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非专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将硬核知识、技术方法与人文历史、人物故事有机融合,理顺人工智能纵向发展脉络与横向科学轮廓。作者以扎实的专业背景、流畅的文笔帮读者理顺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厘清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法,帮读者看懂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变化,从 成天下之才 的角度给青少年读者提供学习建议,树立其科学理想,端正其科学态度,培养其科学思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开卷有益。 本书为第二版,专门添加为本书拍摄的配套视频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供读者访问。本书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科学与文化》旨在构筑科学与文化的桥梁,传递 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创新要有文化元素 的理念。科学既是生产力,又是文化。作为生产力,科学是有用的;作为文化,科学是有趣的。科学创新的潜力要到文化源头去发掘和释放。 本书试图从历史的深处回答 李约瑟之问 ,回顾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在中国遇到的困难;从人类的视野、世界的海洋、科学家的好奇心等角度,展现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说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共性,解释什么是科学家精神;选取教育、文化和语言三个着眼点,解读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差异,提出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创造海陆皆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末章谈地球的未来,这也是当代科学家提出的政治、文化问题,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陷阱。 《科学与文化》以科学家的立场,逾越文
李约瑟是 20 世纪中英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人物,二战后期来华援助中国科教事业,走访了 300 多所大学、科研和企事业机构,被称作 雪中送炭 的朋友。 提到李约瑟,除了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外,他本人的经历和见闻也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而战时来华的几年(1943 1946)更是堪称传奇。他不仅广泛搜集中国科技史料,考察各地风土人情,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他用当时在中国颇为稀有的相机,记录下流落在穷乡僻壤的文化遗迹和科教星火。在中国现代科技史上,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照片资料一直十分缺乏,李约瑟保存下的这批资料显得极为珍贵。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网站首页上, 李约瑟的战时中国照片档案 被作为馆藏特色资源,予以郑重地介绍和描述。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经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授权,由中科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教授
《王祯农书》由元代王祯编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解读。《王祯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它以代表北方农业的《农桑辑要》和代表南方农业的《陈旉农书》为主要蓝本,首次融合南北农业的内容,被后世《农政《王祯农书:节选》》《授时通考》等大量引用。原书分三个部分:《农桑通诀》《农器图谱》以及《谷谱》。其中《农桑通诀》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农学体系。《农器图谱》收录农具百余种,并辅以插图三百余幅,是我国古代农具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所宗。《王祯农书:节选》以孙显斌、攸兴超点校整理的《王祯农书》为底本,精选价值较高的若干章节,进行词语注解、随文旁批和篇末点评,全面阐释和解读原著的精义。
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五卷 化学及相关技术 第十二分册 陶瓷技术》是这部巨著的第五卷第十二分册,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研究的基础及准备,黏土、窑炉、制造方法和工艺、釉、颜料和釉上彩料及饰金,中国陶瓷技术向世界的传播及其在世界陶瓷技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
无
本书是 十四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人工智能重大基础研究丛书 图书,针对目前脑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系统阐述了脑电信号分析处理及脑机接口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全书共8章,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第1章绪论,概述脑电信号处理及脑机接口相关知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第2部分包括第2 4章,介绍脑电信号的分析及处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脑电信号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及特征分类。第3部分为脑机接口技术分析和应用,由第5 8章组成,主要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现有的应用,包括癫痫检测、运动想象、专注力训练和情绪脑电信号识别等。本书可以作为通信与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断代史形式叙述了我国天文学发展状况,从天文观测、天文仪器、历法、星图星表及天文学家等层面进行阐述。全书以丰富的手资料与深入的分析,展示了我国天文学的深刻思想和伟大成就。本书图文并茂,旁征博引,是一部总结性、综合性的天文学史著作。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对所解决问题的深入数学理解,矩阵代数正是一种的基本数学工具,在人工智能学科的研究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本书的目的正是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矩阵代数理论基础。全书共9章,分矩阵代数导论、应用两部分讲述矩阵代数方法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部分《矩阵代数导论》包括第1?C5章,提供矩阵代数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人工智能的矩阵代数应用》包括第6?C9章,详细阐述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进化计算4个人工智能领域中矩阵代数方法的应用,并总结有80余种人工智能算法,第二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本书内容全面,实例丰富,可供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在物理学方面的概貌。中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 本书包括历史的概述、力学、光学、声学、电和磁、热学以及近代物理知识在中国的傻播等几部分。书后附有较完善的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有关物理学的参考书目,文前有珍贵的彩图插页。