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先时域后变换域、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变量描述的顺序和结构,以对偶和类比的方式逐章逐节、完全并行地介绍和讲述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通信、信号处理和反馈与控制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 本书第3版在遵循前两版编写理念,保持原有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在对原有内容做适当调整和精练的同时,主要增加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等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内容,以及信号与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反馈和控制中的应用,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入原有的内容框架,更完整地展现出一个 系统分析和综合 与 信号分析和处理 两方面知识既并重又相互交融,具有鲜明特色的信号与系统课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传感器阵列优化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讨论波束设计的问题,介绍阵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与模型、窄带阵列信号处理,以及宽带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下册主要讨论模态阵列处理与方位估计的问题,介绍声学阵列模态处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目标方位谱估计理论与方法。书中融入了作者近二十年来从事阵列信号处理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纳入了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同时采纳了少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本书以工程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以信号的采集到后续的处理为主线,从振动信号拾取出发,依次对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的处理。介绍经验模态分解和全矢谱融合等新的处理算法和思想,有针对性地结合振动信号监测处理而组织编写内容,兼顾传承与发展,探讨振动信号处理算法及原理。本书涉及相关知识要点:傅里叶级数展开、离散傅里叶变换、 Z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域统计特征、EMD分解、全矢谱技术等理论及其在工业现场的应用案例。
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者们期望将其应用于系统的各个层面,进而发展出智能通信,大幅度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效能。智能通信也因此被认为是 5G 之后无线通信发展主流方向之一,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书结合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着眼于智能通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物理层设计,对相关理论基础、通信模块设计,以及算法实现等进行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网络的基础及进阶技巧、典型神经网络、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物理层基本模块设计等。为方便读者学习,相关章节均提供了开源代码(扫描二维码下载),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书中涉及的原理与概念。
水声模型在现代声呐工程设计中起着指导、支撑、分析和评估等多重作用。本书在回顾声呐装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声呐设计者的视角阐述目标信号、水声传播、背景噪声/混响等的经典模型及其发展,介绍水声模型在现代声呐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阐述现代声呐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方法,给出声呐性能测试的要点和基本方法,涵盖现代声呐工程设计涉及的主要方面。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的概念、构成与设计方法,揭示了任务变化驱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代际变革的总体规律,并以5G 网络架构为例,详细阐述了5G 服务化架构的提出与设计思路。进一步地,本书从新特性、新流程、新能力三个层面剖析了5G 服务化架构的具体细节及应用场景。此外,本书还对6G 网络架构的设计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全服务化的逻辑架构以及分布式自治的组网架构等,为6G 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适合从事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研发及运维的工程技术人员,通信行业的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同时也适合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其未来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系统深入地论述北极水声学主要理论基础及冰下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内容包括北极海洋环境情况和水声特性、海冰的声学特性、北极水声传播理论、北极冰源噪声、北极环境适应性水声探测技术,以及北极环境适应性水声通信技术。最后,对国内外北极水声观测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安全多方计算作为密码协议的一般性理论研究,取得了非常丰富、深刻的研究成果,是密码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际应用的需求,近年来在实用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书旨在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总结,展现其基本思想与方法.本书以安全多方计算的起源和里程碑式的成果为起点,介绍了Yao混淆电路、GMW、BGW等基础协议,严格论述了安全模型及形式化证明方法,并对实用化技术做了详尽分析与介绍.本书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安全多方计算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前沿,旨在提供一本系统、完整介绍该领域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著作.
