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光电子和光子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波动性、介质波导与光纤、半导体学与发光二极管、受激辐射器件 光放大器和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图像传感器、光的偏振和调制等。每章除基本内容以外,还给出了一些附加专题来适当介绍先进技术和产品化光电子器件的实例,扩大和深化读者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本书力求采用尽可能少的数学推导而强调通过物理概念来说明原理,提供了许多例题和习题,使得基本概念与实际器件相联系。已根据采用此经典教材授课的一些教师的反馈意见,对书中内容进行了少量勘误。
本书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内容十分丰富,该书由四部分23章组成,概述了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史,详细介绍了各种红外探测器的当前状况,同时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其性能极限;第二,内容非常系统,不仅介绍了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可使读者对红外探测器有全面了解,又能侧重自己从事的研究项目;第三,内容极具先进性,囊括了各种成熟的红外探测器和研究课题,同时介绍了曾经研究但尚未完全成功应用的一些项目,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书参考了大量的会议文献和技术资料,并根据原书作者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和列出了目前已经达到的优选性能,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基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本书可供光电子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方向从事红外光学
本书以ZEMAX2010作为软件平台,详细讲解了ZEMAX在光学设计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尽快掌握ZEMAX这一光学设计工具。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使用和开发经验,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将ZEMAX的
微纳光子器件是光子集成系统的核心元件,应用于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可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减少信号串扰、改善系统的安全性。本书主要介绍了集成光子系统中的硅基混合集成激光器、硅激光器、集成锁模激光器、光放大器、微环谐振腔光开关器件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对部分器件的制作工艺作了介绍;引入了新近报道的光子集成硅基激光器和光放大器,如硅、铟镓砷磷混合激光器、拉曼激光器、单块量子点激光器和硅基混合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高增益布里渊光放大器的结构、原理;介绍了多种微型光网络和芯片光网络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对掩模版设计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含超短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放大器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还介绍了量子点激光器、半导体量子点单光
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通过自振荡产生超低相位噪声微波/毫米波信号,具有光、电两种输出,在微波、光学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光电振荡器有望从源头突破现有雷达、电子战等射频系统性能瓶颈,因而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书分为三部分: 部分介绍光电振荡器的基本理论模型;第二部分介绍光电振荡器的关键技术,包括相位噪声抑制和测量、稳定性提升以及频率拓展等;第三部分介绍光电振荡器的功能拓展,包括宽带振荡、光脉冲产生和典型应用等。
光波导放大器和激光器是作者在硅基光电子学中 重要方向之一―硅基光源数十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本书包括绪论、掺铒材料体系的光发射理论与建模、掺铒材料制备与发光特性优化、硅基集成掺铒光波导放大器、硅基集成掺铒光波导激光器、硅基掺铒材料-半导体异质集成光源、高增益单晶铒硅酸盐化合物纳米线光源,共7章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微纳光子器件是光子集成系统的核心元件,应用于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可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减少信号串扰、改善系统的安全性。本书主要介绍了集成光子系统中的硅基混合集成激光器、硅激光器、集成锁模激光器、光放大器
在量子技术被广泛关注的当下,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通俗易懂、全面介绍量子技术原理、开发及应用的科普读物。 本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量子、量子行为、量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之后介绍了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加密通信,阐述了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激光、X射线、软X射线、硬X射线等的概念、产生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等。在量子成像与量子传感方面,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实现 小微观世界的观察、电子显微镜、荧光成像与荧光分析、量子点成像、量子传感器、量子观测等。在基于自旋电子学的光应用技术方面,介绍了石墨烯等量子点的制造方法及其在量子点薄膜及量子点显示器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以及量子点技术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
本书针对基于激光的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和测距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全书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基本时间同步协议等;第2~4章,阐述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及发展概况,主要包括光纤时间同步技术、光纤微波频率传递技术和光纤光学频率传递技术;第5章,介绍星地激光时间传递及基于飞秒光频梳的测距技术;第6~8章讨论了前瞻性的量子时间同步技术,分别为基于频率纠缠光源到达时间测量的量子时间同步技术,基于平衡零拍探测和飞秒光频梳的量子优化时延测量技术。
孙小菡主编的《全国 7次光纤通信暨 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是全国 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 2015)的论文集。该会议的组织单位均是 光通信的 学术组织,其会议交流论文经过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 专家组的审核,体现了中国在光通信与集成光学领域的 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 进展。该论文集不仅技术含量高,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代表了 光通信与集成光学领域 研究发展方向。
微纳光子器件是光子集成系统的核心元件,应用于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可降低系统的功率消耗、减少信号串扰、改善系统的安全性。本书主要介绍了集成光子系统中的硅基混合集成激光器、硅激光器、集成锁模激光器、光放大器
%26nbsp;%26nbsp;集成光电子器件以集成光电子技术为基础,采用与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制造工艺完全兼容的工艺制造而成,具有光处理与传输功能的器件,是
本书始于对激光历史的介绍,即第1章。接下来是对激光精炼的概述,即第2章。如果读者没有阅读全书的计划,只要认真读完第2章,相信也会对激光的产生机制、整体结构、运转过程和应用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随后的第3章和第4章中,作者利用麦克斯韦方程讨论电磁辐射,并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对相关问题逐渐扩展、引申、演绎……第5章和第6章讲述了激光光束和光学谐振腔。第7章则利用偶极子模型,将激活介质的行为归结为一个阻尼振子的运动,进而讨论复折射率、能级寿命、谱线宽度等。从整体上看,本书的理论结构有一种“自成系统”的特点。 第8章讨论激光辐射的产生。其亮点是,每一个重要的理论计算之后,都附加一个简明、清晰的讨论过程。比如,利用速率方程理论的结果,讨论激光的稳态运转和瞬态过程;利用谐振腔中的驻波条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