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无线移动终端收发机的设计和分析,详细给出了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方法。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超外差、零中频、低中频和带通采样无线电架构; 详尽给出了频率规划、系统链接规划和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性能评估; 提出了包括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生及调制在内的非线性分析; 给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的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给出了接收机性能评估的MATLAB文件和发射机放大器非线性特性计算代码; 深度分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设计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微电子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射频系统、射频集成电路和无线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4G已经商用多年,5G正方兴未艾。业界对5G系统的研究,已形成广泛共识:未来5G将支持海量的数据连接,灵活适配多种空口技术,支持20Gbps的超高速率。尽管5G的场景和需求已基本明确,但是候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5G技术已处于标准化的关键阶段。 本书作为5G的早期图书,首先从5G的需求和场景出发,重点介绍了5G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指标;其次阐述了全球5G的*研发进展,让读者能够对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认识;再次从无线物理层、接入网架构和核心网架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候选的5G空口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 本书立足于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论述深奥的5G通信原理,适合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大学生、研究生等人员阅读与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有程控交换的基本知识、数字交换网络、接口、信令系统、控制系统、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程序的执行管理与实时操作系统、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ADsI。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电话集成CTI、通信网、程控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程控交换系统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除了介绍了程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本书对组成交换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以及这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也做了较详尽的讲解,对主要模块给出r硬件电路与软件源代码,并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与注释,供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程控交换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以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开始,按信号在通信系统的流程顺序进行编写,着重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围绕原理介绍*的通信技术与实现方法。 本书共分为9章:第1章绪论;第2章模拟调制系统;第3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第4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第5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第6章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第7章同步技术;第8章差错控制;第9章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编写上力求通俗易懂,除必要的数学推导外,注意讲述物理概念和直观的图形分析,强调应用。 为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分析方法,每章都精选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以供学习时参
本书共11章,以Cisco的中低端交换机和路由器为核心,全面介绍路由交换技术,内容包括IOS配置、接口与管理配置、IP特性配置、广域网配置、网络安全配置、动态路由协议配置、交换机、虚拟局域网、生成树协议、VLAN干道协议及VoIP配置。 本书内容丰富,实例众多,图文并茂,结构合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供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基于微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3G手机开发技术。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为入门篇(第1~3章),讲解手机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编程篇(第4~10章),讲解Windows Phone的高级开发技术,其中包括软件3D界面设计、游戏研发、WIFI无线网卡通信技术、串行通信、红外线通信及蓝牙技术等;第三部分为动手实例篇(第11~17章),讲解开发3G手机办公软件,编写3G多媒体软件、开发卫星定位程序等实例。 本书采用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讲述方法,非常实用。书中提到的知识点和内容,都来自权威的渠道和作者多年的开发经验。 本书的实例代码可在http://www.cmpbook.com下载。 本书适合从事移动应用研发的工程师,培训机构和大中学校的师生,也可供3G移动软件开发人员参考。
19世纪电报技术的发明开创了通信事业的新纪元,在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电报技术传入中国,开中国使用现代通信工具的先河。李雪编著的《晚清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详述了晚清传统邮驿的发展史、西方电报技术的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以及中国电报事业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分析了电报技术与中国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及本土化的程度。重点介绍了津沪电报的修建过程、经营情况、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将中国电报总局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得出西方电报技术转移的一般模式。《晚清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适合热爱科技史,特别是研究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学者阅读。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录音技术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系统地讲解了拾音、调音、录音、还音等各个环节所涉及的音频技术与设备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调控技巧等方面知识。主要内容有:录音工作所必需的声学基础知识,各种传声器的原理、性能特点和选择使用,调音台的功能、原理和调控技巧,各种音频效果处理设备的功能和原理、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模拟磁带录音机原理,数字音频的编码、压缩、记录等基础理论,各种数字录音设备和音频工作站的应用,MIDl的技术原理和常见数字音频文件格式介绍,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音箱、耳机的原理和应用,音响系统的组成、数字音频信号传输和设备的连接等技术,对目前*的网络音频传输技术也做了讲解和实例分析。 本书内容比较系统全面,特别注重具体应用讲解,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的
本教材强调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尽力避免使学生过多地陷入大量难题的推导与求解中,而失去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强调应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中具体问题的方法。顺应当前普及高等教育的要求,针对地方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特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先连续时间信号再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分析、先连续时间系统再离散时间系统的变换域分析的次序,系统地讲授了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的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分析方法、连续与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等内容,后再简要介绍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方法。全书列举了大量的例题,通过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与吴大正教授主编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简称教材)相配套的教与学指导书。本书针对教材所讲述的八章内容,对每章都编写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知识点归纳”、“教材习题解答”以及“精选试题”四部分。“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知识点归纳”不但对任课教师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学生学习本课程也有指导作用。“教材习题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精选试题”按章精选了2000年以后全国二十多所重点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近300道,并给出了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和电气类各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也可作为“信号与系统”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辅导教材。
