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简述农药剂型加工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农药制剂研究方法以及农药制剂中的助剂、填料与溶剂,重点介绍了我国当前农药主要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乳油、可溶液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以及其他剂型[包含烟剂、泡腾剂、膏剂、热雾剂、水面扩散油(粉)剂、可乳化粉剂、水面飘浮型颗粒剂以及飞防制剂)的理论基础、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开发实例与典型配方等内容。另外,还专门阐述了现代农药制剂工厂的管理,特别是农药制剂生产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理念,对农药制剂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广大农药剂型研发及农药生产企业有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274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杀虫剂219个、杀螨剂32个、杀软体动物剂3个、拒食剂3个、鸟类驱避剂3个、杀鼠剂12个,其他2个,系统介绍了各农药品种的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作用机理等)、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等)、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关重要昆虫知识,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中每个农药品种均给出了美国化学文摘主题索引或化学物质名称供检索,书后附有完善的主题词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 本书具有实用性强、信息量
本书在一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261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杀菌剂214个、植物活化剂10个、杀细菌剂23个、杀线虫剂14个,系统介绍了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作用机理)、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关重要病害知识,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中每个农药品种均给出了美国化学文摘主题索引或化学物质名称供检索,书后还附有 不常用杀菌剂 重要病害拉丁汉名称对照表 等附录以及杀菌剂中英文通用名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 本书具有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一,收录7种古代农书。
本书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角度系统反映2022 2023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主要成就。报告在框架上保留了农业资源节约保育、农业产地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供给和乡村生活富裕美好等核心板块,新增了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等内容。
.
《江苏白粉菌志》采用Braun和Cook(2012)创立的分类系统,参考郑儒永和余永年(1987)的分类系统。 《江苏白粉菌志》是对江苏省白粉菌目的研究总结。包括绪论、专论、附录、索引和参考文献五大部分。 绪论部分简要叙述了白粉菌的经济重要性、形态、系统发育、分类、研究现状等。 专论部分报道了江苏省境内发现的白粉菌全型或有性型12属(无性型4属)174种或变种。在科下有形态描述,附分属检索表。科以下各属按新分类系统的分类顺序排列,包括正名、异名、文献引证、形态描述、讨论以及分种检索表。属以下各种和变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有正名、异名、文献引证以及较详细的形态学描述,然后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寄主名单;每个寄主后面是省内分布及标本引证,以及国内分布情况、世界分布情况和讨论等。部分新种和新记录种还给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30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土壤科学的方法,以总结黑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黑土生态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黑土的形成,黑土的分类及其形态特征,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的演变规律,黑土有机质平衡理论与应用,黑土养分管理与高效利用,黑土耕地地力评价,作物适宜性评价,黑土区粮食生产能力,黑土保护机械及农化产品,黑土培肥改良关键技术与模式,障碍土壤培肥改良技术与模式,肥沃耕层构建,黑土可持续发展战略。力求使读者对黑土生态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动全社会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在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五,收录7种古代农书。
本书对23年及之前全球鲜食玉米种业及产业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现行了概述。全书分为三大篇章,前两篇分别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在鲜食玉米种植分布及生产概况、育种科技创新及种业发展特点,对鲜食玉米消费、用途、加工、贸易、价格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全球鲜食玉米主要生产业政策行了概述与分析;同时,从SCI论文和专利数据角度,对全球及中国鲜食玉米种业领域科技发展行了分析。第三篇概述了当前中国鲜食玉米在生物育种技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鲜食玉米种业及产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本书将为从事鲜食玉米育种研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鲜食玉米加工、流通、贸易等全产业链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 是根据 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对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进行整合,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课程体系。本教材在着重介绍通用理论和共性技术的同时,又注意对各大类常规种类和名特优种类的养殖原理和应用技术的介绍,力求全面反映当今国内外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与新技术。本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与渔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水产机构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水产养殖生产者参考。
本书介绍了农药的分类、剂型、助剂,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措施、配制方法、中毒及事故处理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各类农作物安全生产中常用的181种杀菌剂、162种杀虫剂、9种杀线虫剂、144种除草剂、3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13种杀鼠剂,每种农药则从化学名称与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剂型、作用机制与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全书内容科学翔实、可操作性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也具有指导作用,是广大农业科研、管理、教学和生产者的工具书。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七及时令占候类,收录10种古代农书。
中国的文化精粹,是世界共同的财富,本书由原动力大奖赛、菠萝圈获奖作品团队执笔,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集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细致地为孩子们展现深藏在砖瓦檐台中的智慧、诗词唱诵中的风华和深入骨髓的中式哲学,提升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棕壤是世界上 重要的农业土壤,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在我国集中分布在暖温带湿润地区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向南伸延到苏北丘陵,此外也广泛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淮阳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地垂直带谱中,是重要的农业土壤。本书共分二十一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不同地区有关棕壤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分类特点、理化性质、污染状况、地力评价、分区利用、测土施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是我来淡水养殖鱼类中发展快、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而且稳定、养殖济效益较好的品种。由于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的高速发展,高密度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各种病害高发、频发,严重影响影响了大口黑鲈养殖济效益的稳定和提高,也诱发了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隐患,病害问题已成为大口黑鲈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本书以病害为基本出发点,兼顾介绍大口黑鲈形态学、生态学和养殖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支撑对病害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深层次的阐释。
《中国古农书集粹》以《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为基础,从先秦至清代的2000多部农业典籍中,第一次系统地精选152种结集影印出版,每种均附有提要,填补了目前中国农业文 献集成方面的空白。这些农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在类别上有综合类、时令占候类、农具 类、土壤耕作类、大田作物类、园艺作物类、竹木茶类、植物保护类、畜牧兽医类等等。本书为综合类三,收录4种古代农书。
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30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土壤科学的方法,以总结黄绵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目的,以论述黄绵土生态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黄绵土的形成过程,黄绵土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变化特征和规律,黄绵土退化的进程等。并对黄绵土的改良和合理利用提出了有效实际的指导。力求使读者对黄绵土生态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动全社会对黄绵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在中国未来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