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无线移动终端收发机的设计和分析,详细给出了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方法。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超外差、零中频、低中频和带通采样无线电架构; 详尽给出了频率规划、系统链接规划和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性能评估; 提出了包括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生及调制在内的非线性分析; 给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的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给出了接收机性能评估的MATLAB文件和发射机放大器非线性特性计算代码; 深度分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设计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微电子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射频系统、射频集成电路和无线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4G已经商用多年,5G正方兴未艾。业界对5G系统的研究,已形成广泛共识:未来5G将支持海量的数据连接,灵活适配多种空口技术,支持20Gbps的超高速率。尽管5G的场景和需求已基本明确,但是候选关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5G技术已处于标准化的关键阶段。 本书作为5G的早期图书,首先从5G的需求和场景出发,重点介绍了5G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指标;其次阐述了全球5G的*研发进展,让读者能够对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认识;再次从无线物理层、接入网架构和核心网架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候选的5G空口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 本书立足于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论述深奥的5G通信原理,适合通信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大学生、研究生等人员阅读与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有程控交换的基本知识、数字交换网络、接口、信令系统、控制系统、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程序的执行管理与实时操作系统、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ADsI。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电话集成CTI、通信网、程控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程控交换系统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除了介绍了程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本书对组成交换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以及这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也做了较详尽的讲解,对主要模块给出r硬件电路与软件源代码,并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与注释,供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程控交换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全面揭秘iPhone 4S真正强大的功能 轻松玩转iPhone 4S 手机和周边设备选购、iTunes操作、照片的拍摄和处理、查找地图、手势操作、影音播放、个性化设置,讲解面面俱到,让你的iPhone创造无限可能 领略iPhone 4S的科技魅力 图解说明AppStore程序下载、Siri语音助理、iCloud云服务、Wi-Fi无线同步、3G网络共享、安全设置、系统优化,操作步骤一目了然 商务和生活的完美结合 介绍行程安排、计划管理、提醒事项、通讯录管理、邮件分类等知识,让iPhone 4S成为你全方位的助理
本着易于教学、便于自学的宗旨,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连续和离散并行,先时域后变换域分析,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变量描述的顺序和结构。在内容上注重体现经典与现代的传承、连续与离散的类比、三种变换的逻辑联系,注重信号与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并反映信号与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强调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注重难点和重点的解释与分析。每章配有小结和丰富精炼的例题和习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教师、科技工作者自学参考使用,并可作为相关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二版)》是《信号与线性系统》(潘双来、邢丽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的修订版,内容符合*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年颁布的《信号与系统》和《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基本要求。 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数字滤波器、matlab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书中配有大量例题、习题和工程应用背景实例,书末配有部分习题答案。 《信号与线性系统(第二版)》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仪器仪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作为《信号与系统》或《信号分
《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提供了对视频流量进行模拟和性能分析的一般化方法,以及保证IP上视频流传输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视频流量分析与QoS管理》研究了常见的视频流量模型、典型的视频流量管制和整形算法,以及速率—失真理论在流视频传输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PEG—2的分层编码、MPEG—4的基于对象体系结构,以及MPEG—4精细粒度可扩展编码FGS的优化传输方案和调度策略。
本书主要介绍了现场依照工程文件核对、检查、接收运抵的基站系统硬件,安装基站系统(RNC和NodeB)的机柜、机框以及硬件模块、线缆制作、基站调测、基站维护等知识。本书以WCDMA基站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项目,分为项目1:WCDMA基站系统硬件配置,项目2:WCDMA基站线缆制作与检验,项目3:WCDMA基站开通调测,项目4:WCDMA基站运行与维护。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全书共设计了9个教学任务。 本书适合从事WCDMA网络建设、运营、维护和WCDMA业务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WCDMA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本教材强调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尽力避免使学生过多地陷入大量难题的推导与求解中,而失去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与掌握,强调应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中具体问题的方法。顺应当前普及高等教育的要求,针对地方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特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先连续时间信号再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分析、先连续时间系统再离散时间系统的变换域分析的次序,系统地讲授了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信号、线性时不变的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分析方法、连续与离散系统的变换域分析等内容,后再简要介绍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方法。全书列举了大量的例题,通过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信原理与应用》以传输技术为主线,将传统的基础理论分析与当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主要介绍信源编码理论、数字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调制技术、信道复接技术、同步技术、差错控制编码等。 《通信原理与应用》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各种通信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书中除了包含必要的数学推导外,突出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简化了部分烦琐的理论推导,突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循序渐进,便于读者自学。 《通信原理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和从事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精品课程 (3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 的配套教 材。本书结合GSM系统真实商用设备,采用模块化结 构,以 建立系统一管理系统一维护系统 为主线进 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GSM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知识, 基站系统开局、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等。 本书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结构形式,以真实工作 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 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既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学 习,又完成相关实践技能的训练,使理论与实践高度 融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 、移动通信、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 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从一线优化工程师的视角,对LTE优化进行全面讲解,其中包括岗位篇、认知篇、优化基础篇和优化提高篇。每个篇章包含不同的项目,分别介绍LTE优化的知识和技能。在岗位篇中介绍LTE优化中岗位设置和职责,以及人才需求分析;认知篇主要介绍LTE的网络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和主要过程,为实际优化工作提供知识储备;优化基础篇介绍LTE优化思想、优化流程、常规优化手段及优化工具的使用等,使读者可以快速入门LTE优化;优化提高篇主要介绍路测问题分析、任务统计分析和用户感知体系介绍,提升读者优化技能。在所有的项目中均有实战技巧的分享,这将有助于读者避开优化时常犯的错误。
