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超声检测(第2版)》是由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组织编写的超声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的统编培训教材,按照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大纲编写。 《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统编教材 超声检测(第2版)》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超声检测设备与器材、超声检测方法分类与特点、脉 中反射法超声检测通用技术、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锻件与铸件超声检测、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特种设备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国内外超声检测标准与检测质量控制。
本书结合作者约20年来从事工业CT科研和制造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工 业CT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本书分为人门篇和中级篇 两部分。入门篇着重介绍工业CT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最基础的概念,尽可能减 少数学推导和涉及原子核物理学方面专门知识,主要面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使 具有大专水平甚至高中数理基础的人员都可以读懂。中级篇论述了工业CT技 术中稍微深入一些的问题,并在最后对三维图像、反向工程及相衬CT等较新技 术也作了简要介绍,为希望进一步钻研CT技术的人员提供进入专业学习的桥 梁。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为“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之一。铝及其合金具有轻质、高比强度、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为了达到节能、增效、降本的目的,国内外不断涌现出短流程、高效节能、近终型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较系统地介绍了铝合金先进液态成型、固态成型技术,包括铝合金半连续铸造、凝固技术、半固态铸造、模铸等液态成型技术,铝合金锻造、挤压、轧制等固态成型技术,以及铝合金热处理和其他先进制备技术,并且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
《小型光学非球面纳米精度加工理论与技术》针对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综述了小口径非球面纳米精度加工技术基础及发展概况,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团队15年来在小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制造理论及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小口径非球面磨削、ELID磨削、单点金刚石车削、磁流变抛光、玻璃透镜模压成型及非球面形状在位测量等,以小口径光学模具制造及玻璃透镜模压技术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上述有关工艺方法的实际应用。
本书基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系统地介绍铁磁学的物理图像和基本知识.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专门讨论物质磁性的起源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下册介绍技术磁化理论与磁路设计原理,交流磁化理论和磁共振理论.本书为上册,共分六章(即第1章至第6章),前两章主要介绍磁性的一般现象和理论,后四章介绍自发磁化的量子理论.每章之后附有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铸造手册大全:金属铸造工艺、冶金技术和设计》英文版由Elsevier授权影印出版。原版为全一册(共19章),考虑到内容的相对独立以及使用方便,影印版分为6册。 第1册熔体 卷入 流动(第1~3章)。主要介绍金属熔体,包括熔体与周围环境可能发生的反应、熔体的流动性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卷入性缺陷。 第2册铸型和型芯 凝固组织 铸造合金(第4~6章)。第4章主要介绍铸型和型芯,包括铸型的性质、铸型和金属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第5、6章主要介绍凝固组织的生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典型的铸造合金组织。 第3册孔洞 热裂和冷裂-铸件的性能(第7~9章)。第7、8章主要介绍铸件中可能出现的缩孔和裂纹等缺陷。第9章主要介绍铸件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密封性能以及表面处理。 第4册获得优质铸件的10项准则(
本书系统介绍了冷喷涂技术原理、工艺、设备及工业应用,基于应用现状提出了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的概念,可为冷喷涂技术在国内关键构件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全书共 10章:第 1章介绍冷喷涂原理、特点、历史及研究与应用现状;第 2章系统介绍冷喷涂粒子结合机理;第 3章和第 4章分别介绍冷喷涂粒子加速加热行为与碰撞变形行为;第 5章和第 6章分别介绍冷喷涂层组织演变特征与性能;第 7章介绍改善冷喷涂层组织与性能的方法;第 8章介绍冷喷涂装备系统;第 9章系统介绍冷喷涂材料的工业应用;第 10章为冷喷涂技术的展望与新机遇。
本书是*本非平衡态冶金热力学的专著,构建了非平衡态冶金热力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地阐述了非平衡态冶金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非平衡态热力学基础、单元和多元体系的均相反应、气体与无孔隙固体的反应、气体与多孔固体的反应、气-液相反应、液-液相反应、液-固相反应、固-固相反应和一些应用实例,给出了单元、多元、均相、多相远离平衡的冶金体系发生不可逆的传输过程和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公式,以及传输速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讨论了过程的各种控制步骤,描述了单一过程的情况和多个过程的耦合。
