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CBT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焦虑症、药物滥用和饮食失调)和人群(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基本观点与核心技术》简明扼要而不失精准地阐述了认知疗法的理论、实践、常见误区,特别之处在于,本书结合案例阐释理论和技术,以要点式呈现认知行为治疗的关键点与技巧。在第二版(原著第三版)中,迈克尔 尼南(Michael Neenan)和温迪 德莱顿(Windy Dryden)修改和更新了很多要点,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涵盖的主题包括:关于CBT的误解、认知模式教学、评估 案例概念化 治疗计划、检测和回答消极自动思维的方法、节间(between-session)作业、行为实验、发现和重组中介和核心信念、复发的管理、阻抗、督导、第三浪潮CBT。这本简洁、有用的书是心理治疗和咨询师的指南,特别推荐认知行为疗法受训者、执业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本书兼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两个分支学科,全面介绍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在此基础上介绍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也对材料的功能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书共23章,包括原子结构与键合、晶体学基础、固体结构、高分子结构、晶体缺陷、扩散、金属的力学性质、位错和强化机制、失效、相图、相变、金属的性质及应用、陶瓷的性质及应用、高分子的性质及应用、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降解、电性能、热性能、磁性能、光性能等。
本书是四川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化工原理》(科学出版社,2002)使用三年来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本书内容包括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和化工单元操作两个部分,在简要阐述了流体介质中传递现象的物理本质、基本规律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各类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规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力图体现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特色。全书分上、下两册,下册包括气体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干燥,萃取和其他传质分离过程六章内容,并且每章末附有精选的习题。
本书旨在通过全面提升安全素养、规范安全行为和增强有机合成安全知识,切实有效地避免有机合成研发实践中事故的发生。 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安全原理,从社会规范着手,论述了安全学原理性理论与安全文化;第二篇安全管理,主要阐述了如何强化化学实验室的人、物(机)和环境的安全管理;第三篇危险化学品安全,分述了八类危险化学品及化学废弃物的性质和安全防范;第四篇安全操作,分述了各类有机合成危险反应、各类事故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安全操作,避免化学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本书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全书主要介绍量子点类材料的概念、合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除了针对经典半导体材料类的量子点进行介绍外,还对近年来发展的非经典半导体类量子点进行了介绍。在量子点的应用方面,不仅介绍了经典的发光,生物成像、检测、太阳能器件、光电器件等应用,而且针对近年来开展的量子点材料的催化特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在内容上本书在新型量子点材料的研究进展,新型量子点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对最近研究成果的举例讨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并从应用实例介绍了方法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取材着眼于近10~20年来的**成果。全书共19章:上册主要内容有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分析电子显微镜方法、热分析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化学吸附和表面酸性测定、催化剂的动态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方法、拉曼光谱方法、核磁共振方法:下册主要内容有顺磁共振方法、光电子能谱方法、XAFS方法、电极催化剂的原位红外方法、电极催化剂的原位拉曼方法、电极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同位素瞬变动力学方法、瞬变应答动力学方法及产物瞬时分析技术。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根据组分材料的性能数据,分析计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和强度。内容包括:预备知识、内应力计算、弹性性能预报、多达14种细观力学模型的精度对比、基体应力集中系数、破坏判据和单向复合材料强度、层合板的破坏和强度分析、界面开裂判定、基体原始性能测定、热应力计算与塑性理论等。读者只需具备材料力学、初等微积分、矩阵运算及复变量的基础知识,并熟悉Excel工具即可。作者仿材料力学的做法,通过封闭解析公式,将复合材料的各种破坏特性与所受外载相连,使得任意载荷下的复合材料强度都可以借助Excel工具计算得到。
近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药物无论在技术还是上市产品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创新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是保证其安全有效、顺利通过审评审批并成功上市的重要环节。 本书共分土、下两篇。上篇系统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的上游研发、中试工艺、质量标准、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及评价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下篇介绍了12类生物技术药物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质量控制要点和技术要求,特别增加了新产品的质量研究策略及新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书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由于低维材料的特殊性,其在量子和统计行为上都有别于三维的块体材料,对其深入理解需借助基于量子力学的性原理方法。以性原理方法在低维材料中的研究为主线,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性原理计算方法、多种低维材料及其缺陷结构、低维材料的力学、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磁学和热输运性质、其他新奇低维材料(包括铁电、铁弹、压电、超导和拓扑绝缘体材料)、新型低维材料预测、几种典型低维材料的生长机制及计算材料学在低维材料应用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障涂层材料及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能源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热障涂层主要利用陶瓷材料的高熔点、抗氧化、低热导率等特点,为基体合金部件提供热防护与抗腐蚀功能,从而提升高温合金部件的工作温度及服役寿命。热障涂层材料需要具有优异的高温热物理与力学性能,其中低热导率尤为重要。本书以热传导理论为指导,探讨氧化物陶瓷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导热性能的关系,从而提炼出低热导率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本书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细菌纤维素因特有的三维纳米纤维网络结构和优异的生物学性能,而被誉为21世纪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材料之一。本书全方位、系统性地介绍细菌纤维素的结构、性质与生物合成,细菌纤维素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的应用,细菌纤维素表面功能化改性,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合成的无机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的降解,细菌纤维素与纤维素纳米晶,细菌纤维素药物载体等。全书覆盖面广、信息丰富、内容详实、结构紧凑、特色鲜明,绝大部分素材取自作者研究团队已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近些年的**研究报道,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全面介绍细菌纤维素的专著。