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兴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调查、地形勘测、电力巡检、地质灾害勘查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视角。本书简要介绍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原理及方法,基于LiDAR360软件,详细讲解激光雷达数据的标准处理流程,包括数据输入与输出、数据显示、点云和栅格数据预处理、航带拼接、点云分类、地形生产与分析、矢量编辑、点云与影像融合处理、森林结构参数提取等,并列举了激光雷达技术在植被研究及综合减灾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实例。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农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由18家国家研究中心组成的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亥姆霍兹联合会负责运行德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瞄准中长期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开展前瞻性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本书回顾了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大科学研究的起源和各大科学研究中心成立的历史,揭示了从协调和管理这些大型国家研究中心而出现的内部工作组,到组成体现共同价值利益的大科学中心协会,最后发展为实现科学团体自治管理的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全过程。
本书是 十四五 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人工智能重大基础研究丛书 图书,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系统、操作系统、作业管理等多角度,对程序实现中的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特性、资源占用及程序运行过程等多维度,全面探讨程序性能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全书共12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1-6章为基础部分,主要对程序性能优化的意义、度量指标、常用流程及如何进行程序性能的分析与测量进行阐述,并从程序编码和编译的角度介绍多种优化方法。下篇第7-12章为进阶部分,结合系统硬件特性讲述更深层次的优化方法,包括单核优化、访存优化、OpenMP程序优化、CUDA程序优化、MPI程序优化,以及多层次并行程序优化。 本书适用于具备一定程序设计基础并致力于程序性能优化的程序设计人员,也可以作为高等教育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使用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四卷第一分册,主要论述中国古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磁学和电学方面的成就。
网络图作为一种描述复杂系统结构的通用表征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包括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物理学等诸多领域的关注。本书结合网络图结构进行机器学习算法设计,涉及图嵌入、图神经网络以及对抗攻防和增强等内容。全书共8章:第1章概述了图上的机器学习任务及算法;第2 5章分别介绍了节点分类、链路预测、社团检测、图分类的机器学习任务及算法;第6、7章介绍了对抗攻击下算法的鲁棒性问题,包括对抗攻击和对抗防御;第8章探讨了领域前沿图数据增强技术,利用图数据自身的结构和属性信息拓展特征空间,提升算法性能。相比传统机器学习类书籍,本书聚焦网络图数据;相比图神经网络类书籍,本书更侧重网络图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 本书可供网络科学、人工智能、社会科学及生物信息等领域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青年学者使用,
在《新星世: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里,詹姆斯 拉伍洛克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有关未来地球生命的新理论。他声称,人类世,即人类获取行星级技术的时代,将于300年后终结。一个新时代 新星世 已经开始。在新星世里,新的生命 赛博格 将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脱颖而出。它们的思维速度比人类快1万倍。然而,它们不像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描写的统治地球的机器人那样残暴。和人类一样,这些超级智能也必须依赖一个健康的地球,它们同样需要盖娅的恒温系统防御来自太阳的不断加热。它们和人类同是地球未来生命项目的合作伙伴。拉伍洛克认为,地球智慧的存在和繁荣十分重要。他不认为有任何的智慧外星人存在。因此,人类是*的有能力认识宇宙的生物。他推测,也许新星世仅仅是智慧生物*终能够踏遍全宇宙的开端。
本书站在科技史与社会文化史并重的立场,在详细论述中国古代医学构成、发展演变的同时,注重医学思想、治疗技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全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安排;分为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及中外医学交流六部分共二十六章。书中以确凿的史料为基础,深刻论述了医学的起源及发展,全面评价了历代的医学流派及典籍,生动记载了著名医学家的业绩和学术思想。这是我国医学史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作者发掘了不少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形成具有特色的完整体系。
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装备研发是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龙门式数控机床等传统加工方式在进行大型结构件加工时面临诸多瓶颈问题,而以移动式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加工单元正逐步成为大型化、整体化制造的新趋势。实践证明,优化移动式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采用新的定位、测量技术,并通过工艺过程设计与软件系统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智能化。这种全新的制造方式可以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本书针对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大型结构件面临的加工难题,对移动式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五篇,概述了移动式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移动式工业机器人的组成、控制架构和工艺规划与仿真等,以及其在航天器、卫星
无
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冶金、炼丹术与医药、盐硝矾加工、酿造、制糖、染色等与化学有密切关系工艺的化学内容,全面勾画出了中国古代化学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历史,并对它们的内涵作了深入的揭示和评述。就其起源、发展、具体内容和化学成就,以及反映出的化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严谨的考证和阐解,尤其对化学的原始形式??炼丹术,从其历史发展、思想与理论、术语考释、金丹考辨、设备方法和化学成就等方面做了全面论述,成为目前对这一领域做出全面阐解和评述的唯一专著。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文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