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及其合金的焊接》一书整理、汇总了国内外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总结、分析。全书介绍了镁及其合金的金属学知识、性能,焊接方法(包括TIG焊、MIG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扩散焊、钎焊、搅拌摩擦焊、电阻点焊等),典型镁及其合金的焊接材料、工艺、接头组织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异种金属的焊接,包括异种镁合金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钢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非铁材料(铝、铜、钛)的焊接,镁基复合材料的焊接等。本着在理论上讲透,实践上讲够的原则,尽量为读者提供比较丰富的、全面的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知识。 本书可供从事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的科学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铸钢件、铸铁件和有色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相关的技术内容,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工艺设计概论、铸造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的设计、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补缩系统设计、冷铁设计、典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实例、特种铸造工艺、铸造工艺装备设计、铸造工艺新技术。本书全面贯彻了铸造领域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技术内容新,实用性强。书中工程实践内容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应用实例,还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便于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供铸造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属于工具书,把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类钢材的成分性能、钢材的焊接性、焊接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逐一加以说明,又把各类钢材配套用焊接材料的成分性能、焊接方法及规范参数等也分别加以介绍,为工程施工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及背景资料,供用户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选择了七个类别的钢材,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及微合金钢、低温钢及超低温钢、耐候及耐海水腐蚀钢、铬钼耐热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还有一类不属于钢铁材料的镍基耐蚀合金,是广泛使用的耐腐蚀类材料。 在焊接方面,根据焊接方法的不同,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可分为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剂等;不同焊接材料所对应的焊接规范参数及施工措施等也各有不同,这在书中按照焊接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说明。 本书的内容集中在钢铁焊接施工上,首
本书详细阐述了煤矸石电厂粉煤灰的产生、特点、研究和应用现状,系统论述了其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及矿物组成等理化特征,建立了矸石电厂粉煤灰火山灰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矸石电厂粉煤灰的活化机理,提出了活化技术及活化参数。并系统阐述了矸石电厂粉煤灰制备矿山膏体充填材料的工艺及性能。此外还系统论述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热处理参数对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其浸出机理。 本书适用于从事矿山工程、环境工程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矿业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用书。
这本书是世界贝氏体相变领军人Harry Bhadeshia教授编写的Bainite in steel 3rd的中译本,属于金属材料学术前沿的经典著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原版第1版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第2版在2001年出版,第3版在2015年才面世,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5年来贝氏体钢方面的重要进展、纳米贝氏体钢的研究情况等内容,是一本涵盖了贝氏体相变的所有方面的综合性专著,对贝氏体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我国钢铁产业面向新兴材料、新型装备制造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技术路线图科学的制定方法和规范,广泛收集同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内的 市场需求 产业目标 技术壁垒 研发需求 以及相关联的要素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制定出实用的、可操作的技术路线图。该书可作为政府制定相关领域规划、企业制定发展规划、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参考资料。1.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背景2.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3.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产业目标4.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的知识产权分析5. 钢铁基复合材料6. 铝、镁基复合材料7. 铜基复合材料等。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事故致因理论的成果:从理论的背景入手,重点揭示事故致因理论的时代促成因素;从理论的内容入手,重点阐述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内涵;从理论的外延入手,重点指出该事故致因理论对后期生产安全的影响。本书特点及学术价值:本书梳理了全球出现过的影响面较大的事故致因理论,这对握事故分析的全貌起到了坚实的理论支持;通过每项事故致因理论的启发和外延的分析,为该理论在当今产生的“隐形”影响进行了阐述。图书采用历史与理论、理论与未来相结合的方式,对理论给出了外延和启示,书中思想均来自作者20年的上课讲义,体系严谨,语言生动,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原创性。
印红羽编著的《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第3版)(精)》共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粉末冶金压坯设计、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原理、粉末成形压力机的 选择、压制成形模架、成形模结构设计、精整模具结构设计、成形模具结构示例、模具零件的设计、模具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粉末冶金模具设计 实例、金属注射成形模具设计、粉末冶金模具的材料选择与制造、模具常见问题和损伤及压坯缺陷分析、粉末冶金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 为了方便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还对粉末冶金零件的制造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附有丰富的相关标准和数据资料。 《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第3版)(精)》可供粉末冶金模具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现代冶金设备,介绍了液压传动与伺服控制技术,其中所附液压原理图全部按*国标GB/T 786.1 2009绘制。书中第1章~第6章讲解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液压流体力学、液压泵、液压马达与液压缸、液压控制阀、液压辅件和液压基本回路);第7章~第11章结合国内各大型冶金企业的*设备实例,介绍了主要冶金设备(包括冶炼设备、连铸设备、热连轧线、酸洗线、冷连轧线)液压传动系统和带钢连轧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第12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和第13章冶金设备液压系统的故障处理是前11章知识的综合应用。考虑到初学读者和高等学校教师的需求,第14章列出了液压传动理论的知识要点、例题及习题。本书可供冶金设备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行业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工程师作为技术参考书,也可用作高等院校机械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研究
本书从齿轮箱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对轴承在齿轮箱中的配置、运行特点、选型应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润滑技术、振动监测与分析、失效分析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与相关的轴承基础知识相结合,最
本书主要介绍了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的加工方法:挤压与拉拔。全书以此分为金属挤压篇和金属拉拔篇。其中金属挤压包括挤压概述、挤压时金属的变形流动、挤压力、挤压制品的组织性能、挤压设备简介、挤压工具设计简介、挤压工艺和挤压制品的主要缺陷及质量控制等内容;金属压拔包括拉拔概述、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拉拔力、拉拔设备及工具、拉拔工艺和拉拔制品的主要缺陷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书重点介绍了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挤压与拉拔工艺的制定方法、常见缺陷的预防处理方法等。
高等岩石力学是深入研究岩石力学性能的理论与应用的科学,是探讨岩石对其周围物理环境中立场的反应的力学分支。本书内容涉及土木工程学科相关领域,以使读者能够在掌握岩石力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脆性岩石断裂理论及岩石的流变性方面扩展认识,达到深入分析岩石破坏机理的水平。岩石破坏是开放的复杂系统,非线性科学理论实验九非线性复杂大系统的问题的数理基础。一现代非线性科学为基础,结合岩石工程特点,探讨非线性动力学理解解释岩石破坏机理、应用与解决岩石工程问题的有效性,拓展了研究领域。 本书内容主要服务于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应用,即适宜与相关研究方向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又可应用于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
本书是关于介绍“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冷Ⅳ标工程施工技术”的专著,书中包括了:《工程项目施工部署》、《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大面积混凝土地坪施工技术》、《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附录B、C、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A、E、F、G、H、I、J、K为规范性附录。《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主要起草单位: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三地质大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本书围绕黄山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以黄山花岗岩地貌、山地环境、生态、气象和人文景观为载体,从自我学习所需基础知识和野外旅行所需常识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全书分为黄山区域概况、基础知识、户外研学方法、研学总结五个部分,为到黄山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游赏、研学的旅行者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子束熔炼法生产钛和锆及其合金产品的技术特性,详细阐述了电子束熔炼钛和锆期间杂质、非金属夹杂物以及合金元素的运动模式和机理研究,给出了优化高反应性金属熔炼工艺参数的多种建议,对冶金过程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和经济规准。书中给出了在金属铸造和锻造阶段,包括金属化学成分、微观和宏观结构的质量特征以及金属的化学特性;提供了铸锭表面熔炼和熔整时的工艺流程图,并且描述了所研制电子束设备的具体功能。 本书可作为科技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