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密切结合热电联产技术以及运行实际,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热电联产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热电联产的技术特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热电联产概念,不仅介绍了以蒸汽轮机为主的热电联产形式,还介绍了以燃气轮机为主、以往复式内燃机为主、以微型燃气轮机为主、以燃料电池为主的热电联产形式。分析了它们的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能,分析了选型特征以及运行维护。本书还从管理的角度介绍了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环保分析、热负荷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书中论述了的分布式能源、供热计量、大型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内容反映了我国及世界上热电联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成果。 本书可供热电联产从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相关设计、施工、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热能工程、环境设备与工程等专业的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船舶(军、民用)动力装置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发展。其中包括船舶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锅炉及汽轮机、核动力、联合动力装置、轴系传动、特种动力装置等。联合动力装置包括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燃蒸联合动力装置、电力推进等。特种动力装置包括闭式循环热能动力(热气机、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燃料电池、蓄热式非传统能源、采用空间传输机构的特种发动机等。 本书可作为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船舶动力装置的基础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船舶动力装置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
根据电能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串联储能电源能量变换与均衡技术》首先系统介绍各类储能电源,着重介绍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辆、不间断电源、分布式发电及其他电能存储技术相关领域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和高压电容等电压源型储能元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及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压源型储能电源的充电模式与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讨论高效功率变换技术在充电电源中的应用;介绍无源、有源均衡技术的实现方法,以降低均衡损耗、提高均衡速度、简化均衡系统结构为研究目标,介绍均衡系统结构分析方法;为满足对储能系统的多重要求,分析混合储能系统的结构、能量配比,介绍功率变换优化设计和系统能量分配、功率流控制方法;最后,根据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积累,通过多个实例介绍上述内容的具体应用。 《串联储能电源能量变
本书是高等院校非自动化类、工科或农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共分七章,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复频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动态结构图的建立与化简的过程和方法;阐述了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以及控制系统设计和校正的基本方法;给出了非线性控制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和常用的描述函数分析方法。另外,针对目前工程计算和实践应用的需要,每一部分内容都增加了相应的MATLAB实现的指令和方法、案例介绍,利于相关教学和使用。
本书紧扣新能源技术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分类介绍了常规能源的基本情况、新能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技术、新能源在我国的产业发展情况等。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为概述,主要介绍了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新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第2章主要讲解了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的分类、使用、资源分布情况;第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占比 的太阳能,系统阐述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第4章介绍了风能,系统阐述了风能的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第5章介绍了近两年崛起的新能源——氢能,介绍了氢能的特点以及氢能应用的三个重要环节:制取、储存和利用,指出,作为新能源崛起的新势力,氢能在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中逐渐有了重要的地位;第6章则列举了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新能源,方便
本书反映了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研究的 进展及作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全书由进气环境对燃气轮机的影响和损伤、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基本原理、燃气轮机过滤器性能测试、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的应用4部分组成,详细讨论了各种过滤器的作用与用途,并对实际工程中各种使用环境对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以帮助读者对各种影响因素有 深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能 好地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燃气轮机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全面总结了各类新能源器件制备涉及的知识与技术,重点阐明了金属粉末成形、冲压成形、塑料成型、焊接、压力铸造、气相沉积等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细节。书中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同时,关注实际应用,结合典型新能源器件生产实例,进行工艺分析与技术解析,启发思路,力求为读者呈现新能源器件制备技术的全景,为新能源器件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技术基础。 本书可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阐述了原油集输系统能效评价与节能提效的方法和技术,是作者近年来相关科研工作的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原油集输系统的能流组成与能流图绘制,原油集输系统的能耗分布规律、多层次能效评价体系及薄弱环节识别,油田加热炉与机泵的节能监测测试指标、测试方法与限定值,能耗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能效综合评价、用能问题分析、节能提效技术措施以及选型指南。 本书可供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节能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