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
《PLC编程从零基础到实战:图解 视频 案例》是一本专门讲解PLC专业知识、编程方法及应用技能的专业图书。 《PLC编程从零基础到实战:图解 视频 案例》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结合行业培训规范,依托典型案例全面、细致地介绍PLC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编程方法、触摸屏 及PLC控制应用等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 《PLC编程从零基础到实战:图解 视频 案例》内容包含:电气控制电路基础、PLC的种类和功能特点、电气部件与电气控制关系、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PLC的编程方式与编程软件、西门子PLC梯形图、西门子PLC语句表、西门子PLC编程、三菱PLC梯形图、三 菱PLC语句表、三菱PLC编程、PLC触摸屏、PLC编程应用案例等。 《PLC编程从零基础到实战:图解 视频 案例》采用全彩图解的方式,讲解全面详细,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非常
《康德的批判哲学(精)》是吉尔·德勒兹1963年出版的著作,原版在一百余页的篇幅中,将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解释为诸职能(faculté)的三种“法权的”关系构成的一架宏伟“机器”,并将代表着“自由的和谐”的第三批判奠立为代表着“有所立法的一致”的前两个批判奠基的“起源(genèse)”。在德勒兹哲学生涯的早期,即“哲学史”时期,这本小书紧随着其成名作《尼采与哲学》(1962)出版,它被德勒兹自己称作对康德的一次“敌情侦察”,但也包含着德勒兹对康德哲学的态度的转折。这一转折对理解德勒兹思想整体的发展都有着指示作用。进一步发挥其中对第三批判的解释的论文《康德美学中的起源理念》收录在《荒岛集》中。
本书对德国标准VDI 2230-1:2015 Systematic calculation of highly stressed bolted joints: Part 1 Joints with one cylindrical bolt(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 部分单圆柱螺栓连接)进行研读、讨论。探寻了标准中公式的来源及理论依据,与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编制了VDI算法的程序框图和MATLAB子程序;分析了R0~R13计算步骤及其所涉及的参数选取依据、计算公式及相关强度条件等;以工程应用中某单螺栓连接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及强度校核,并针对计算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对该标准使用中常见的困惑、应用误区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处理建议。本书可供从事螺栓连接设计人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丛书》的分册。本书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深入讨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用较多篇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评价或如何挑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如何选择分析测试条件、影响分析测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分析测试误差的估算方法,以及对仪器的保养、维修等有关问题。本书通俗易懂,适用性强,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中从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测试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
本书紧密结合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前沿,全面阐述了当代数控机床的结构与特点,详细介绍了典型机床的主要部件结构,以及数控机床设计、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全书精选了大量来自外机床生产厂家的结构典例,对国产普及型和全功能数控车床、车削中心;立式、卧式数控镗铣床和加工中心等机床的总体布局、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数控转台、刀具自动交换装置、工作台自动交换装置等进行了完整、深入的介绍;对数控机床的设计理论、工程计算方法、机床数控化改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本书内容先进、选材典型、案例丰富,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程应用,是从事数控机床设计、调试、维修人员和高等学校师生的参考书。
著名工业传记作家L.T.C.罗尔特在本书中用十一章的笔墨,简要叙述了机床的进化过程——从最早的时代到今天的全自动动力控制机床。这本书的目的是扩大兴趣和增加技术的历史知识,以打破技术专业化带来的交流障碍。机床的故事始于人类制造出第一台粗糙的车床镗床,并随着陶瓷工具、金属成形机和电子磁带控制机器的发展而持续到20世纪。这一健全、平衡的机床发展和机床制造商的历史为车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连贯的视角,车间技术的发展使所有技术领域的无数进步成为可能。本书的叙述涵盖从个体工匠作坊所中发明的机器,到18世纪机器工具的雏形的发展及其在第一批机器在工厂车间中的使用,到将金属切削提升为一门艺术的亨利·莫德斯雷以及克莱门特、福克斯、罗伯茨、内斯密斯和惠特沃斯等先驱的工作被正确看待,后讨论了美国可互换制造的崛起
本书注重帮助读者解决电焊机设计,维修中的各类问题,从电焊机应用与维修的工作实际出发,介绍电焊机控制电路,结构和基本特性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氩弧焊机结构与维修,阻焊机结构与维修,等离子焊接及切割机结构与维修,电焊机的设计与维修等内容,结合当前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介绍了电焊机控制器与控制芯片的应用技术,自动供丝旋转调速及焊接辅助设备,焊接机器人原理调试与维修保养等内容。本书可供电焊机设计人员,各工矿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技工,电气工程师及电气维修工人,维修电工,电焊工技术及焊机专业维修人员使用。
本系列教材包括8种教材:1.管工;2.石油金属结构制作工;3.焊工;4.起重机驾驶员;5.安装钳工;6.安装仪表工;7.安装电工;8.安装起重工。本系列教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技能培训教材,主要作为石化工程企业、以及生产企业检维修单位、化工企业、石油企业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教材。本教材为8种教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