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肥料( Water Soluble Fertilizer,WSF) 即水溶肥,是指能够完全溶解 于水的多元素复合型、速效性肥料。1995 2000 年,国外水溶肥开始进入中国, 主要产品为花卉用肥,价格较高; 1998年,部分高价值经济作物地区开始使用 进口水溶肥,该肥料正式进入农业领域,但施用面积极为有限。由于利润可观, 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肥料公司开始了初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2005 年 以后,我国水溶肥产业逐步形成。 2007 年至今,在国内外共同推动下,我国 水溶肥的施用面积迅速扩大。2009年我国出台水溶肥登记标准,随着市场需求 的不断扩大,生产研发水溶肥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水溶肥的特点是溶于水, 因此,水溶肥广泛应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自2011年农业农村部推广水肥一 体化以来,水溶肥产量逐年增长。 水溶肥可以水肥同施,以水调肥,以水促水,有效吸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地方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必然选择。本教材是为植物生产类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本科学生所编写的,目的在于提高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实践。本教材参编教师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学及实验实习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土壤肥料学科的发展和测试仪器与手段的改进,力求编写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实习教材。
本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组在针对农业信息化和现代职业农民的信息需求基础之上 编撰的实用技术丛书,本书实用性强 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信息农业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介绍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为农业主管部门(管理者)、农技专家(农技员和专家)及农户(普通农户和大户)提供的一套满足农技推广交流互动、推广服务管理等应用需求的综合信息服务。
本书系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本书突破了以往学界单一圩田史研究视野的局限,而把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圩田的开发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全书以正史方面的文献为基本史料,结合考古、档案、方志、碑刻、文集、笔记、圩田志等相关资料,围绕唐宋时期圩田的开发与修筑、圩田的管理、圩田的经济地位、圩区的自然灾害以及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翔实讨论与细致分析,既注重宏观考察,也致力于个案研究。本书基于新视野,运用新方法,探讨新问题,既促进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和结合,拓展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又注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证本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与历史借鉴。本书适合在
本书用分层架构思想,自底向上地论述农业信息感知、农殖和物联网畜禽养殖三个农业场景中相关智慧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农业数字化车间、大闸蟹物联网养殖、智慧养猪等。本书用到的智慧农业技术涉及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数字农业研究包括智慧溯源、农业传感器应用、农业无人机和无人农场等,其他应用研究包括猪只识别、农业物联网安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等。本书可为农业物联网的研究和产业化,以及新型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也可供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智慧农业专业学生选作教材。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水产养殖的一些基本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解答,介绍了水产养殖的常用设备,养殖环境,常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并从食用、药用、工艺与美术等方面介绍了水产种类与人类的关系。对人们经常困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如"贝类都有贝壳吗""接吻鱼为什么会接吻""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等。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水产品,了解如何更好的养殖,如何食用,如何利用并从其收获丰富的知识与乐趣。
.为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推动 农村电商 高质量发展编写了《农产品电商助农实战手册(新版)》。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认准农产品电商营销趋势,包括了解农产品电商痛点和认准电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选对农产品电商营销平台;第三章,做好农产品电商准备,从挖掘农产品卖点、为用户画像、制定价格、包装设计和构建团队做好5个方面的准备;第四章,开设农产品电商店铺,分为入住店铺、开店流程、店铺装修、商品管理、店铺运营五步;第五章,农产品短视频运营,分为主题策划、脚本创作、拍摄技巧、剪辑合成、变现方式;第六章,农产品直播带货流程,分为团队组建、活动策划、选品策略、场景搭建、话术应用、引流与推广、复盘总结七步。
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过程,是由研发、推广、应用等多主体构成的协同互动复杂系统。本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农业科技价值链理论、演化博弈论,采用文献计量法、问卷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shapley算法、灰色关联分析等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的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调研案例总结典型的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主体在价值链、产业链上的作用、需求、连接点、制约点,剖析现有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的优劣势,探索性地构建由政府、专家、企业、农业服务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5个成果转化主体要素集成的协同转化的 复合三螺旋模式 。构建农业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实证模型,解决多
水肥一体化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在一些灌溉、施肥技术发达的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等),已形成了完善的设备生产、肥料配制、推广和服务的技术体系。而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要慢的多,但在引入我国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国灌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步形成,在应用上由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已取得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益。在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的同时,开始开展水肥一体化的试验研究。本书从生产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设备组成等的基本知识、土壤养分与水分管理及肥料基础知识等、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选择、设计、施工及作物应用等。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可供广大种植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关设备厂家和专业工
本研究在我国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利用田间尺度的控制试验手段,对温度升高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土壤C循环过程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监测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以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C排放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过程等。在冬小麦生长方面:增温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小麦株高;低幅度增温(土壤增温2℃)冬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有小幅增产(1-3%)的现象。增温缩短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但对生殖生长期影响很小。而中高幅度增温(土壤温度增加2.8和3.5℃)会导致冬小麦持续生长并倒伏,产量下优选降达37%。在土壤碳循环方面:增温会导致翻耕和免耕措施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差别增加,加剧了传统翻耕措施下的水分压力。增温对土壤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增温会促进免耕下土壤碳放,而对翻耕措施下土壤碳排放起到了抑
科尔沁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紫花苜蓿作为当地主要的饲用作物,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如何科学管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则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本书针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设置不同的水分、肥料和品种等处理,通过对对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株高、生物量等生产性能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测定和分析,探讨科尔沁区域科学水肥管理技术,明晰该地区紫花苜蓿生长的因素及适宜栽培的苜蓿品种,为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品种选择与肥料管理提供依据。
