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自古药食同源,是中国名贵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海内外。近年来,假年份和异地陈皮充斥新会市场,严重威胁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新会区档案馆、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材新会陈皮编纂特色志书,旨在系统呈现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现状,记录新会大红柑果树、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奋斗历程,反映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本书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2022年末,从陈皮的生长环境、种植、炮制、产业、价值、品鉴和文化七方面介绍新会陈皮,并附有大事记和陈皮相关保护条例等。图书图文并茂,是目前少有的、成体系地介绍新会陈皮的图书。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对江淮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技术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5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论述了粮食作物光温水资源和水肥药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第三章论述了粮食作物抗逆丰产增效理论与技术;第四章介绍了粮食作物轻简复合种植与周年抗逆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最后一章介绍了粮食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产业融合与固碳减排增效技术模式。
《棉花分子育种学(精)》由总论、棉花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棉花基因工程、棉花分子聚合育种进展、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棉花分子育种展望6部分组成。 本书以与棉花分子育种相关的主要学科为中心,全面阐述了棉花在上述学科中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基因工程在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组学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分子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棉花分子育种的 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李付广、袁有禄主编的《棉花分子育种学(精)》可以作为棉花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人员、品种推广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研究生等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拳孝用书。
为宣传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总结交流各地的典做法经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编写了《2022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2021年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汇总梳理了相关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重大工作部署,总结凝练了相关业务领域的典型技术模式。
《南方环保型种养循环农业原理与应用》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内涵以及 外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环保型循环农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构建了适合我国南方的牧草-肉牛-蔬菜复合循环农业体系, 阐述了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与加工、 肉牛养殖、养牛场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环境保育系统和特种作物绿色生产等关键技术, 并阐述了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 以期为解决当前农业种养分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构建南方环保型种养循环农业体系和循环农业园区提供参考。
龙眼是亚热带的重要果树,经长期自然演化与人工培育,产生了丰富的种质。 随着品种管理工作和育种工作的推进,对种质资源的鉴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书公布了利用MNP技术构建的99个中国主要龙眼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还公布了构建该数据库的引物信息及MNP标记技术的方法,对中国主要龙眼品种的品种管理工作与育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龙眼的原始品种鉴定、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品种真实性鉴定、品种质量检测、品种管理、品种权保护、侵权案司法鉴定、品种选育、农业科研教学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籍。
《棉花分子育种学(精)》由总论、棉花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棉花基因工程、棉花分子聚合育种进展、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棉花分子育种展望6部分组成。本书以与棉花分子育种相关的主要学科为中心,全面阐述了棉花在上述
《猪重要性状的组学遗传基础与改良》围绕猪遗传育种研究,主要包括概述、猪基因组遗传评估与基因挖掘、猪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猪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猪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五大部分。其主旨是,集中展示我国学者在猪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同时系统总结 外猪多组学研究的**进展。
《茶叶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系列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色谱-质谱高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被批准为 AOAC 终官方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性广。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茶叶农药多残留基础性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建立,茶叶残留农药的萃取和净化效率研究,茶叶水化对残留农药提取效率的影响及不确定度评定,茶叶农药残留测定基质效应评价,茶叶农药残留测定方法耐用性评价及误差分析,茶叶陈化样品和污染样品农药降解规律研究,茶叶中653种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方法AOAC标准建立。 本书可作为科研单位、质检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及农药开发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教学参考书。
我国耕地土壤类型丰富,但地力水平区域差异巨大,必须因地制宜,协同消减土壤障碍和稳定提升耕地地力,在长期和区域尺度上实现化肥养分的高效利用。本书针对我国主要农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从时空格局、消障促效、培肥增效和模式集成4个层次,评价了地力水平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土壤障碍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及其消减原理,阐明了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增效机制及其调控措施,构建了“扩增土壤蓄纳养分功能–提升生物养分转化功能”双核驱动的耕地地力综合调控理论与技术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
《棉花分子育种学(精)》由总论、棉花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棉花基因工程、棉花分子聚合育种进展、转基因棉花安全评价、棉花分子育种展望6部分组成。本书以与棉花分子育种相关的主要学科为中心,全面阐述了棉花在上述学科中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基因工程在生物信息学及基因组学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分子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棉花分子育种的 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李付广、袁有禄主编的《棉花分子育种学(精)》可以作为棉花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人员、品种推广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研究生等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拳孝用书。
