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着师生心血与期望的译著《规范定制》是基于原著更新至第三版而进行的翻译工作。该书是《机械振动与冲击分析》丛书的终卷,着重介绍了试验规范的制定准则与方法,不同于前几册正弦振动、随机振动、机械冲击的分析和疲劳损伤的计算,《规范制定》旨在为工程师与试验技术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试验设计与实施专业指导方法,这是李传日教授翻译该书的初衷。 《规范制定》侧重实践应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振动与冲击试验方案的制定策略,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和培训实用参考书,值得专业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借鉴。原作者从事多年振动和冲击方面的研究,发表过多篇学术水平极高的文章,丛书将其一生工作的总结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著关于正弦振动、随机振动、机械冲击各种极限响应谱和疲劳损伤谱的概念,以及各国标准规定的剪裁思想综述、
单自由度系统是非常简单非常基本的力学模型,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荡是正弦振动这种非常单纯非常简洁的动态运动形式。正弦振动作用在单自由度系统上会产生运动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对于复杂运动作用在复杂系统上同样适用,并由此最终衍生出变化无穷的运动。古老东方文明和现代西方科学的世界观竟如此神奇地一致,真是令人感叹。作为《机械振动与冲击分析》丛书的首卷,《正弦振动》从基本力学原理入手,介绍单自由度系统的组成要素和数学模型,并给出多自由度系统集总参数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即如何将力学系统化繁为简,再由简及繁。纵观全书,既有严谨翔实的理论推导过程,也有简单形象的应用示例,无论对于振动试验的初学者,还是从事振动环境研究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能在《正弦振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有所收获。
本书依据力量投射(送)的观点将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包括弹药,枪炮,导弹,信息作战武器,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无人作战系统,指挥信息系统,武器装备体系运用与案例等内容,系统地讲述武器装备系统的基本概念、关键科技原理、典型装备体系和作战运用,共十三章。每章配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便于教学使用。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首先概略地介绍了动态测试的基础知识,然后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应力、应变、力测试技术,动态压力测试技术,运动参量测试技术,温度和热通量测试技术,兵器噪声测试技术,兵器振动测试技术,膛口流场测试技术,弹丸姿态及坐标测试技术,兵器材料的动态参数测试技术。并在每章都给出了相关的测试用例。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可作为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兵器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通过汇总一些 外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对其结构组成、弹道性能、使用特点、制造工艺及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归纳与概括,给出各种类型发动机的总体要求、结构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分析等内容。 本书编著者按照假设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设计技术要求和发动机结构、虚拟的弹道性能参数,围绕发动机的功能设计和性能设计,给出不同推进形式的设计实例,以二维、三维图形和弹道曲线图的形式,说明所设计的各类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从事固体推进剂发动机专业人员的设计、研制和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介绍了光学计量测试技术基本理论、相关技术和测量方法。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双重特性,本书所讨论的测量技术都是利用光的波动性质,通过改变光的波特性,如:振幅、相位、波长、频率和偏振等,来实现测量。介绍了光测量技术的主要方法,如:全息干涉法、散斑计量法、莫尔现象、光弹性法和显微镜法等。并详细描述了用光测量技术方法进行角度、厚度、速度、压力和长度等测量。
本书是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西伯利亚大学教授米宁B.Φ等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研究所组织翻译的超聚能成形装药方面的著作。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超聚能装药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作用原理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薄壁和超薄壁药型罩射孔弹技术、超聚能射孔弹技术、串并联式超聚能射孔弹技术、连续作用的组合式串联射孔弹技术、带波形控制器的超聚能射孔弹技术及超聚能射孔弹所用的药型罩材料。 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图标及结构实例。 本书可以作为理工科院校及科研院所的 与战斗部专业研究生及教师的专业教材,可供从事 及战斗部产品开发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以作为石油、制造等专业设计聚能装药应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是 “十四五”规划教材,结合 系统与工程、 发射工程、装甲车辆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系统地介绍了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应用实例,与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无缝衔接,培养学生应用可靠性工程的设计理念系统分析,解决发射系统的可靠性与质量问题,适应当前 系统研制、生产等过程对可靠性日益迫切需求的发展趋势,拓宽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本书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从事理论、技术研究的人亦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叙述了弹丸(战斗部)终点效应,主要内容包括爆炸效应、杀伤效应、聚能效应、穿甲效应、弹丸(战斗部)对土石介质的侵彻效应以及特种硬毁伤效应。本书在编写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国内外近期新
本书以车载武器信息化装备为背景,以车载武器信息化技术为主线,详尽而系统地介绍了信息、信息化及信息化技术的,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显示及信息控制等方面对车载武器装备涉及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全书共8章,包括概述、目标信息感知技术、车载武器状态感知技术、信息传输及显示技术、车栽武器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车载武器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化弹药技术、地面无人作战平台遥控技术。 本书可作为从事武器信息化技术和装备论证、研究、设计、运用、保障及试验的各类人员的参考资料,同时可作为武器和信息化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试图捕捉近年来压缩感知城市雷达领域的最重要研究成果。所组成的13章论述了压缩感知城市雷达的各个方面,并均由其研究方向的引领人物撰写。在某些章节中处理的是静止场景,而其余章节针对的则是运动目标,同时地基和机载雷达均被考虑在内。各章节提供的分析和范例包括了步进频率、短时间脉冲和类似噪声的发射信号,同时雷达回波利用射线追踪法仿真、电磁模拟软件买验产生。 第1章简单介绍压缩感知,给出各种常用的、适用于城市雷达的稀疏重构技术。第2章介绍线性前向模型和字典矩阵构建,采用主要的经典室内信号反射器,例如墙和二面角。第3章使用地面穿透雷达处理地下目标,并且突出了对穿墙和穿地压缩雷达感知的类比。第4章演示在明显减少数据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现外墙杂波抑制,以及提供一种对随机欠采样时-空和频-空雷达
《终点效应学(第二版)》以常规武器/弹药终点毁伤理论与应用为主题,以战斗部作用原理与毁伤效应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终点效应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归纳总结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等。《
《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以阵列信号普遍具有的空域稀疏性为基本出发点,介绍对阵列信号进行空域稀疏重构,并据此实现高精度阵列测向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为四部分,8章:章和第2章为部分,介绍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基于信号空域稀疏性的阵列处理理论框架;第3章和第4章为第二部分,分别针对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介绍相应的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第5章和第6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在可变构型的阵列中实现信号重构和测向的方法;第7章和第8章为第四部分,介绍在各种阵列观测模型误差条件下,实现误差自校正与信号测向的方法和对误差不敏感的测向方法。 《阵列信号空域稀疏重构与波达方向估计》主要作为雷达、通信、水声等领域从事阵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等方向的工程、技术、教学科研人员的
《测速跟踪测量数据处理》以航天工程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测速跟踪测量原理、误差修正与分析、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估、弹道参数确定、数据融合等相关技术。 全书共分8章:章介绍测速跟踪测量有关内容;第2章介绍了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第3章介绍短基线干涉仪误差修正及误差影响分析;第4章介绍多测速系统误差修正及误差影响分析;第5章介绍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估;第6章介绍短基线干涉仪测量数据弹道确定技术;第7章介绍多测速测量数据弹道确定及评估技术;第8章介绍测速系统与其他测量系统数据融合技术。《测速跟踪测量数据处理》合理吸收了作者及其所在单位20多年相关工作的系列性研究成果,并结合航天工程实践给出了大量的应用效果和仿真实例,对测速跟踪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测速跟踪测量数据处理》可供测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功能结构、安全防护、分析设计、综合集成以及组织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包括指挥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从业务的角度介绍了作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