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级进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先进高效模具。工序集成度高、功能广的冲压零件,可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上冲制完成。本书结合现代模具企业对冲压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要求,以先进、实用、通用为目的,对多工位级进模基本工艺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工艺计算、排样设计、模具结构图设计及零部件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冲压工艺计算/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自动监测与安全保护设计 冲裁排样设计/冲裁、弯曲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拉深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成形工艺排样设计 冲裁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弯曲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拉深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成形多工位级进模实例书中所介绍的实例均来自生产一线,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具有较高的
《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一书在绪论部分,我们已经更新了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研究实例,同时也说明了DFMA对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影响。在第3章和第5章,加入了产品特征分类体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对手工装配、高速自动化装配和机器人装配的搬移和插入难易程度有影响。还将实际的学生作业加入到这些章节中。有关印制电路板装配的第6章也已经更新,能够反映从上个版本以来在制造业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强调了表面安装器件的使用。 余下的有关基本制造工艺的章节也更新了大量的*数据,并且把思考题和作业添加到了每一章。随着粉末注射成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在工业上运用,我们在有关金属粉末加工的第11章中,添加了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的讨论内容。 《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一书每章都包括了有关
书中叙述铸造缺陷的名称、分类、分析、解说;列举了181种缺陷及其对策实例的宏观、显微、电子显微、电子探针分析图片及文字说明;书末列出了铸造缺陷的英、日、汉名称对照和汉语名称索引。 本书供铸造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在简要介绍旋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金属旋压成形中的创新与创造,以及对传统旋压技术及特种旋压技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首先对传统旋压成形技术中的拉深旋压、剪切旋压、流动旋压工艺过程及成形机理进行了阐述及分析;然后重点对无芯模缩径旋压成形技术、三维非轴对称零件旋压成形技术、非圆横截面零件旋压成形技术、多楔带轮旋压成形技术及杯形薄壁内齿轮旋压成形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并包含了目前旋压类指导书籍未曾提及的旋压成形数值模拟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细则,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分析旋压成形技术共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同时,阐述了不同旋压技术的个性及特殊性成形规律,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对整个旋压成形技术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本书以近20年来我国高端锻压制造装备新研究成果为主线,分24章,介绍了20多种大型、应用新传动原理、满足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智能化锻压制造装备及生产线。在概述了高端智能化锻压制造装备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的同时,详细阐述了相关装备的主要结构、主要研究与开发的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制造的三个维度、智能制造的十项关键技术、智能工厂的三个构架、智能机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智能机器实施的三个途径,并通过举例对几种典型智能机器的基本原理与特点进行了剖析。本书可作为锻压设备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针对压力铸造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了8大类47个小类的压力铸造缺陷。书中通过缺陷实例照片与缺陷成分、组织分析等技术资料详细说明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解决缺陷的对策。同时,书中还通过列举不同压力铸造生产企业针对不同铸件解决压力铸造缺陷的14个典型实例,深入具体地阐述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具体的对策方案及对策实施后的效果。本书前半部分对缺陷的起因和对策阐述简洁明了,后半部分对案例的分析细致详尽,非常便于读者学习和借鉴。
本书主要内容为时栅传感器技术、超精密蜗轮副成套技术,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原理方法、技术路线、实用产品等研究成果。全书共6章:第1章介绍时栅传感器原理;第2~5章分别介绍磁场式时栅、电场式时栅、光场式时栅和寄生式时栅;第6章则介绍了与超精密蜗轮副相关的仪器检测技术、嵌入仪器单元的新型装备、加工测量一体化的新工艺,以及蜗轮母机新标准等。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干切削刀具分形特性及有限元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而成,系统阐述了干切削刀具分形特性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及应用。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干切削刀具的分形特性及模拟总论,干切削刀具设计与制备的**进展,干切削刀具磨损表面分形研究,车削加工分形研究,钻削加工分形研究,铣削加工分形研究。本书着眼于**的研究内容和动向,既有理论分析,又结合实际应用,反映了干切削刀具分形研究的**成果。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软件版)2009》是数字化手册系列之一。本手册分为三部分:部分是在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查询的工艺数据资料,考虑到工艺设计受企业的资源和工艺习惯影响极大,特提供了企业自定义数据库子系统,从而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完善的工艺设计资源库;第二部分是机械工程常用公式计算,为设计人员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第三部分是一个实用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系统,包括工艺设计、工艺设计过程管理、工艺文档的输出和管理及相关的工具和工艺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手册可供机械制造行业的机械加工工艺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科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从铸件的设计到铸件的标识和加工的所有生产流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铸件设计和图样,铸造工艺设计,模样设计,铸型和芯,熔炼与浇注,铸件落砂、铲磨与清理,铸件的热处理,铸件的技术条件、检验和试验,铸件修复,铸件的表面处理,铸件标识和机械加工。本书语言文字简洁,并配有丰富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图片,直观易懂,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铸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人阅读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归纳了设计要点,并给出了大量的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包括: 汽车塑件常用材料及其特性、模具钢材以及汽车注塑模具八大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设计经验和要点; 汽车主要塑件的注塑模具设计实例,详细讲述了包括汽车仪表板、汽车中央通道、汽车保险杠、汽车手套箱斗、汽车门板、汽车车灯零件和汽车风箱等汽车塑件的注塑模具结构及其设计注意事项; 汽车注塑模具注射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前的模流分析,设计后的检讨报告。 本书可为从事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大学院校模具设计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影印改编教材《制造工程与技术》取自原版英文教材《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Technology》(Prentice Hall 2010,第6版,ISBN978?981?06?8144)中的部分篇章。针对国内教学课程设置,将原书内容改编为机加工和热加工两册,并分别出版,方便学校选用。为保持书籍内容体系,方便读者查找和了解原书全貌,特别在两册中保留完整的改编目录。内容涵盖切削基础,刀具材料与切削液,回转体与非回转体加工,加工中心,机床结构及机加工经济性,磨削与光整加工,先进加工方法与纳米制造,制造工艺过程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制造的竞争性。
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 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括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两部分内容。本系列丛书是2015年专项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三册,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成果两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一册。 本书是丛书的*册,收录了16项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是针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