《ngb接入网技术》力求反映出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接入网技术的*动态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接入技术的需求和发展。从工程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技术原理、相关控制和管理协议及典型应用。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由4部分组成:接入网背景知识,包括接入网背景、基本体系结构、接入网分类与发展趋势及广电网络接入方式等内容;宽带有线接入技术,包括电话铜线接入、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hfc双向接入等内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固定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等内容以及工程实例。 《ngb接入网技术》旨在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接入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能根据实际接入环境和接入需求,对接入网进行规划。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注重基本概念、系统结构、技术与标准发展、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信交换设备,着重于电信交换设备的系统结构、呼叫处理、操作与维护。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S1240程控交换设备、EWSD程控交换设备、C&C08程控交换设备和宽带交换设备。 本书采用电信交换设备的*版本及在电信企业的*应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深入浅出,侧重设备配置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知识和应用技巧,配有丰富的图表和习题,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通信、电子、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电信机务员岗位培训和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适合于电信交换设备维护人员、电信交换设备工程设计和安装调试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或作为参考书。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中的主流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有应用和市场前景的十项技术之一,因其应用广泛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彭力等编著的《无线射频识别工程实践》结合自主开发的RFID实验研发平台,详细阐述了在主流工作频率125 kHz、13.56MHz、900 MHz 与微波2.4GHz应用下的RFID的操作原理和开发实践,使读者对RFID技术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工程实践》侧重于工程实践,针对具体应用提供了阅读器、应答器和天线的设计以及软、硬件的实现方法,不仅能为本科生、专科生提供教学实践指导,同时还能为研究生和科研工程人员提供工程实践参考。
本书可以在不降低系统有效传输速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编码和调制,是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书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这一重要通信技术,内容由浅入深,按基础篇和应用篇组织内容编写。 全书共9章,基础篇(第1~4章)为编码调制技术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逼近香农限的信道编码技术、网格编码调制、分组编码调制、多层编码调制技术,以及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技术(BICM);应用篇(第5~9章)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和当前主流编码调制技术相结合,对其设计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包括LDPC编码的多层编码系统、LDPC编码BICM系统的迭代解码、LDPC编码BICM-ID系统的调制映射研究、基于EXIT图的BICM-MIMO系统优化设计和多元域LDPC编码的OFDM系统。 本书力求兼顾编码调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
本书主要阐述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性,以及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简要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通信系统和生物医学系统中的应用。本书根据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按照连续和离散并行、先时域后变换域的结构体系,对课程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内容取材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淡化计算技巧,引入MATLAB作为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工具。注重实例分析,增编了工程性和综合设计性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于2002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于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工作者自
本书系统地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在保持一定理论深度的基础上,本书尽可能简化数学分析过程,突出对概念、新技术的介绍;叙述上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内容上力求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与噪声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现代数字调制技术、信道、信道编码和扩频通信。内容涵盖国内通信原理教学的全部基本内容,每章配有例题和习题,且书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通信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函数;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等。 本书采用数学概念与物理概念并重的处理方式,阐述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并配有适量的例题与习题供学生练习。 本书语言精练、论述清楚、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技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是山东省精品课程“信号与系统”的配套教材,是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材群
本书是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之一,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的教科书。 本书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以清晰的框图给出章节知识结构,以典型案例导入教学,严谨而又不失活泼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分析。本书在理论介绍过程中辅助以MATLAB软件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知识点的叙述更加明了易懂。同时,本书增加了生产和生活中恰当的综合实例和创新型研究习题,可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通信与信息处理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处理、通信、电子技术等方面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科研、教学人员的工作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CDMA 2000 1X分组域网络技术的专业技术书籍。文章由浅到深,从底层到高层,从理论到应用,从接口到操作,具体、详细、全面地介绍CDMA 2000 1X分组域网络技术。 全书大体上分为三部分,部分为理论基础,详细介绍CDMA 2000 1X分组域的无线接口协议(RLP)、RP接口(A8/A9协议)、Pi接口(A10/A11协议)等;第二部分分组域网络设计与建设,介绍网络规划、设计、建设、网络安全与管理的思想,并介绍了摩托罗拉CDMA 2000 1X分组域网络设计与建设实例;第三部分为分组域网络优化,介绍分组域网络优化步骤、业务参数、分析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 3G时代,从服务来说,*的不同就是增加高速分组数据服务。3G时代的分组域网络有一定延续性。CDMA 2000 1X分组域网络技术,对于3G其他标准的分组域网络构成和组网技术,也具有参考价值。本书主要适合于通信
本书从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程实用出发,严格按照国家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标准,结合了综合布线安装与施工白皮书的内容,以及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847—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较为全面地涉及构建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综合布线产品,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环境,安装双绞线系统,安装光缆系统,管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性能,验收综合布线系统等内容。并通过项目和任务分解,每项任务都有学习目标和任务导入。教材给予了较多的知识准备,可供实际教学灵活选择取舍,也可供学生课外自学参考。本书中每个项目都安排了项目教学的内容与步骤。通过本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