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需要掌握的技能,并细致地说明了如何使用视频通信系统、如何选择视频通信系统产品、如何做好视频会议的技术保障工作、如何建设视频会议室以及如何做好制度规范建设等。 本书共分十二章,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理论内容视频通信系统使用的相关基础知识,如视频会议简介、计算机网络、TCP/IP技术介绍,多媒体信息通信、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显示系统、摄像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和工作原理;实践内容包括部分实例和模板、视频会议室设计标准、视频通信系统的保障措施、视频会议室常用相关设备、常见故障处理。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射频电路的核心原理和基础理论,讲述了多种无线收发机结构,以及收发机的核心模块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无源和有源混频器、压控振荡器、无源器件、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等,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双波段收发机的设计过程,让读者从系统规格要求开始学习,直至设计出晶体管级电路。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Altera公司的FPGA为开发平台,以MATLAB及Verilog HDL为开发工具,详细阐述数字通信同步技术的FPGA实现原理、结构、方法和仿真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分析FPGA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本书主要内容包括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基础、锁相环、载波同步、自动频率控制、位同步、帧同步等。本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分析透彻,在简明阐述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对工程实践的指导性,力求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字通信同步技术的FPGA设计知识和技能。作者精心设计了与本书配套的FPGA开发板,详细介绍了工程实例的实验步骤及方法,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加深读者对数字通信同步技术的理解。本书的配套资料收录了完整的MATLAB及Verilog HDL代码,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
《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方法》对多模GNSS融合精密单点定位的理论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详细推导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观测模型和随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解方法;发展并建立了单频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GLONASS观测数据自主识别GLONASS卫星频率信道号的方法;进一步将GPS/GLONASS双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拓展到GPS、GLONASS、BDS和Galileo四系统组合,并进行了软件实现与结果分析;后将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到对流层水汽三维层析中,验证了多系统组合定位的优势。
该书研究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对抗学科电子侦察方向前沿领域,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初步形成了复杂信号侦察理论及应用的理论体系。传统的侦察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是平稳统计信号,如固定载频、固定重频的雷达信号等,采用的是传统的Fourier变换方法,在时域或频域开展研究;复杂信号侦察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是非平稳统计信号,如载频、重频变化的雷达信号等,采用的是二维变换方法,在二维变换域里开展研究。该书(含上下册)的出版对我国电子对抗学科发展、新一代侦察装备发展及雷达与电子对抗一体化装备发展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视频通信与网络》收录了一系列有关视频通信与网络各方面*进展的论文。每篇论文自成一章,分别由视频通信与网络的*专家撰写,共14章。每章的作者至少有一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友。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视觉信号的获取、处理,视觉传感器网络、视频信号编码与多尺度视频编码标准及其系统实现,视频通信系统中抗误差技术及媒体安全传输技术,新颖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以及各种各样的现代移动视频技术的*进展。本书可作为信息科学技术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视频通信与网络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员自学和进修。
本书重点讨论当前无线、移动和传感器网络中人们关注的主要专题,包括如下方面:网络架构、协议、建模和分析,以及应用、解决方案和正在出现的新体制。本书分为逻辑上不同的三个部分:第Ⅰ部分描述无线局域网(WLAN)和多跳无线网络技术的*进展;第Ⅱ部分专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和研究成果;第Ⅲ部分讲述的专题是RFID中间件、智能家庭环境、移动网络中的安全和应需商务。 本书可以作为希望跟踪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和进展,但没有时间或耐心阅读大量文章和规范的学生、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对于正在寻找这个领域中开放问题的研究生而言,将会非常有用。另外,本书也可作为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员、设计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通信经典畅销书《4G移动通信技术指南》面向5G时代的全面升级版。 《5G之道:4G、LTE-A Pro到5G技术全面详解》是未来几年内,业界知名专家对5G等前沿通信技术的经典解读。 《5G之道:4G、LTE-A Pro到5G技术全面详解》由与3GPP工作为紧密的爱立信工程师所著,内容实用并且得到全球通信从业者选择。本书将目光投向5G新技术以及3GPP所采纳的新标准,详细解释了被选择的特定解决方案以及LTE、LTE-Advanced和LTE-AdvancedPro的实现技术与过程,并对通往实现5G之路以及相关可行技术提供了详细描述。 帮助读者搭建移动通信知识架构,全面提高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现有商用技术的学习、工作实践的指导,同时又帮助读者理解掌握5G新发展脚步,拥抱新的未来。