本书针对钛合金加工中存在工件表面质量差、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考虑介观几何特征对刀具磨损、工件表面完整性及热-力耦合行为的影响,运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试验等手段,从介观几何特征的制备入手,深入研究了刃口与微织构在切削钛合金过程中对刀具磨损、工件表面完整性及热力耦合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优化了介观几何特征参数,为实现钛合金高效加工及刀具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集感知、驱动性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非约束状态下,而对更贴合实际使用状态的约束下应力诱发 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书介绍了约束状态下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基本原理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应力诱发 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分章阐述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在恒应变约束状态下的应力诱发 马氏体相变、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在水泥基体约束状态下应力诱发 马氏体的逆相变及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在螺纹连接约束状态下的马氏体逆相变特征,讨论了Fe-Mn-Si形状记忆合金约束状态下的应力诱发 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在工业和智能结构中的应用。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形状记忆合金(SMA)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材料力学性能、本构理论模型、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增强ECC梁的抗弯性能,以及基于SMA-ECC复合材料的自复位桥墩柱、自复位框架节点、自复位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等。本书各章节内容相互联系,包含形状记忆合金用于混凝土结构从材料到结构的系统内容,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
《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开展了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的研究,旨在推进该技术在金属切削过程研究中的应用。《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先阐述了切削过程基础理论,综述了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关键技术,并基于Abaqus对典型仿真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金属车削和铣削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探讨了刀具磨损仿真和切削过程控制仿真;*后对不同仿真软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特性对比。《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技术》成果丰富了金属切削机理的研究手段。
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人工智能玩家有哪些?哪家公司在这场脑力与毅力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深度学习革命如何颠覆了整个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还会经历第三次寒冬吗?长期以来,人工智能一直被视为一种遥远的未来技术,它是一个被委托给科学界边缘的项目,甚至在历 两次走入 境,陷入寒冬,直到一些孤注一掷的研究人员用一场新的变革打破了宁静——深度学习革命。近年来,让人工智能受到全世界瞩目的高调事件,基本上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比如,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 ,自然语言处理催生了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AI绘画 是以假乱真、火遍 ……可以说,深度学习已经浸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边缘走到了舞台的中心,正蓄势待发,即将掀起一场惊人的变革。这是一本讲述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历史与未来的
本书凝聚了国内外腐蚀与腐蚀控制领域的企业家、科研人员和专家的智慧,从现代化角度全面系统地对腐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腐蚀的特性、危害及其来源,腐蚀控制的发展概史、腐蚀工程、腐蚀控制模板等有关问题,并制定了国际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的主体标准和保障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升华总结。书中也特别提出了实现智能化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把腐蚀控制工作的管理推向了现代化。
内容简介:英文版 第2册铸型和型芯 凝固组织 铸造合金(第4~6章)。第4章主要介绍铸型和型芯,包括铸型的性质、铸型和金属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第5、6章主要介绍凝固组织的生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典型的铸造合金组织。 第3册孔洞 热裂和冷裂-铸件的性能(第7~9章)。第7、8章主要介绍铸件中可能出现的缩孔和裂纹等缺陷。第9章主要介绍铸件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密封性能以及表面处理。 第4册获得优质铸件的10项准则(第10章)。 第5册浇注系统设计基础、组成和设计实例(第11~13章)。主要介绍浇注系统的设计、组成,并给出浇注系统设计的实例分析。 第6册熔炼 造型 铸造 凝固(第14-19章)。分别介绍铸造合金的熔炼、铸型材料和铸造成型方法的选择、凝固技术和铸件尺寸精度的控制、铸件的后续处理和
