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1973年到2011年,我国先后召开过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在本次大会的总结讲话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 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本次大会首次总结阐释了这一思想。这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生态环境,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确立了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定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出了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向
本书疏理了美国生物技术安全治理相关法规、美国政府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相关研究报告,供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相关管理部门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美国生物技术安全相关法规、政府机构报告及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3个部分,摘译了其重要内容。每节后的资料来源是该法规报告的来源;参考文献是每节正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推荐阅读是与每节内容相关的文献,大部分来源于资料来源文献。此外,本书最后的推荐阅读是与生物技术安全治理相关的国内外图书、期刊文献。 书中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介绍了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中风险管理程序规定的工厂厂界外后果分析的分析方法。CAA中 12(r)(7)指向了美国环保局,针对大量危险化学品使用的企业如何防止化学品泄漏和降低事故后果颁布了法规要求。根据CAA的要求,美国环保局在1996年6月20日发布了“化学品事故预防规定”的法案,该法案被收录至联邦法规法典(CFR)第40章第68部分。法案要求任何企业如处理、制造、使用或储存在CFR第40章第68部分第130节中列举的有毒或可燃物质(其中有毒物质如氯、氨,可燃物质如丙烷),且超过法案中 的阈值的,需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程序。 该指南按照清洁空气法案(CAA)中的风险管理程序确立了进行工厂厂界外后果分析的分析方法,包括风险事故情形的判断、模拟预测及后果分析等技术内容,可为我国风险评价及管理工作提供较好的技术借鉴。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第二版)》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科学视角诠释循环经济核心理论和企业绿色发展途径,包括可持续发展推进模式、循环经济及其保障机制、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及其构建与管理三大部分,并外延至“双碳”目标管理、 外双循环等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多学科交叉开展问题导向下“教、学、研、用、管”一体互动,融基本知识于科研过程分享,引导学生立足现实需求进行探索、开拓、创新,服务跨领域复合型科研人才培养。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梳理 上决策制定早期阶段纳入环境考量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决策体系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可资我国借鉴的经验。本书共分为6章, 章概括了 上的主要决策理论,分析了决策模式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从空间环境管制、行业环境管制、政策评估和战略环境评价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国际上在决策制定阶段纳入环境考量的制度和做法;第三章重点剖析了我国的决策体系和决策形式;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决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指出了我国需要加强决策环境考量的重点领域;第五章从空间环境管制、行业环境管制、政策评估和战略环境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参与决策制定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在借鉴 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决策体系的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在
绿色学堂“小学环境教育活动设计案例集”所开发的环境教育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以跨学科的形式架构课程,并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实施课程。既体现了当今环境教育的 理念,同时,也与中国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相吻合。《小学环境教育活动设计案例》丛书的编辑出版,能对“环境教育”的持续探索与创新,起到启发和激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