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手册由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组织全国水利水电施工界的各专业的单位和专家历经数年之艰辛编写而成。本书是其施工导(截)流与度汛工程卷,书中结合颁布的有关规程标准,总结了我国近十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汇集了我国很多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数据资料。内容涵盖施工导流标准、施工导流方案、导流泄水建筑物及水力学计算、导流挡水建筑物、河道截流、施工期通航、施工度汛、基坑排水、施工期水库蓄水与供水、施工导流截流水力学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典型工程实例等。本书内容,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是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是部介绍世界江河与大坝的综合性工具书,同时也是一部内容丰富、数据齐全、信息密集、论述简明的水利水电应用科学技术著作。全书分3篇,约200万字。篇为江河篇,凡长度1000km以上、河口流量1000m3/s以上和流域面积10万km2以上3个条件之一的独立河系,均作为一个条目介绍。第二篇为大坝与水电站篇,凡坝高100m以上、库容30亿m3。和装机30万kW以上3个条件之一的工程,均做为一个条目介绍。第三篇为信息数据篇,给出了当今世界上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分类统计数据和世界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特性的统计数据。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编制了详细的英文索引,在统计表中附了参见页码。书中各条目的介绍详简不一,随条目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而异,详者多达数万字,而简者只有百余字。各条目的基本内容是:河流条目介绍了该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
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检修定额编制以检修工程项目外包为基础,以C级检修的标准项目作为编制内容。在综合考虑主要抽水蓄能电站和设备特点的基础上,划分并构建由典型配置分或主要部件构成的抽水蓄能电站典型大,以单一设备/子作为定额编制对象,并以该对象的检修标准项目作为人工工时,材料,备品备件,机械、特殊工器具,试验等内容的编制基础。根据行业导则和电站设备实际检修情况,将电站电力生产设备分为单元机组部分和公用部分两大类。本书为单元机组部分。
本书立论于当代,以求是态度揭示洪水灾害问题,并从前人的自然观汲取科学养分,分析国外工程与非工程防洪减灾政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探讨21世纪我国防洪减灾战略调整的理论问题。本书阐述的“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双重属性”的概念,对于近年有关水问题的战略研究有较大影响。本书适合水利、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大中专科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借鉴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实践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水利工程学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详细论述流域综合管理的内涵和管理内容、客观规律、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形式和主要运作机制,同时以江西山江湖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具体说明。结合山江湖工程实践,从理论上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与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大湖区控制血吸虫病等四个专题的科学理论、内在规律、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理论研究、数量分析和案例剖析有机结合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适合于从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科研人员、管理工作者和大学师生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_丁农业高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但各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则触目惊心,尤其是海河平原地区,水资源开发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投入又极为有限,于是就造成“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严重局面。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在我国借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设项目中,我方与世界银行达成协议,要求项目建设要实现目标,即项目区增产增收、真实节水(减少农田水分蒸发量)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内容。水量方面要求采取工程的、农业的和管理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农田水分蒸发量和灌溉用水量,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方面要求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以防止污染。另一个建设项目是国际
余辉编著的《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力求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内深藏着的层层历史密码。根据宋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献材料,解读金代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后题写的跋文,考证画家的基本生平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特质。根据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物考证,认为画作的创作时间为北宋徽宗朝崇宁年间中后期,该卷的出现应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本书用模拟航拍制图的方式,“俯瞰”画中的城市结构,发现丝毫对应不了当时的开封地图,确定此图所绘系开封实情而非实景实地,其创作原理是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开封城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家出乎寻常地表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蕴含着深藏内心的隐忧,凸现了北宋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通过比较张择端在清明节期间目下所见与笔下所取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