本培训教材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水泥工业的*进展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建材化学分析工》及《化学检验工》编写。 本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基本知识;水泥化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水泥化学分析基本条件和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原理及测定要点;水泥及其原料、燃料化学分析方法及基本操作技巧;原料、燃料及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泥化验室安全制度管理和化验室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全书资料翔实、内容全面、密切联系实际,以八百个题目的问答形式,对水泥化验工作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掌握本教材所述基本知识,对于提高水泥企业化学检测水平和水泥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培训教材主要供水泥化学检验工和化学分析工使用,也可供水泥企业管理者
本书是《科学版习题精解系列》之一。 本书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再现了《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为使读者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处理方法的理解,例题解答特别强调有关的分析与总结。每章包括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精选题及解答、习题4部分。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覆盖流体流动与传热部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热量传递基础、传热过程与换热器、蒸发、流体流动与传热实验;下册覆盖传质部分,包括质量传递基础、气体吸收、蒸馆、液液萃取、干燥、膜分离、传质实验,此外,下册还收录了浙江大学近五年来的化工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并给出相应解答。
《化验员读本》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化学分析”,下册“仪器分析”。 本册(上册“化学分析”)共十章,内容包括四部分:化验室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化学分析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误差及分析实验室建设、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本次修订仍遵循《化验员读本》各版的编写原则与编写风格,在内容选材上保持与时俱进,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标准化。本版增加了不确定度评定的介绍;引入了计算滴定法;具体介绍了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更新了实验室常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绍;全面深入贯彻了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书中名词、术语全部采用近期新标准规定;增加了部分章节的例题和习题数量;强化了有关化验员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 本书主要作为化验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为 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教材,详细介绍了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和步骤及工艺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规范、内容和技巧。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化工设计基本知识、项目建设的设计程序和内容、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设备的工艺计算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与布置、向非工艺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设计概算和技术经济、设计文件的编制、工厂选址及总布置设计、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本书中所引用的代号、符号及图纸主要选自 或行业的 标准。 本书以工艺设计为主线,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密切联系实际,内容具有很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轻化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化工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指导书及工程技术人员用书。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干燥原理与技术的工具书,全书四篇共53章。 篇介绍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模型模拟、计算方法及相关实验技术和现代测量方法等;第二篇介绍各种现代干燥方法和典型传统干燥器,新型组合干燥器;第三篇介绍了食品、水果蔬菜、粮食、药品、中药饮片、药物、生物制品、乳品、木材、聚合物、煤及矿物等的干燥应用;第四篇介绍了干燥过程的辅助系统,如供热系统、通风及收尘系统、加料及排料装置,以及节能、安全操作等。此外,本书在序和绪论中介绍了 外干燥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当今的学术活动。本书的宗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参考本书可进行干燥方法和设备的选型、试验和设计,并可比较全面地了解干燥技术的发展动态。因此本书可供工厂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人员参考及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辅助教材。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原理与工艺的教材,全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表面活性剂,香料与香精,化妆品,食品和*,胶黏剂,涂料,电子信息化学品,功能高分子与智能材料,功能与合成材料助剂,医药,农用精细化工产品,无机精细化工产品,精细纳米材料与技术,其他精细化工产品(有机染料与颜料,工业与民用洗涤剂,水处理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气雾剂与喷雾剂,印刷油墨等)。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编排新颖、资料翔实、理论与实用性强。
乳液聚合是生产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因此乳液聚合技术和理论均发展很快。本书介绍了乳液聚合的定性和定量理论;构成乳液聚合体系的各个组分,即乳化剂、引发剂、单体、调节剂、介质、电解质、终止剂及螯合剂等;乳液聚合物的工业生产及乳液聚合技术的进展;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性能测试以及关于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为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全面的修订和重新审定,并增补了一些新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合成和应用工作的科技人员、教师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由侯滨滨主编的《精细化工配方常用原料手册》列举了精细化工配方中常用的原料954余种,主要涉及无机、有机、高分子、有机溶剂、工业填料、化学助剂等种类。用其可以混配出数以千计的各种精细化学品。书中每个品种以表格形式总结其物化性质、安全性、应用性能、生产方法及质量指标。可供精细化工及应用领域如食品、化妆品、洗涤剂、皮革、造纸、金属加工、石油加工、环保卫生等从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