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段水量平衡研究》是黄河下游水量平衡研究专著。全书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采用实测水量资料精度评价、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河道水面面积与各种土地利用信息、引水量测验精度评价及引水量修正、未控引水及滩区用水调查评价、河道蒸散发耗水量试验研究、河道渗漏耗水量试验研究等技术手段,对黄河下游河段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并进行水量平衡差值时空变化分析。 《黄河下游河段水量平衡研究》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可供黄河下游水量调度、水资源规划、研究、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全书由李红良、李晓宇负责统稿。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黄河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黄河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本书主要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资助的科研项目“河道调蓄分析研究及其在城市排涝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和“城市河道汇流控制与防洪治涝工程优化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写,在河道非恒定流调蓄计算方法、坡面一河道水闸(泵站)耦合系统的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和河道调蓄优化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分七章,包括基础理论、河道汇流水力计算模型与城市排涝设计、河道调蓄分析与治涝规划、城市治涝规划、泵站设计、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在东莞市长安镇城区防洪治涝规划中的应用、结论。 可供从事河道汇流调蓄分析与城市防洪治涝规划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列专题研究成果。作者通过调晒研究、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对黄河入海流路演进规律和河口形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环境、风场、水文状况、海洋动力基本特征、浑浊带及泥沙异得流形成机制,论证了利用海洋动力输送黄河泥沙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利用黄河口河故道建设高水位分洪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分洪道的位置、线路和工程设施进行了布局和计算;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段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利用海洋动力等综合治理工程条件下,现行清水沟流路还可行水100年以上的结论。本书不不仅为黄河口治理、国土资源规划整治、石油勘探开发、东营海港建设、黄河三角注入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岸防护、海洋滩涂开发、防洪
本书是关于研究水利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简析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新型防水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振冲法加固坝体及坝基的作用机理、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包括水轮机安装、调速系统安装、水轮发电机安装、大型水泵安装、进水阀安装、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变电站设备安装、通信设备安装、电气调整、起重设备安装、闸门安装、压力钢管制作及安装、设备工地运输共十四章以及附录。
港口、航道的开发与泥沙研究是当今河口海岸工程的热点。本书内容分五部分:部分为河口治理,包括河口水流泥沙、河床演变及外河口治理的经验,河口治导线放宽率,分汊网河航道整治方法;第二部分为航道回淤,分别介绍作者研究的方法、泥沙(包括浮泥)问题及其在若干港口工程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大风期(包括台风)骤淤、推导的公式及其验证应用,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的难点焦点问题;第四部分为河口建闸和减淤措施、潮汐水流泥沙模型试验;最后部分为作者水利计算和波浪冲滩的早期论文。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河口、海岸研究成果的汇集,不少观点和论述已分别编入水利、交通部门相关专业的规范、规程和手册,可供交通、水利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和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服务当代,惠及后世”的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期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来海河流域防洪工作的成就、经验和问题。总结提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流域概况、水系变迁与历代治理、防洪水文、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建设、防洪工程管理、防洪抢险、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经济计算、展望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述清楚,是海河人民与广大水利、防洪工作者长期奋斗成果的总结。 海河流域的防洪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海河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阅读本书可从中得到教益和启示。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水利、防洪工作者,水利科研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