《通信网络基础与设备》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教材,适用于“通信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 本教材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编写,以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涵盖了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的相关内容。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缆通信系统的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接入网基础知识、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电话通信网的组成、数据通信网的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组成、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组成、电视机顶盒的组成、调制解调器的组成、典型通信终端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常用通信终端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共12个任务。每个任务都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本书从一线优化工程师的视角,对LTE优化进行全面讲解,其中包括岗位篇、认知篇、优化基础篇和优化提高篇。每个篇章包含不同的项目,分别介绍LTE优化的知识和技能。在岗位篇中介绍LTE优化中岗位设置和职责,以及人才需求分析;认知篇主要介绍LTE的网络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和主要过程,为实际优化工作提供知识储备;优化基础篇介绍LTE优化思想、优化流程、常规优化手段及优化工具的使用等,使读者可以快速入门LTE优化;优化提高篇主要介绍路测问题分析、任务统计分析和用户感知体系介绍,提升读者优化技能。在所有的项目中均有实战技巧的分享,这将有助于读者避开优化时常犯的错误。
本书主要介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技术及应用,内容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概论、Wi-Fi技术及应用、ZigBee技术及应用、蓝牙技术及应用、超宽带(UWB)技术及应用、60 GHz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等,详细分析了Wi-Fi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三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并兼顾具体实际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有助于读者尽快全面了解和掌握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技术,为其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火花、张军翔编著的《玩转我的iPhone 5》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Phone5的操作和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全书共9章,首先介绍了iPhone 5的新特性,按照基本操作、初级设置、同步iPhone5的软件和音乐以及个性化设置 iPhone 5的顺序,讲解了iPhone 5的基本设置;其次以第三方软件为重点,主要介绍了iPhone5在网络、日常生活、商务和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的应用,使玩家对iPhone5有更深入的了解;后为玩家推荐了iPhone5的各类配件,讲解了iPhone手机“越狱”的知识和技巧。 《玩转我的iPhone5》层次清晰,符合读者的学习习惯,能让读者高效地掌握iPhone 5的各项功能。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操作详细具体,如果你爱玩iPhone5,喜欢钻研各种使用方法,那么本书就非常适合你。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网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CDMA 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基础;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本书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尾处有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ngb接入网技术》力求反映出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接入网技术的*动态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接入技术的需求和发展。从工程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技术原理、相关控制和管理协议及典型应用。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由4部分组成:接入网背景知识,包括接入网背景、基本体系结构、接入网分类与发展趋势及广电网络接入方式等内容;宽带有线接入技术,包括电话铜线接入、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hfc双向接入等内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固定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等内容以及工程实例。 《ngb接入网技术》旨在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接入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规划。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注重基本概念、系统结构、技术与标准发展、
本书较全面地讨论了语音通信相关的交换技术。其内容包括:电话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我国电话网的结构,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数字交换原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终端和接口,交换软件的基本特点,交换机运行软件的结构,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及信令,移动通信呼叫处理的过程和主要的信令过程,固定智能网和移动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我国固定电话网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几种主要的分组交换技术(ATM,IP)的协议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与IP网络有关的交换技术;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结构,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演进步骤和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电话网的应用;多媒体信息在IP网络中的传输有关的技术,包括IP网络中传输媒体信息的协议栈,IP承载网的服务质量
本书从网络通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技术、第2代移动通信网络组成、第3代移动通信网络的3个方案以及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优化方法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候选方案和技术特点,旨在向读者展示网络的全程特性以及移动接入和固定传输的全网理念。 本书共分9章,第1章为移动通信概述,第2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第3章介绍GSM系统组网技术,第4章介绍CDMA系统组网技术,第5章介绍WCDMA系统组网技术,第6章介绍CDMA2000系统组网技术,第7章介绍TD-SCDMA系统组网技术,第8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第9章为第4代移动通信网络展望。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通信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制造商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使用。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提供了对视频流量进行模拟和性能分析的一般化方法,以及保证IP上视频流传输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研究了常见的视频流量模型、典型的视频流量管制和整形算法,以及速率—失真理论在流视频传输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PEG—2的分层编码、MPEG—4的基于对象体系结构,以及MPEG—4精细粒度可扩展编码FGS的优化传输方案和调度策略。
《宽带无线接入网的动态QoS技术》分别从整体结构、参数映射和关键控制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宽带无线接入网中动态QoS机制,其中包括支持跨层或优化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的Qos框架、链路独立层中优化的映射、链路依赖层中跨层优化的QoS映射、动态接纳控制4个部分。全书共分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