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根据2009年新版考试大纲及近几年考试真题编写,内容贴合考试实际,是考生复习的经典教材。本书编写人员全部是多年从事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培训工作的专家、教授,本书内容吸取了近几年考试培训的经验和考生回馈意见,以现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规范、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写,指导考生复习,因此力求简明扼要,联系实际,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并注意突出重点。教程的每节后均附有习题,每章后附有习题提示及参考答案,同时书后附一套模拟试题,可作为考生检验复习效果和准备考试之用。特别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本书已作更新。本书可供参加2020年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的考生复习备考。
本书阐述船舶总体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船舶总体设计的概况,船舶设计阶段划分,船舶设计的方法及特点;第二章介绍船舶重量和容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章介绍船舶主尺度和排水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四章介绍船舶型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六章介绍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航海类、航运管理类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船舶电子电气专业海上实践教学指南》是根据上海海事大学远洋实习教学船“育明”轮的配置标准和海上实习教学计划、实习大纲与管理等系列文件要求,结合上海海事大学长期积累的海上实践教学经验编写的;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航行实习的书籍,也是随船教官、实习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实施海上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 本书由林叶春主编,周申波主审。全书共分9章,分别是章船舶概况,第二章船舶电站,第三章船舶辅机及其电气控制,第四章船舶机舱反馈控制系统,第五章报警监视系统,第六章主推进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第七章船舶电气工艺,第八章通信导航系统,第九章船舶电子电气管理。章由楼海军、贺献忠、刘伟潮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七章由林叶春、李精明编写;第四章由张俊、陈文涛编写;第五章由陈文涛、林叶春编写
本书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那些虽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从事专业工作多年、但对整个行业的一些*的技术进展未必有足够全面的了解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读者。通过本书的撰写力图向读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基本概貌,使读者对当代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与特点的通识性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书内容包括海洋概论、船舶工程概论和海洋工程概论三大篇共10章。其主要章节包括:海洋浅识、海洋环境、世界造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船舶分类、军用舰船与武备、民用船舶的用途与特点、海洋石油钻探与生产装置、单点系泊系统与早期生产系统、水下工程技术、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等。
本书是关于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抢修的专著,全书共8 章。第1 章介绍了火灾事故和桥梁火灾方面的研究成果;第2 章对火灾后桥梁的检测和鉴定技术进行介绍;第3 章对桥面火灾开展了温度场分布的理论研究;第4 章和第5 章分别介绍了加固方法和设计方案;第6 章针对京港澳高速公路刘江黄河特大桥引桥的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第7 章对抢修过程中的监控和后评价技术进行了探讨;第8 章针对我国桥梁抢修的模式和刘江黄河特大桥抢险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本书可作为火灾后混凝土桥梁抢修的设计、施工和检测的指导手册,也可为类似桥梁抢修作参考使用。
《基本急救》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行为示范(IMO)的课程之一,由我国海事局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示范课程组织人力编译而成,本书采用完全中英文对照编排版式,阐述了示范课程的框架、课程大纲和时间表、教员手册。示范课程的出版明显有助于学员和教员改善现有课程的标准和质量,并提升了对STCW公约所规定标准的实施。本书为示范课程1.13.
《船舶涂装技术》共12章。内容包括:船舶腐蚀 与防护,船舶涂料,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质量及其评 定,钢材表面处理的施工阶段与处理方式,船舶涂装 概述,船舶涂装工艺,船舶涂装设计,船舶涂装管理 ,船舶涂装设备,成品油船与特殊涂装,船舶修缮涂 装,以及船舶压载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每章后面还 配有习题。 本书可作为船舶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 作为船厂技术培训教材,还可提供给相关专业技术人 员参考。全书由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李庆宁教授组 织编写和定稿。
《高桩码头结构分段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当前港口码头工程中常用的高桩码头结构为对象,对其结构分段长度及结构缝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码头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特点;高桩码头结构分段长度和悬臂式结构缝的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基于结构力学原理的高桩码头结构分段长度简化计算方法;一种新型高桩码头结构缝形式。 《高桩码头结构分段设计理论和方法》可供港航、土木、交通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与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
许长新主编的《基础设施管理研究(2012沿海开发)》试图紧扣沿海开发战略的时代脉搏,对战略实施中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予以阶段性总结。以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枢纽—港口作为主要切入点,基于港口文化战略、物流园区规划、港口资源整合的视角对沿海开发战略展开系统研究。与此同时,将研究区域自长三角拓展至泛珠三角地区,系统设计港口经济贡献率的测算模型,科学建立港口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并着力研究可持续视角下的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模式,以及对港口航运现代化水平的整体评价,旨在为我国沿海开发中基础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基础设施管理研究(2012沿海开发)》可供港口及航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相关科研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参考,同时亦可作为科研机构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四篇八章。篇为船用泵与空压机,内容包括往复泵、回转泵、离心泵、旋涡泵、喷射泵、空压机等;第二篇为液压元件与液压甲板机械,内容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等;第三篇为船舶制冷装置与空调系统,主要内容为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第四篇为船舶海水淡化与辅锅炉装置,主要内容为船用锅炉、海水淡化装置。 