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制备高效钙基CO2吸附材料用于钢铁行业碳捕集》以钢渣的高品位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系统研究了钢渣高温气固碳酸化直接固定CO2的效果、影响因素及其反应动力学特征,详细探究了实现钢渣中钙、铁元素分离和回收的酸浸取方法,首次以钢渣为原料制备出高效钙基CO2吸附材料,并提出了基于化学链燃烧技术耦合高温钙循环技术的新型自热式CO2捕集过程以实现工业源CO2的高效捕集。在实现钢铁行业CO2减排的同时,为钢渣的高值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在极地开发的大背景下,本书作者以所在团队10年来在极地服役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并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的一些技术成果,组织编写了《极地环境服役材料与表面防护技术》一书。本书介绍了极地材料服役环境、极地船舶材料(包括低温钢、低温焊料及极地用表面涂层与防护材料)、极地服役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工艺、适用于极地环境的表面耐磨耐腐蚀涂层及防护材料、激光熔覆技术和等离子堆焊技术、极地抗冰涂层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关于极地环境服役材料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体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学基本知识、热处理基本原理及工艺、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机械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分析等。 本教材主要面向机械冷加工,兼顾机械热加工。常用工程材料以金属材料为主,本教材介绍时注重工程应用,注意内容更新,反映材料领域的新发展,对广东地区使用较多的外国材料也作了介绍。本教材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参考教学学时为48~64学时。
徐婷、刘斌主编的这本《机械工程材料》系普通 高等教育机械工程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高 等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当前教学和教 材改革的精神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分为机械零部件对 工程材料的要求,机械工程材料的结构、组织和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的改性处理,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 械工程材料的选用五章。重点讲解零部件对其材料的 性能要求,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工程材料的成 分、组织与冷热加工工艺及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并 以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 行合理选材。本教材在编写顺序上,按照由浅入深、 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学的思路,注重学生 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以及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
本书主要分三个部分。**部分“人生杂记”是本人60多年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回忆录,是在伴随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巨变中,作者个人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改革开放以后,作者从一个铌金属元素的微合金化技术做起,在中国搭建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团结了国内外钢铁及其下游产业的科技人员,共同引领并推动了中国含铌高强度钢的发展。第二部分“情缘画册”,以大量历史照片记录了中信公司和巴西矿冶(CBMM)公司的技术贸易合作,在中国普及、推广和发展含铌钢微合金化技术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媒体报道”,有科普文章《铌金属和含铌钢的故事》及几篇媒体就中信公司在推广和发展含铌钢工作的报道。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或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本书内容包含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两大部分。工程材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各种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组织结构、使用性能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机械零件及工程结构等的设计、制造和正确使用提供有关合理选材、用材的必要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材料成形工艺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讲述金属机件成形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材料的热加工工艺性能、各种热加工工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知识。此外,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中有意识地增加了部分 的材料成形工艺简介方面知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王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曾先后于2009年12月和2015年10月在上海海事大学举办了首届和二届全国”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本辑为两届论坛的论文合集。尚新、王蕾编的《英汉对比与应用(第2辑上下)》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四个栏目:语言理论与方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