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以及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丛书之一,是由中国核学会组织核能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本书在简要回顾世界核能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核能发展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核能技术的进展、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三步走战略以及核燃料循环使用与和安全保障,以及核能军民融合新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核能发展提出了政府、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了解核能技术与清洁能源发展,判断核能与清洁能源产业结构变化,把握核能与清洁能源科技发展,洞察财富机遇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核能利用与核材料》是为工程物理系本科生“核材料系列课程”编写的教材之一,内容包括核物 理与核辐射基础、核能基础、核能利用和核材料、核电厂主要设备及核材料等4 章。本书作为本科低年级入门教材,可用于概论课和生产实习使用。 章核物理与核辐射基础,从原子模型和卢瑟福散射实验谈起,讨论核子与核力,核反应与化学 反应的区别,质量亏损与核能,裂变、衰变和聚变,核燃料与核能,放射线,放射线的危害,吸收剂量与 当量剂量,放射线的屏蔽与防护;第2 章核能基础,介绍可控链式反应和反应堆,核燃料及核燃料再循环, 反应堆类型,反应堆的调节和控制,核事故和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处理;第3 章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讲述 了核爆炸和核反应堆的原理,讨论铀浓缩,核反应堆的种类及其结构,热中子堆中钚的使用,快中子增殖堆, 核反应堆
本书是部旨在介绍非动力核技术(通常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及其应用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原理及新进展的。其内容涉及同位素制备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作概略介绍。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核科学与技术所属专业教学之用,以及相关专业选修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核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几十年来外在各种类型核废物处理与整备技术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成就,并尽可能反映当代的发展。 内容主要包括:核废物来源、主要特点及其分类,核废物处理处置基本原则及其现代理念,放射性废气的处理,低中放废水的沉淀、蒸发、离子交换和膜分离处理,放射性有机废液的处理及低放废液的生化处理,低中放废物的整备技术(包括各种固定化和减容技术),高放废液的固化技术及分离-嬗变技术。
大型核电站的调试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繁重而又复杂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调试工作组织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影响投产日期和发电成本,而且在大亚湾核电站这种特殊情况下,还会影响到比价期。因此如何在组织管理上,确保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管理上的落后恰恰又是我们工作的主经弱点,因此从高起点起步,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从人员招聘、培训、授权、上岗到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是在外方的指导下,中外合作进行的。书中介绍的这部分内容可供各级领导参考。 在调试工作方面,书中既介绍了调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度安排,也结合大亚湾核电站的调试。介绍了调试方法、调试结果及其经验总结。内容涉及核岛、常规岛及BOP等各方面,可供核电站调试工作者有关高等学校的师生参考。
核设施的质量保证,是确保全面实现核设施“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石。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设施质量保证大纲,不仅是国家核安全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也是核设施营运单位自身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任何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只有通过合格的人来执行,才能取得成效。为此,我们特编制本教程,旨在帮助核工业界所有与质量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质量保证核安全法规的各项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使核设施质量保证成为每位参与者的自学行动,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素质,确保核设施整个寿期内的安全和质量。
本书介绍核反应堆物理的基础理论、物理过程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与堆物理有关的核物理知识,中子在介质中的慢化和扩散,临界理论,非均匀堆的计算、燃耗、反应性控制、反应堆动力学和堆芯燃料管理。 本书是高等学校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核科学与技术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