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是应用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生态工程学的核心技术形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几十年的理论和技术探索,在生态修复研究上取得了系统性的科研成果。作者基于自身工作和国内外文献,按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和修复目标,对生态恢复、生态改建、生态重建、生态整治等类型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具体概念和工程案例,重点诠释了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工程实践。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环境化学主要基于化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地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为目标,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生成与释放、环境赋存与归宿、转化与代谢、毒性效应与健康影响及其削减控制的原理与技术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规模、实现国家目标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化学已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化学前沿》连续出版物邀请我国环境化学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包括40多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入选者撰稿。 本书与前两辑内容互为补充,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及国家重大需求增添了相关内容,比如“双碳”、新污染物监测及管理等,力求反映和代表我国目前环境化学领域的工作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在当前科技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技术领域备受关注。本书结合国内外电池技术及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系统介绍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安全评估技术、梯次利用颠覆性技术、电池组与单体预处理技术、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资源化综合利用实例及全生命周期评价,并对本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展望。
本书从环境与催化的关系出发,以环境催化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体系,力求系统、全面地论述环境催化的特点、研究方法、催化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还介绍了自然界自发存在的环境催化的概念和相应的研究前沿。
可再生能源“巨大”,但我们的能源消耗也“巨大”,要比较这些“巨大”的东西,需要的是数字,而非形容词。本书令人信服地终止了媒体、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种种争论。它提供了我们关心的数据和事实,并进行科学分析,使每个人都可以据此得出自己的观点。
抗生素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增殖和水平转移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与传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分布及传播机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围绕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的来源、传播、风险等主题,简明扼要地概括和总结了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本书基于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耐药细菌在集约化养殖、人用抗生素、制药业等重要来源中的分布研究,讨论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及机制;着重探讨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从“源”到“汇”的传播途径及潜在健康风险;对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主要研究方法、健康风险评价及控制手段等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概述。
无
本书是基于作者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本书共8章,第一章介绍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几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其性能;第三章介绍好氧颗粒污泥除磷、吸附重金属、胞外聚合物、富含原生和后生动物、脱水,以及储存的特性;第四章介绍好氧颗粒污泥的加速形成,包括投加污泥微粉、微粉协同丝状菌、污泥干化返投等创新技术;第五章介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包括倒向折流式连续流反应器、合建式可变沉淀区氧化沟和双区沉淀池连续流反应器;第六章介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运行的研究成果,包括丝状菌的控制和污泥颗粒大小的控制;第七章介绍了序批式和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现场中试;第八章介绍两个好氧颗粒污泥实际应用的案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行为与人体工程学》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全书整合了当前国内外环境行为学与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及科研成果,注重环境行为理论与工程设计实践相结合。书中生动形象的设计实例增添了《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行为与人体工程学》的可读性和应用性。全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行为学概述及环境知觉理论,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建筑空间视觉与环境心理,人体工程学,建筑空间与人体工程学,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行为分析等。《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行为与人体工程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师进行工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一书针对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础实验原理和环境微生物监测等领域的实验技术。全书共七章,包括29个实验。主要内容为:微生物形态观察与测定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消毒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监测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本书既设置了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菌种保藏等基础性实验,还设置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监测等综合实验内容。在每一个实验中,通过介绍实验原理、试剂配制和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资源与环境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资源与环境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的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资源与环境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言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郑策措施等。
数学生态学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本书着重阐述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和各种模型的研究方法,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内 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本书所用到的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已列入书末的附录之中,附录中对常微分方程基本理论的介绍采用了比较通俗的方法,便于生态学工作者理解本书的内容。
本书以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生态学为主视角,较广泛地涉及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的多个方面: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到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到功能与服务,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到恢复、修复与管理。本书收集和综述的文献为近年来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包括我国的研究现状、进展及成就,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学科发展建议等。
本书从环境教育的起源、环境教育的历程以及现代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12个章节:环境教育概述、环境污染、环境的变迁、环境与生态、自然资源、节约能源与新能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健康、环境伦理、环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现状与政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教程旨在通过对具体环境事件、环境变迁现象及环境政策的编写宣传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环境素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本书根据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等管理新政的多次宣贯培训课程,以原文重现、要点分析和案例解析的形式,全面解读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的相关内容,并附了模拟考试题,有助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及环境监管执法人员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管理新政,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属地生态环境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管理新政,促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更好地守法,帮助属地生态环境部门更好地监管和执法。
本书从理论和宏观角度界说了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生态治理,概述了中西方学界对于生态治理的理论贡献,梳理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认为生态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智之举、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性选择。以甘肃民勤生态治理作为我国西北乃至全国生态治理的典型案列,论述了甘肃民勤 生态治理 战略的确立、演进、实施以及甘肃民勤生态治理的成效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甘肃民勤为开展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在营造生态文化理念、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法律、发展经济民生产业、推进生态科技创新、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
《中国环境史》共有6卷,本卷为第4卷,明清卷。 本卷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史研究方法,从 准静态 的视角把握环境与人之间互动调适的关系,探究 人与自然之互动关系 在明清时期的体现,具体包括:气候演变与人类生存环境变迁、动植物资源的损耗、人口格局的变动与环境、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水利事业的兴衰与水环境变迁、其他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变迁、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明清环境思想与环保行为。
景观设计基础一书既可以作为景观专业师生及从业人员使用的专业教材,也是面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景观设计基础知识的普及型书籍。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景观学科的概念及其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相关实践类型,帮助树立对景观学科较为全面的总体认识;第二部分作为学科必要的知识基础,简要介绍了中国及世界上重要的历史景观的特色及其形成的背景、设计的风格等;第三部分以空间、表皮、焦点、附属四大类的分解逻辑,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景观设计的方法,并讲解了一般设计程序及设计方案的基本表达。 通读全书,可以帮助读者确立完整的景观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学会景观设计的思考逻辑,并对各个层次各种方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有所裨益。
《小微型无人机应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要针对小微型无人机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介绍无人机系统知识、相关管理法规政策、飞行基础知识和研究发展趋势。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机系统概述,无人机系统集成,无人机系统相关法规和管理政策,无人机飞行与气象,无人机系统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概述,无人机系统在建设工程中的环保水保应用,无人机系统辅助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无人机遥感测量概述,环保水保专业化无人机系统可持续发展。
本书系统介绍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沿发展,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典型研究实例。全书分为基础原理、技术方法、应用与前沿展望三大部分,共15章。*部分包括第1~3章,重点阐述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扫描测距原理、数据获取工作流程和误差来源;第二部分包括第4~10章,详细介绍激光雷达森林生态应用的技术基础,针对森林生态关键参数阐述了激光雷达遥感定量分析方法,并就具体的参数提取给出了应用程序代码;第三部分包括第11~15章,结合实例阐述了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热点,介绍了新兴起的移动激光雷达平台,力图反映激光雷达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森林生态应用前景。本书从广阔的视角介绍激光雷达主动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学多个分支领域的应用,对于遥感、生态、植被、气候、水文、环
《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教材系列》介绍了水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固体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噪声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四大部分内容。 《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教材系列》兼顾传统成熟工艺和国内外新实用技术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各类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常用设备结构及重要设计和运行参数、典型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要点,同时对环境工程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也作了简单介绍。 《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教材系列》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环保与安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及其他环境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环境保护人员的培训教材,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结合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新疆天山的科学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新疆天山的自然地理、生物生态、自然景观、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旅游开发、保护管理等,是国内系统论述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