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理论方法研究丛书·自然灾害与贫困:国际经验及案例》综合论述了国际倡导的“灾害管理”理念,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开展灾害管理中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安排、先进科技减灾知识的应用和传播、社区参与机制等方面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并从减灾减贫实践的角度,重点对七个亚洲灾害频发国家在应对灾害与减贫中采取的措施、方法及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理论方法研究丛书·自然灾害与贫困:国际经验及案例》对相关领域的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有所启发。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本集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之一“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部分“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论文集序列的集。它集中反映了本项目在关于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本集共收入有关论文39篇,包括了以下五个部分的研究成果: (1)关于东亚气候系统及其对气候灾害的影响; (2)亚洲季风变异及其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长江、淮河流域和我国东部地区洪涝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我国华北持续干旱灾害及其与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5)我国重大气候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本书可供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有关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从事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全球
刘良明、范一大等编著的这本《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围绕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救灾业务需求,结合重大自然灾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领域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与研究,对影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案,形成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为我国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提高风险沟通能力提供了科学保障。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可供自然灾害管理、灾害信息传播、灾害心理学、公共安全、自然地理学、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的管理
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特编制防灾减灾科普系列图书。 本书以公众喜闻乐见又富有时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幽默的故事,展现防灾减灾这一主题。书中由漫画故事,生动地描绘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事件,介绍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害,科学讲述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本书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益于青少年阅读学习,提升科学素养。
刘良明、范一大等编著的这本《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围绕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救灾业务需求,结合重大自然灾害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领域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与研究,对影响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模式、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流网络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案,形成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为我国及时、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提高风险沟通能力提供了科学保障。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可供自然灾害管理、灾害信息传播、灾害心理学、公共安全、自然地理学、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的管理
自然灾害事件的形成和演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无论是同一领域的灾害事件还是不同领域的灾害事件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引发、干涉、转化等复杂关系,从而形成灾害事件的链式反应过程,因此对灾害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关联性出发,统一地揭示各种灾害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共性规律。 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重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挖掘灾害事件演化过程中的共性,达到有效预测灾害的目的。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探索利用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及建模的思想,在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网络关键参数和抽象标准,建立复杂网络模型来研究历史灾害。《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历史自然灾害的复
当今社会,我国的防灾救灾工作条块分割,一直实行的是单一灾种的救援模式,地震、消防、公安、交通、卫生、防汛等许多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都有各自的防灾救灾指挥机构,方案和救援队伍。而学生对于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清楚,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的重视程度也不高,知识掌握较为匮乏。所以应为他们总结一套较为系统、详实、容易掌握的通识教材,从学生的视角着手,去了解与认识他们在急救方面的不足,并弥补他们的欠缺,从而掌握相关的急救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全书共分八个章节: 章 应急救援的概述.第二章 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三章 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五章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基础知识.第六章 意外伤害现场的应急救援基础知识.第七章 一般应急救护基础知识.第八章
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琼斯博士对于一些 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余波”直至 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 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 。《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对行动的号
火灾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人类发展了种种技术与方法试图捎灭火灾,包括两个方面:如何及早发现火灾以及如何尽快扑灭火灾,也就是研究火灾的发生与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灾产生的危害。《火灾探测与控制工程(第2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从火灾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出发,讨论了预防火灾的途径,探测火灾的技术,扑灭火灾的方法,内容全面,切合实际。吴龙标、袁宏永、疏学明编著的《火灾探测与控制工程(第2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适合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对相关从业人员及爱好者也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章主要介绍海洋灾害的内涵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理论基础。 第二章主要介绍风暴潮灾害的内涵、特征与应急预案。 第三章主要介绍赤潮(浒苔)灾害的内涵、特征与应急预案。第四章主要介绍海上溢油污染的内涵、特征与应急管理体系。第五章主要介绍危险品泄漏入海的内涵、特征与应急处置预案。第六章主要介绍我国特色海洋应急管理的构成要素与应急体制。第七章主要介绍中国海洋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本书阐述了四类典型的海洋灾害的内涵特征及应急预案,同时介绍我国特色海洋应急管理体制与相对应的法律法规,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应急管理各部门的参考资料。
余明高主编的《火灾风险评估(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火灾危险源的危害特性、辨识及其管理,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其选择,定性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定量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火灾防治对策措施,火灾风险评估案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目前多所高校的“火灾风险评估”课程讲义,并借鉴以往同类专著、教材的优点,在内容上既重视理论,又包含有工程应用;既介绍典型的防灭火技术,又囊括新近相关科技成果,突出体现实用性、适应性、使用性、 性和系统性。 《火灾风险评估(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主要作为消防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可作为消防部门的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防灭火工作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应急指挥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地震作为灾害链很长的自然灾害,对应急指挥机构建立、运作的要求处于较高的层次,震后需要在一定时间的黑箱期内做出针对性的应急响应,并结合不断变化的灾情快速调整。 本书以地震应急指挥机构的震后应急响应为主线,全书共分为四章。首章绪论,介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第2章为应急指挥机构,包括联合国地震救援协调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应急管理相关的体系、系统;第3章为地震应急响应案例分析,包括造成不同量级人员死亡的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三次地震,以及造成次生核事故灾害的东日本大地震;第4章则从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信息共享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适合政府负有应急指挥和协调职能的各级人员、企 应急人员学习阅读,可作为了解地震应急指挥、应急响应情况的参
《滑坡监测分析预报的非线性理论和方法》紧密围绕滑坡监测、分析、预报与稳定性评价这一主题,对应用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在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报领域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进行了研究。《滑坡监测分析预报的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共分9章,包括绪论、滑坡监测技术及数据预处理、滑坡监测位移数据时频分析、滑坡监测灰色系统分析与预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滑坡位移数据处理、改进神经网络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变点分析及其在滑坡位移分析中的应用、基于神经网络与GIS的滑坡敏感性分析和滑坡灾害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