船舶辅机是高等航海院校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书是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辅机课程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海运类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轮机员、机务管理人员、水运院校学生,船检和港监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楼丹平、沈同熹、金杨波编著的这本《散装谷物 船舶的稳性》简述船舶装运散装谷物时引起的船舶稳 性问题和历届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 约和有关法规对装运散装谷物船舶的谷物稳性要求, 并阐明散装谷物船舶稳性应满足 的强制性法定要求,叙述了专用散装谷物船舶和多用 途干货船的谷物移动倾侧力矩计 算原理和方法并附有多个计算实例,推荐了各种校核 谷物稳性的计算方法及改善谷物 稳性的措施。后说明如何填写各主要谷物输出国的 谷物稳性衡准的计算表格。 《散装谷物船舶的稳性》可供船舶设计部门,船 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航运部门的管理 人员参考。
本书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教材。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绪论、船体几何要素及近似计算、浮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抗沉性、流体力学基础、船舶阻力、船舶推进、操纵性和耐波性方面的知识。《航海技术专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教材:船舶原理(航海技术专业)》为高职航运院校船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可作为造船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各类修、造船厂,科研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图文并茂,侧重中国航海历史人文,拟在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融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以及考古发掘新成果。在编写体例上,读本将突破以往注重以年代为主线的方式,拟以航海若干主题为线索,注重技术与文化同步梳理,内容涵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舟船、航海技术、港口、海外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文明成果,并将其置于世界航海史视野下,形成对照视野,体现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联系。形式上,该读本注重结合海博馆藏品与展项,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读者系统、有序、深入浅出呈现中国古代航海文史知识。
《高分辨率SAR图像船舶目标检测与分类》基于 高分辨率、全极化等多种新型SAR数据源,对海洋表 面目标船舶、尾迹等进行了以“检测与识别”为主的 方法及算法应用研究论述。除较全面地论述当前常用 的目标检测方法外,本书创新性地将模式识别技术引 入海洋目标的识别问题中,解决了商船、油船等常见 船舶的分类问题,并利用AIS数据对本书所论述的技 术方法进行验证。 《高分辨率SAR图像船舶目标检测与分类》供从 事模式识别、遥感、测绘、海洋、海事、交通等学科 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是近年来作者 王超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的专业教材。书中不仅阐明了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方法——规范设计法、直接设计法及可靠性设计法,而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有限元软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基础知识、船体结构规范设计法、船体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船体结构直接设计法、船体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通用有限元软件及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领域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用书,也可供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港航工程泥沙淤积计算手册》是《海岸河口工程研究论丛》之一。港航工程泥沙问题,是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作者曹祖德、侯志强、张书庄结合工程实践,将多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汇总成本手册。全书共分两篇:第1篇为基本公式,共收入22 条,概括港航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方面的基本计算公式;第2篇为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除了编入与基本公式直接有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外,还选编一些与工程泥沙理论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的资料,这对深入掌握工程泥沙理论计算大有裨益。 《港航工程泥沙淤积计算手册》可供港航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选用。
本书是作者15年来在世邦集团对企业管理进行思考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总结,以新上任的经理人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分为 如何成为部署愿意追随的主管 非财务人员的主管的基本财务知识 以及 领导力 等内容。本书可用作货代行业企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行业经理人的读物。
林伟豪*的《船舶螺旋桨射流速度与湍流强度概 论(英文版)》基于计算和实验两种方法研究船舶螺旋 桨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湍流强度。船舶螺旋桨射流包括 两个区域:发展区(ZFE)和发展完成区(ZEF)。通过使 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船舶螺旋桨射流的轴向 、切向和径向的速度分量可以被预测,即螺旋桨射流 中,轴向速度分量是*主要的分量;切向速度分量促 使螺旋桨尾流发生旋转;径向分量*小,它导致尾流 的发散。激光多普勒测速法(LDA)被用来测量这两个 区域的速度大小,以此来验证CFD的预测结果。本书 确定了适用于模拟船舶螺旋桨射流的湍流模型、旋转 模型、离散格式、计算几何模型和网格类型。现有实 验结果和前人工作的对比也在书中阐述。
本书为国防科工局“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船用材料与焊接”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编写的,根据船舶建造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组织教学内容,形成针对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让学习者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船用材料与焊接》共有6个学习情境,分20千训练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船舶材料的选用、焊条电弧焊施工、埋弧焊施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施工、手工钨极氩弧焊施工和特种焊施工等的基础知识、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编写的,也可作为成人高校、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以及船厂员工岗位培训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