本书是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主要介绍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和研究实例;各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药材为主要对象,提供了210种中草药种子的形态、采集与储藏、DNA提取与序列扩增、ITS2或psbA-trnH峰图与序列。 本书既注重学术性亦体现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参考价值。 本书对于中草药种子鉴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及从源头保障中草药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让读者全面了解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体系的理论及应用。本书可供从事中草药种子物种鉴定、企业质量管理、检验检疫、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人员参考阅读。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我国明代 的科学家、政治家,为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中西文化会通 人”。他一生勤于著述,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疱言》、《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徐光启潜心探究农业技术,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了《农政全书》这一科学巨著。全书共六十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门,每门又各分若干子目。此书在徐光启身后经陈子龙主持整理,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全书约70万字。 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我国 的农史学家、植物生
本书在收集 外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农产品品质。 本书为第五卷“各论”,主要阐述各种农产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等)的品质化学、品质成分、生理功能等。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介绍农产品中各种品质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二是在介绍一般的品质成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新报道的品质成分(如生物活性物质、功效成分)及其富含该成分的农产品。本书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参考书。
为了提升寒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冻融农田水土环境健康循环模式,本书以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寒区农田水土环境低碳、绿色、可持续生产为目标,采用室内机理探索、大田试验验证、区域尺度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探索了冻融土壤水、热、养分环境响应机制及协同调控技术。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农田冻融土壤物理特征参数分析、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状况及能量传输机制、农田冻融土壤水热复杂性特征识别、农田冻融土壤水热盐协同运移理论及过程模拟、农田冻融土壤碳氮循环转化机理及伴生过程、作物生育期土壤环境演变机理及综合效应等内容。 本书可供农业水土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甘薯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为系列图书“甘薯病虫草害的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中的第二册,共分为4 章,第1章至第4章以食叶害虫、刺吸害虫及螨类、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36种食叶害虫、19种刺吸及螨类害虫、10种钻蛀害虫和15种类地下虫害,每种虫害详细介绍了分布与危害、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并配以多幅清晰的原色生态照片,力求科学性、 性和实用性。旨在帮助农业技术员和种植户精准识别、科学有效绿色防控甘薯病虫草害,从而实现保产增收、减损增效。
《袁隆平全集》是 “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收入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2021年5月逝世前袁隆平院士出版或发表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各类文章以及许多 公开整理出版的教案、书信、科研日记等。全集共分12卷,共计约600万字。《袁隆平全集(第八卷)》收入了袁隆平院士2001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收录的论文基本按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为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发各个时期所形成的重要文献,涉及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基础研究、示范推广等各技术体系的研究理念、攻关思路、重大进展与未来展望的策略与战略性论述,集中展现了杂交水稻学的综合全貌与主要内容,可供 外农学界,尤其是水稻研究和 优势利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杂交水稻有兴趣者阅读与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动物源细菌中主要病原菌及其对 药物的耐药性。本书强调了 药物使用导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公共卫生意义;阐述了动物源细菌对 药物的耐药机制,细菌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及其他载体在耐药性传播中的作用,突出了基因组测序、多组学等用于细菌耐药性表型和基因研究的新技术;对常见动物源细菌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意义、对 药物的耐药性、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在细菌耐药性防控原则、监测平台、新型靶向药物、细菌疫苗和抗生素替代品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政策、技术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根据葡萄生物学习性以及作者多年在葡萄生产、试验中积累的经验和 新研究成果,通过图片直观讲解天工墨玉葡萄的栽培管理和加工过程中的实用技术。不仅能给葡萄一线生产人员提供新的栽培技术指南,也适合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学生阅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葡萄栽培与加工类用书。本书共分8章,对天工墨玉葡萄的品种特性、苗木繁殖、葡萄园的建立、树体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鸟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加工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并结合天津、福建、辽宁、广西、黑龙江等多地的引种表现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全国各地天工墨玉葡萄的引种单位及葡农提供参考。
本书基于韦本辉研究员所提出的“超深耕深松不乱土层”**耕作理念和“粉垄理论”,介绍了由韦本辉等发明的立式钻头及三角板犁(撬犁)替代传统犁头和横轴旋耕,并由此引发的耕作模式与栽培方法变革的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以及由钻头和板犁装备的粉垄农业机械以“粉垄农机+粉垄耕作+粉垄栽培”形式完整构建可替代现行农业的“粉垄农业”技术体系,在全国28个省份、50种作物上应用,使耕地增产10%~50%、盐碱地改造增产20%~ ;归纳总结了十几年来粉垄技术在全国不同气候、不同生态、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上的试验研究及示范结果,并从粉垄技术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科学基础、技术体系、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粉垄技术在保障 粮食安全、建立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