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110kV变电站主要微机型二次设备的二次回路接线,以国内各大微机保护厂商设备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讲解二次回路的工作方式,从电路学的角度来看二次回路,遵循 尽量抛开继电保护原理 的思路分析二次回路。 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110kV变电站常见二次设备、微机型二次设备的工作方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变电站的二次电压回路,如何看二次回路图纸,断路器的控制,RCS-941A的操作箱,110kV线路二次接线,110kV主变压器二次接线,备自投装置二次接线,外桥与内桥二次接线的比较,10kV线路二次接线。 本书主要面对电力系统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学生编写,也可供初中级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电气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由于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风电场项目开发备受重视。我国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项目投资者愈发积极踊跃,但同时也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盲目性。 本书围绕项目遴选、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申请项目核准等风电场项目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阐述,涵盖了国家规定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简要介绍了海上风电场项目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相关内容。同时,在附录中列选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依据目录,并列举出23个支持性文件示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风电场项目投资者或从事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的人员参考、借鉴和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丛书》丛书采用问答形式编写,以岗位技能为主线,理论突出重点,实践注重技能。本书为《化水运行300问》,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化水运行专业基础知识及运行岗位技能知识。帮助广大火电机组运行技术人员了解、学习、掌握火电机组化水岗位的各项技能,加强机组运行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随着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光伏电站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便于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学习需要,编写出版《光伏电站运行专业知识题库》一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光伏发电基础理论、光伏组件、汇流箱及直流配电柜、逆变器、光伏电站管理、安全综合知识、电气通用知识等。
《火电厂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 热控分册》内容简介为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作业水平,华能玉环电厂组织编写了《火电厂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丛书,分为通用、锅炉、汽轮机、电气、燃料、热控、化学、环保等8个分册。本书为热控分册,共收录典型作业53项。书中对每项作业的步骤进行分解,详细分析每个步骤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判出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帮助广大火电机组运行、维护、管理技术人员了解、学习、掌握火电机组生产岗位的各项技能,加强机组运行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特组织专家编写《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采用问答形式编写,以岗位技能为主线,理论突出重点,实践注重技能。 本书为《化学检修》分册,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化学专业检修基础知识及化学专业检修岗位技能知识,主要内容有电厂化学专业检修安全及基础知识,电厂化学水处理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厂化学水处理泵类、管道及阀门的安装与检修工艺及技能,水处理离子交换器、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设备的检修工艺及技能,制氢设备的检修工艺及技能,水处理设备的防腐工艺及技能,机组大修化学监督检查、保护与清洗的工艺及技能,回转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处理,阀
为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作业水平,华能玉环电厂组织编写了《火电厂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丛书,分为通用、锅炉、汽轮机、电气、燃料、热控、化学、环保等8个分册。本书为环保分册,共收录典型作业56项。书中对每项作业的步骤进行分解,详细分析每个步骤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判出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安全员作为企业基层安全工作人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安全工作的成效,关系到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现代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安全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还要求其掌握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掌握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及安全管理方法,已成为每位安全员的迫切要求。赵秋生主编的《电力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共分六章,介绍了企业安全员的角色认知、现代安全管理、商贸服务企业安全知识、职业健康知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和事故现场应急等相关知识。《电力企业安全员工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内容翔实可靠,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于安全员、班组长、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工会劳动保护监
DL/T 302《火力发电厂设备维修分析技术导则》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可靠性维修分析; ——第2部分:风险维修分析。 本部分是DL/T 302的第l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耀君、范长信、孙玺。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本规程适用于以燃气为一次能源,发电机总容量小于或等于15MW,新建;改建、扩建的供应冷、热、电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2011-03-01 实施
本书重点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旨在为风力发电技术开发、设备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与借鉴。全书共分8章,包括绪论、风资源、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载荷、风电机组总体设计技术、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动力学、风力发电系统模型、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风电机组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作为教材或参考用书。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组成、热力系统与主要技术性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机组的试验边界与测量参数,参数测量与仪表,试验的基准参考条件与负荷状态,试验过程与操作,试验数据的整理与机组特性的计算,联合循环机组特性的修正与评定,联合循环机组性能不合格时供货商责任的划分,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试验报告,验收试验的数据处理与性能计算举例。 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运行条件与机组特性的关系,更深入地掌握联合循环机组特性,书末附录中列有机组修正曲线。 本书适用于从事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热能及动力类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技术问答的形式编写,便于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时使用。主要内容包括:风能常识、风电生产指标等基础知识、电气一次系统、电气二次系统、风电机组检修及维护、两票三制、常用工器具、安全防护等。本书有助于
本导则规定了300MW~600MW级机组煤粉锅炉及主要辅机设备的启动、运行、停运、维护、事故处理的原则。本导则适用于300MW~600MW级机组自然循环、控制循环及直流煤粉锅炉。本导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DL/T606.1-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1部分:总则(代替DL/T 606.1—1996)》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83号)的要求,对DL/T606.1—19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进行修订的。 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热、电和水的平衡工作。
《NB/T 31081 2016 风力发电场仿真机技术规范》规定了用于培训风力发电场运行人员的风力发电场技术要求,用于以风力发电场为仿真对象,以风力发电场运行人员培训为主要目的的仿真机。根据国家能源局下达的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制定。《NB/T 31081 2016 风力发电场仿真机技术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NB/T 31081 2016 风力发电场仿真机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461.3-2013)·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热机》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3]23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实践经验,结合火力发电厂施工和运行的需求并考虑设计手段的发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风电EPC建设人员作业安全行为手册》内容来源于实践,全过程分析了风电厂建设从土方开挖、基础建设、框架结构、装饰装修、施工用电、动火作业、线路施工、风机吊装、交通运输、生活区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展示。广大读者阅读《风电EPC建设人员作业安全行为手册》后能够起到纠正违章行为、警钟长鸣、提升安全意识的作用。《风电EPC建设人员作业安全行为手册》写作中参考了建筑行业及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很多图片都源于实际的施工现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及实操性,可供广大的从事工程建设尤其是风电建设的管理者和有关人员阅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试验研究院、华能玉环电厂、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徐州电力试验中心、济宁瑞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诸暨申发轴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晖、龙毅、刘鸿国、陈立、王亦民、王维东、王亮、魏忠瑞、许国林。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