本书以福建特色芳香植物及大面积种植的芳香植物为原料,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精油和纯露,精油提取时间控制在4小时之内,纯露的收集量与原料重量的比例为1:1。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分别对精油和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及纯露液相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 2019标准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液相化学成分通过metlin、HMDB、mzCloud和mzVault数据库比对和人工谱图解析对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分析其具有的功能成分,以期为从事芳香研究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借鉴。纯露由挥发性成分和液相中的化合物共同发挥作用,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只对纯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而对其液相成分鲜有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UPLC-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适应性调整为中高速增长,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饲料、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为对象,对未来10年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进行了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谷物自给率稳定在97%左右二、油料生产稳步增长,进口增加明显三、棉花产量和进口呈下降趋势四、食糖消费继续增长、自给率下降五、蔬菜需求继续增加、供给有保障六、水果生产增速放缓、消费增长较快七、肉类生产能够基本自足八、禽蛋产量和需求继续增长九、奶类生产放缓、进口增加十一、饲料产需将出现缺口十、水产品产需缺口有所扩大
《科学研究中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为理论部分,第二部分为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大学人才培养的效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数量遗传学简介、基因频率变化以及表型值和变异的剖分,其中王志华主要负责前四章内容撰写,梅步俊主要负责后三章内容,二位作者贡献相同,分别撰写该书总字数的1/2。
本书是作者结合科学传播工作实际开展研究的成果总结,也是作者对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开展 三农 领域工作者素质提升工作探索的阶段总结。为了进一步理解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工作,为公务员、理论研究工作者等提供开展工作的借鉴,笔者将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结合人文和科学技术领域科学传播工作的探索,进行总结,完成本书。本书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部分,扶贫思想回顾与乡村振兴战略概述。首先,回顾乡村振兴战略前以往农村发展政策尤其是脱贫攻坚政策。并分析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联系与不同;其次,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第二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作用与时代特征。重点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经济、国家政策、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而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马克思主
农业废物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其外延非常广泛,既包括种养业直接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果木剪枝、尾菜烂果、畜禽粪便、病死畜禽等,也包括农产品初加工产生的果壳、玉米芯、花生壳等,还包括可收回的废旧农业投入品,如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废弃水产养殖网箱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有肥料化(主要是易腐有机物类)、饲料化(主要是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动物性废弃物)、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研究农业废物分类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梳理农业废物的基本特征,系统分析和指导农业废物收集、存储、转运、利用和处置。从而对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农业废物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其外延非常广泛,既包括种养业直接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果木剪枝、尾菜烂果、畜禽粪便、病死畜禽等,也包括农产品初加工产生
河北省自2008年家村镇银行 张北信达村镇银行试点以来,截至到2020年12月底已成立营业机构322家,其中总行110家,分支机构212家,网点遍及河北省各地,已经逐渐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河北省村镇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以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为根本宗旨,开展各项金融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河北省村镇银行在落实 支农支小 政策目标的同时,是否伴随金融科技环境的变化提高了金融科技应用水平?是否实现了自身盈利性目标?其制度的变迁是否充分体现着其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即其制度适应性效率如何?这些问题学术界还较少关注。本书以河北省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梳理并评价相关理论,运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演进和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寻制度演进的一般规律和现实差距,
.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基础组成。是利用乡村青山绿水资源,发展 三农 产业,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工程。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快、势头猛。目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全国试验示范阶段。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14.6%,并以年30%速度递增,展示了中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发展前景。 我国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是提升 三农 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美丽乡村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元素完美结合的统一体,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不仅展现乡村山水田林路居生态环境资源的自然美,
《温室燃煤热风炉研究与应用》在讨论我国及其他国家温室加温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结合设备工程势力学及农业机械化工程理论与方法,在新疆气候条件及日光温室特点的条件下,对温室的加温加热的热风炉及其他加热设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对燃煤热风炉进行了设计。
本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在概述农业生产的意义与本质之后,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发展阶段出发,探讨了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迫切要求与发展趋势,以及制度体系和支持体系;并阐述了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增效措施与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认证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作了较详细介绍。该书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问题分析和实践经验阐述及实用技术与体系建设介绍为重点,语言精练朴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旨在为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尽些微薄之力。
本书从热红外遥感原理入手,分析现有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建立了用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劈窗算法。该算法需要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两个关键参数,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两个参数的估计方法。对于大气透过率的估计,主要是通过MODIS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来估计大气水汽含量,进而用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得到大气透过率与大气水汽含量的关系。由于MODIS传感器的扫描带比较宽,边缘区域的视角增大引起的透过率降低不可忽视,本文探讨了透过率的视角校正方法,并分析了视角变化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影响。对于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则主要是根据MODIS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通过植被指数对地表进行初分类,进而估计地表的植被覆盖度,*后通过混合像元的热辐射构成以及辐射比率来确定每一个像元的比辐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