水声目标跟踪是在水声目标探测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目标运动和观测模型,利用滤波技术和数据关联技术,实现虚警目标剔除、漏检数据补齐、目标批次划分以及目标状态滤波与平滑,是水下目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水声目标跟踪理论与方法》简要介绍了目标跟踪的滤波理论及跟踪评价准则,详细论述了基于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器的水声多目标跟踪、基于概率假设密度的多目标跟踪和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等算法,昀后给出了基于单基阵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以及多信息联合目标运动分析算法。
水下对抗过程中,目标声学特性、声基阵背景干扰、复杂海洋环境等对声呐探测能力影响巨大。声呐系统动态效能计算是*大限度发挥声呐探测能力的关键,伴随着分布式、多基地水声探测的发展趋势,其作用日益突出。《声呐系统动态效能计算原理及应用》对制约声呐系统探测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动态效能计算原理方法和典型应用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目标声学特性、背景干扰、海洋环境等要素及其对声呐探测的影响,总结提出了声呐系统动态效能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单声呐、多声呐、多基地声呐系统动态效能计算方法等,介绍了声呐系统动态效能计算在声呐探测控制和模拟训练系统中的几种典型应用。
随着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无线通信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愈发紧密。智能通信系统将在6G网络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全覆盖、高速率、低延时的通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本书聚焦智能通信研究领域,对无线通信网络空口资源配置和信号处理的泛在智能设计技术进行介绍。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与人工智能方法介绍、未来无线网络资源的智能优化、多维无线信道的自信息表征与智能处理、MIMO收发机的智能学习、无线设备指纹的解耦表征学习与智能认证,以及无线边缘网络智能。第2~7章均包括了人工智能方法理论、智能化设计方法、算法流程、实例仿真分析以及核心代码(扫描二维码下载)展示说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测量计量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是支撑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研究测量计量与仪器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综合阐述了测量计量技术与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当前若干子领域的重要进展,如活体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与仪器、光谱椭偏测量技术与仪器、传感器与物联网测量技术、电池充放电激励测试技术、卫星电位与主动控制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测试技术与仪器、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量子计量技术、工业自动化计量技术、计量数字化转型等,也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重要突破和技术成果,力图从全球发展态势着眼,聚焦领域热点
《工业物联网时钟同步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先对工业物联网中时钟同步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介绍时钟同步基本模型,对影响时钟同步参数估计性能的主要因素——时延进行分析,并阐述典型的时钟同步方法;基于这些分析,对面向工业物联网的基于双向交互的校正式同步参数估计方法、多跳网络中的校正式同步参数估计方法、基于定时响应的免时间戳同步参数估计和基于免时间戳交互的时钟参数跟踪方法进行研究。
数据同化是一种利用观测数据来增强数值模式模拟精度和预测能力的技术,是目前地球科学系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书详细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各种顺序数据同化方法的科学思想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具有高维特性的地球系统中的应用。涵盖的方法包括从最优插值到卡尔曼滤波器的最优估计方法,以及从卡尔曼滤波器衍生出来的集合卡尔曼滤波器、集合转移卡尔曼滤波器和sigma点卡尔曼滤波器等集合方法,也包括基于贝叶斯公式的粒子滤波器算法。本书进一步介绍了在耦合同化背景下的一些挑战和进展,以及集合滤波器在目标观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本书的重点在于阐明每个方法背后的基本思想,包括:①算法的推导和基本原理;②在一个简化动力系统中的应用;③每种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应用限制;④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⑤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图像视觉属性传递算法的研究及应用》是作者在积累多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详细介绍风格迁移领域中的一些算法设计和模型,涉及铅笔画风格实现、图像上色、云南重彩画的数字模拟和合成以及云南重彩画风格化绘制等技术。《图像视觉属性传递算法的研究及应用》包含4种不同的风格迁移算法,模型构建思路和实现步骤详细透彻。《图像视觉属性传递算法的研究及应用》立足于图像风格迁移这一大的研究领域,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工作经验,《图像视觉属性传递算法的研究及应用》面向对风格迁移这一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读者,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帮助读者了解相关风格的迁移算法和设计思路。
本书全面覆盖了有限阵列的各方面内容,深入浅出讨论了有限阵列中电磁散射控制抑制规律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实现天线阵列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控制的工程应用技术。本书概念清晰、层次分明;书中呈现大量的实例设计与分析,突出设计实践方法的实用性,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直观理解;写作风格灵活幽默风趣,呈现学术大师风范。结合英文原版信息容量,为读者阅读习惯起见,中译本将分上下册出版,上册包括第1章~第5章,系统地阐述有限天线阵列的理论基础;下册包括第6章~第10章,深入浅出地论述几种典型天线隐身的低雷达散射截面(RCS)设计工程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