内容简介:《铸造手册大全:金属铸造工艺、冶金技术和设计》英文版由Elsevier授权影印出版。原版为全一册(共19章),考虑到内容的相对独立以及使用方便,影印版分为6册。 第1册熔体 卷入 流动(第1~3章)。主要介绍金属熔体,包括熔体与周围环境可能发生的反应、熔体的流动性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卷入性缺陷。 第2册铸型和型芯 凝固组织 铸造合金(第4~6章)。第4章主要介绍铸型和型芯,包括铸型的性质、铸型和金属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第5、6章主要介绍凝固组织的生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典型的铸造合金组织。 第3册孔洞 热裂和冷裂-铸件的性能(第7~9章)。第7、8章主要介绍铸件中可能出现的缩孔和裂纹等缺陷。第9章主要介绍铸件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密封性能以及表面处理。 第4册获得优质铸件的10项准则(
本手册是一部热处理专业的综合工具书,是第4版的修订本,共4卷。本卷为第2卷,共19章,内容包括零件热处理工艺制订原则与程序;零件热处理工艺性;齿轮,滚动轴承零件,弹簧,紧固件,大型铸锻件,工具,模具,量具,汽车、拖拉机及柴油机零件,金属切削机床零件,气动凿岩工具及钻探机械零件,农机具零件,发电设备零件,石油化工机械零件,液压元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纺织机械零件以及飞机零件等的热处理。本手册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组织编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容系统全面,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本手册可供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
《往复挤压大塑性变形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系统介绍了作者科研团队有关往复挤压纯镁、AZ31、AZ61、AZ91、ZK60、Mg-Gd、Mg-10Gd-2Y-0.5Zr镁合金、n-SiCp/AZ91D和CNT/AZ91D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等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往复挤压镁合金、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织构的演变,第二相的分布,坯料的温度场、应力应变、流动行为,所制备材料的拉伸、硬度、阻尼、摩擦磨损等性能,以及往复挤压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提出了往复挤压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组织细化和均匀化机制、强韧化机制,总结了组织结构对所制备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关于机械加工表面完整性理论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表面完整性概念及表征模型、表面特征和表层微结构微力学特征表征与测量、切/磨削表面完整性形成机制、表面完整性控制、机械加工表面完整性评价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本书包含大量的切/磨削工艺试验和表面完整性测试数据,资料丰富、覆盖面广,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抗疲劳制造领域机械加工表面完整性理论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对航空关键构件机械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主要以稀土元素在微合金钢中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为主线,从材料学与物理学角度介绍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理。在内容的编排上,首先介绍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等基础知识;其次针对稀土元素在微合金钢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详细介绍稀土元素在钢中固溶、偏聚、扩散以及与微合金元素交互作用行为的研究;后以稀土元素作用机理的研究为先导,对稀土元素在微合金钢中的应用进行工业评价,为微合金钢中稀土元素的成分优化设计与微合金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与实验数据。
本书围绕高放废物中毒性大、半衰期长的锕系核素,利用自然类比原理,基于“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理念,选择地球化学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宿主矿物,实现锕系核素的晶格固溶,主要内容包括榍石、钙钛锆石-榍石、磷酸锆钠-独居石、钆锆烧绿石陶瓷及钙钛锆石-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固溶机制及化学稳定性等。
本书围绕工业机器人设计和服役中常面临的整机可靠性与精度保持性不足、定位精度低、核心部件测评方法准确度不高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系统阐述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部件在可靠性设计与测评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整机故障影响、可靠性预测与分配方法;第3章讨论精密减速器在服役工况下的精度可靠性测评技术,以及关节机电耦合建模和寿命可靠性评估方法;第4章介绍伺服电机在机-电-热多应力下的故障机理、 缘状态评估与检测技术;第5章分析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可靠性及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参数鲁棒性优化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和可靠性研究及应用的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