传感器系统不断地要求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同时又要求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于是一些新的传感原理和技术应运而生,而将这些新原理和技术变为成熟的产品将需要更大的努力。除了提高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外,传感器外围的系统同样重要,这些系统包括与传感器相连接的电路界面、保护传感器的系统封装、保证传感器性能的校准程序等。本书正是一本从系统角度全面介绍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设计的书,详细介绍了一些典型的传感器系统,内容实用并具有一定深度,是一本具有新颖性和基础性的微型传感器领域专业书籍。本书适合作为微机电系统(MEMS)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以及传感器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了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本书内容可大致分为四部分:*部分介绍了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了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以及惯性器件和组合系统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与国外的差距;第二部分分析了陀螺仪的噪声成分、以及温度变化对陀螺仪漂移的影响,并介绍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去噪和温度漂移误差补偿技术;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卡尔曼滤波器及其改进方法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非连续观测条件下的组合导航模型,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非连续观测算法;第四部分主要包括基于大脑导航细胞模型的类脑导航算法,及其在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实现。
《射频功率放大器(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和部分内容的更新和扩展而成,主要介绍各种用于无线通信和其他射频应用领域的射频功率放大器:ü 介绍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效率提高和线性化技术的基础知识。ü 给出了A类、B类、C类、D类、E类、DE类以及F类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分析和设计流程,包括阻抗转换。ü 探讨了预失真、前馈和负反馈等多种线性化技术;讨论了动态供电、包络消除和恢复、包络跟踪、Doherty放大器和异相等提高效率的方法。ü 此外,还介绍了单片集成电感和射频LC振荡器。它可以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射频功率电子领域应用工程师的参考书。
Blind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not only introduces related fundamental mathematics, but also reflects the numerous advances in the field, such as probability density estimation-based processing algorithms,underdetermined models, complex value methods, uncertainty of order in the separation of convolutive mixtures in frequency domains, and feature extraction using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At the end of the book, results from a study conducted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in the areas of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underwater signals,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data compression, and the like are discussed. This book will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advanc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graduate students, university instructors and research scientists in related disciplines. Xizhi Shi is a Professor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本书以移动通信为主要对象,系统地介绍数字通信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全书共15章,除第一章为概论外,其它各章分成两部分:“通信信号与信道”(第二至第八章)部分依次讲述通信信号的表示及特征、无线信道、移动通信和调制技术、分集接收与接收机、扩频信号、多址通信技术、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而“通信信号处理”(第九至第十五章)部分则分别介绍信道辨识与均衡、自适应均衡、阵列信号处理、通信中的自适应阵列处理、多用户检测、空时二维处理、CDMA系统的信号处理。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系统性强、充分反映了国际上近年来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本书也是作者在现代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领域多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积累和总结。
本书关注了移动设备和网络的能量管理,详细地介绍了从可替代的环境能源(包括太阳能、声学、动力学、机械振动和电磁波)中收集能量并进行自动优化的各种技术背景、动机和原理,描述了动态实时场景中能量消耗的自动优化的技术挑战,具体而又全面地包含不同专家提出的能量优化和收集技术。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取得平衡,本书将不同的概念与相应方案的应用联系起来,通过对电池寿命的持续监测以及不同功能的自动调整(包括数据接收、处理和显示、软件模块的复杂性),将它们与不同的标准建立联系,有助于读者对移动设备能量收集和优化技术的清晰理解。
本书清晰地阐释了声音与采样的理论。通过本书,你可以真正理解不同类型的合成与声音制作。本书内容涵盖了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中所有*的技术和技巧,牢牢地把握住了当今的计算机技术与音乐作曲的形态,对声音制作和音乐制作中使用的声音合成器与采样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介绍。本书为原英文版图书的第三版,较于之前的版本,已经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以期反映出当前声音制作的需求和实践——将全书内容置于当代的制作环境中进行修订和更新,为在当今强大的软硬件环境中进行的声音合成与采样提供了一本理论指南。在本版中,新加入了一些章节和材料,包括有关用物理方法制作声音的分析以及有关计算机使用方面的分析。同时,本版对原有的使用模拟和数字电路进行声音和音乐创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数论与代数结构这门课是数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书系统介绍了SAE/EPC的网络架构、概念和标准,以及相关接口、协议和流程的细节。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共18章,从EPC的背景和愿景、EPC概述、主要概念和服务、EPC的具体细节、EPC的总结与展望等五个部分有序地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EPS架构概述,EPS部署场景和运营示例,EPS中的数据业务,EPS中的话音业务,会话管理和移动性,安全功能,QoS、计费和策略管理,选择功能,用户数据管理,话音和紧急服务,LTE广播,定位功能,卸载功能和同时使用多种接入方式功能,EPS网络实体和接口,相关协议和流程,总结与展望等。本书的第1版发行后迅速成为了SAE/LTE网络基本原理的重要参考书之一,第2版在第1版基础补充了在SAE/LTE开始主导移动网络后日趋重要的一些领域的相关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通信和网络领域的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和设计新一代无线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