分析历年考点分布,对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同时配套针对性习题,强化学习效果。附录中还有一套模拟试题帮助读者检验对全书内容掌握的程度,并丰富应考经验。本书主要面向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同时可供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生物化学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辅助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