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东、李培玉编著的《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修订版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介绍线性离散系统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列举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 全书共六章:机械振动学基础、单自由度系统、两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数值方法和振动控制。附有习题及部分答案。 本书可作为工科有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能在34~40学时内授完。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自学或参考。
《新理念继续教育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实战训练》属于 互联网 继续教育英语系列,是安徽省 十三五 规划教材。结合畅销考试图书的特点,针对成教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能够指导学生在考试中运用解题技巧,切实提高分数。本书由4部分组成:考试大纲、分项训练、考试真题及详解、模拟试题及详解。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在例题的选取范围、词汇语法知识点的选取和讲解角度、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等方面都做到精心安排,力争符合成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能帮助不同英语水平的成教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本书是与《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基本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用书。甘永立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习题试题集(第7版)》以《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并采用我国近期发布的新的公差国标来编写和命题。命题内容对各种版本的公差基本教材都适用。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思考题和习题,密切配合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基本教材各章课外作业和复习的需要。第二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题,由8所高等院校的12份试卷组成,各份试卷实行规范化命题,供考试时选择使用。本书还编写了*部分的习题和第二部分的试题的简要答案,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作为继续教育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
本书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为帮助机械类本科学生和考研人员学习、复习而编写的。《BR》 全书共14章。第1章绪论对机械原理课程作一个概要的介绍,使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及内容有所了解。第2~13章配套《机械原理》(李树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各章内容,设置了知识结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思考题、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等模块。第14章给出了4套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本书是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介绍了过程工业中常用的流体机械,内容包括:过程流体机械的用途、分类及发展趋势,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他容积式压缩机,离心泵,其他泵,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机,高速回转件的强度以及高速转轴的临界转速。侧重于介绍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涉及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以及基本结构和典型实例等,并对重要知识点配有导学视频,读者可随时在线学习。
本书是《机械原理(第二版)》(郭卫东主编,科学出版社)的配套用书,是教材的必要补充。《BR》 全书共11章,包括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机械的平衡、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每章的内容包括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常见错误、习题解答五部分。此外,附录部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2010~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试题及解答。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通过对 典型例题 、 常见错误 、 习题解答 和 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答 的学习,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机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大有帮助。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数学基础、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与故障树分析、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及可靠性提高、可靠性试验。每章都配备了习题,同时附有一定的算例及附表。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普通机械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 加工、磨削加工、钻削加工)知识与技能、数控加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 铣削加工)知识与技能。
本习题集与丁杰雄、王启美、吕强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配套使用,习题集的编排顺序与教材相同,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轴测图,组合体,机件的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焊接图,电气制图,计算机绘图、综合练习。考虑到机械类和近机类课程有多种类型不同学时数,习题数量有一定余量,可供使用本习题集的师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用。
本书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并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地融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强化系统设计观念,强调设计技能的培养,适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机械中的各种常用机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轮系、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与平衡、零件的连接、挠性传动、轴和联轴器、轴承、其他零部件、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与实践、机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主要介绍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机械运动系统的协调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执行机构系统的创新设计、机械运动方案的评价等,介绍几种典型的机构系统方案设计实例,提供了若干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本书以中级电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主要内容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焊和焊接机器人。本书的特点是注重基本操作技术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焊工操作技能训练,以培养读者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焊接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和训练的相关内容,内容丰富翔实、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学生,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焊工培训、考工人员的参考教材。
本书全面汇集了作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企业工程实践项目实施经验,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系统阐述了PDM/PLM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PLM系统的数据管理、PDM/PLM系统的主要功能、PLM的实施方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以作为智能制造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相关课程用书及教学参考书。
本书以新疆周边国家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各国区域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产资料以及矿产资源矿业管理体制与矿业政策的基础上,以资料的综合研究为手段,开展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的总结与分析和跨境成矿带与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系统总结成矿规律,划分找矿远景区,进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国家矿产资源需求,在客观评估不同国家投资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近期可以开展勘查的主攻矿种、成矿类型和勘查靶区等,为实施境外勘查提供决策依据。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反映了新疆周边国家地质矿产的勘查开发现状及资源潜力,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普性,适合从事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资源潜力评价的广大科研、教学、技术人员。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了连续损伤力学的基础、无序介质以及金属晶体和合金的损伤、结构损伤、电子封装和金属成型过程中的损伤、复合材料损伤的微观力学、粒状材料的弹塑性损伤和修复耦合力学、动态载荷下的损伤、损伤的实验表征、层压复合材料损伤的微观力学、核损伤表征,以及损伤和修复力学的近期新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了损伤力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及其在材料和工程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材料和结构损伤过程的实用工具。
本书阐述空气动力学、气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论述中涉及的速度范围从低速、亚声速、超声速到高超声速;流体流动状态从无黏流、黏性层流到湍流以及旋涡分离流,定常流到定常流;外流从翼型、机翼、机身、翼身组合体绕流到翼型设计、边条翼和鸭式翼布局;内流从喷管、扩压器流、风洞流到空气动力风洞实验。全书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较完整的空气与气体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院校的行器设计与工程及兵器、船舶等院校相关本科生的教材,亦可供有关的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冲击》是《机械振动与冲击分析》丛书的第二册。《机械冲击》将与冲击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地结合起来,是一部描述冲击环境、对产品损伤影响、冲击规范制定及冲击环境试验的专著。介绍半正弦、后峰锯齿、方波、梯形等经典冲击波形的时域、频域特征,经典冲击在冲击模式和碰撞模式下的运动规律及如何使用冲击机、振动台实现这些经典冲击。以冲击响应谱为重点,阐述冲击响应谱的分析方法,包括冲击响应谱的不同定义和特性,以及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基于冲击响应谱描述冲击环境的严酷度,给出如何制定一个与实际测量环境具有相同严酷度的试验规范,以及如何用实验室设备(如冲击机、由时域信号或者响应谱驱动的电动振动台)实现该规范,并指出各种解决方案的和优缺点。对于特殊类的冲击,如爆炸分离冲击等也给出了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