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主办的 中国农药信息网 上发布登记的优质农药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用药状况等,精选了418种优质实用农药(杀菌剂单剂69种及混剂64种、杀虫杀螨剂单剂68种及混剂53种、种衣剂混剂26种、除草剂单剂61种及混剂5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5种)进行介绍,分别阐述了主要含量与剂型、产品特点、适用作物防控(除)对象及使用技术(或适用作物使用技术及效果)、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内容,其中以使用技术部分为内容重点。 本书适用于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农药经营人员、农药生产与营销企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农学类及植保专业师生等叁考使用。
本书读者群体广泛,适合具备不同园艺种植经验的读者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本书从无土栽培的概念和特点、无土栽培装备的设计与建造、栽培蔬菜的种植和水肥管理、蔬菜栽培品种推荐和对应栽培方法、栽培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不仅使读者能够获得无土栽培的科学知识,还图文并茂地提供了应用性十分强的详细操作规程,让读者在家就能建造属于自己的无土栽培菜园。本书内容翔实,配套大量实操性高清彩图,既兼顾了技术应用型图书的实用性,又不乏趣味性,让园艺爱好者,特别是无土栽培爱好者,能够真正学到可以实际操作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学习,读者可以因地制宜动手建造适合自己的无土栽培菜园,生产安全健康的绿色蔬菜。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第3版)》包括水稻病虫害、麦类病虫害、玉米病虫害、薯类病虫害、高粱及其他旱粮作物病虫害、棉花病虫害、大豆病虫害、油菜病虫害、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病虫害等9个单元。着重介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病原、病害循环、流行规律、防治技术,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农田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除技术,农牧区鼠害的形态特征、分布与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技术,以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茶树、储粮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并附部分重要病虫害调查及测报技术规范、彩色图片及病、虫、草、鼠等学名索引。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先进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植物保护领域百科巨著。
《常见园林观果植物260种图鉴》共收录了园林观果植物260种。每种植物都配有色彩斑斓的写实照片。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简洁,植物识别特征明显,图文并茂,对各种观果植物的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进行了精炼概括。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普鉴赏价值。《常见园林观果植物260种图鉴》适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园艺、农林等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和广大植物爱好者使用,也可以作为农林院校园林、园艺、林学、农学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实习参考用书。
张艳芳、徐玉秀编*的《樱花栽培养护手册(彩 图版)(精)》以章节形式编排,涉及樱花内容较为丰 富,图文并茂,力求通俗易懂。全书共9章内容:第 一章樱花概述,第二章樱花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樱花分类与品种,第四章樱花栽培,第五章 樱花繁殖,第六章樱花土壤与施肥,第七章樱花整形 与修剪,第八章樱花病虫害及防治,第九章樱花欣赏 与应用。
中国茶全书 系列丛书是一部完整对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技术等进行全面阐述与介绍的资料性工具书。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和 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本书对的茶叶、茶水、茶器、茶文化,茶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及描写,内容以全面、准确、专业为原则。全书图文并茂,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悠久历史的茶及相关文化进行了生动的叙述。《中国茶全书 安徽卷》作为 中国茶全书 系列的一部分,全面反映了安徽省各茶产区的基本面貌。
本书主要介绍了:菊花基本信息,菊花育种、保护、测试现状,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测试流程,DUS测试基本原理,菊花品种DUS测试试验管理流程,菊花品种DUS测试基本性状观测说明,菊花品种DUS测试特异性照片拍摄及说明,数据分析、测试报告、不合格品种处理程序等内容,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对推广菊花品种DUS测试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方便读者了解相关申请单,作者还将菊花DUS测试种苗接受登记单、菊花DUS测试品种田间排列种植单、菊花DUS测试品种田间种植图、菊花栽培管理记录汇总表等作为附录附上。
连翘是落叶灌木植物,国家3级药用保护植物,别名黄花杆、黄寿丹、绶带。该属现已发现有14种植物,分布在我国的有7种,但多数仅为园林观赏植物。连翘易栽植,是城市绿化、生态造林和水土保持的优良经济树种。连翘不仅可以用于食品、日用化工等方面,而且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连翘叶和花可做成保健茶。因此,发展连翘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既能增加当前收入,又可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绿色旅游等理念的时代背景下,连翘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本书主要写的是连翘的产业发展情况,包括资源现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要求和加工开发利用和市场前景等,结构合理,总体上比较全面。
四川位于茶树原产地中心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在茶树演化和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理地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中造就了丰富而古老的茶树资源。四川也是我国最早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的地区之一,通过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择,四川地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方茶树品种,为现代茶树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源。近20多年来,四川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鉴定工作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川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金线莲具有 可药、可食、可赏 的特点,本书概述了金线莲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并从从形态特征、真伪鉴别、活性成分和抗病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金线莲的种质资源情况,以及金线莲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以及高效栽培技术和产地加工技术,最后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总结金线莲药用功效、食用方法、栽培技术和真假辨别的内容,并简单介绍金线莲的食谱,涉及果汁饮品、甜点、汤类和菜品。书稿内容贴近农民和现代企业在金线莲栽培中可能出现或已有的问题,并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论证,用简而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可以为农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指导和介绍金线莲的栽培繁育技术。
本书内容涉及现代农业工程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农业生物力学等研究应用领域,阐述高压脉冲电场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低能耗真空冷冻干燥新技术,果蔬等植物生物力学性质的相关基础研究及理论分析。所讲技术处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主要内容包括:高压脉冲电场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果蔬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工艺研究、果蔬高压脉冲电场预处理参数优化与作用机理研究、高压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果蔬冻干加工过程的影响、果蔬介电特性的研究与应用、高压脉冲电场对果蔬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高压脉冲电场对果蔬品质的影响。 本书可供农业院校、农业类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师生参考使用。
宋代植物谱录蔚为大观,极富特色。本书将宋代植物谱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包括宋代已佚的植物谱录进行文献学考察,力图厘清谱录之间的关系;通过探寻谱录背后撰写者的事迹、相关的学术圈、思想背景等,深入了解谱录的撰写背景与编撰意图。加之追溯版本流传历程、甄选善本、辨别伪书,准确考订各谱录的成书年代、发展源流,以期更加深入地厘清宋代植物谱录的发展脉络,阐明植物谱录的兴盛与当时社会的关系,对中国古代植物知识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有益补充,并呈现中国人多识以求、博物不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精神。
《小动物后腹部手术/世界兽医经典著作译丛 小动物外科系列》主要介绍了小动物后腹部的主要疾病(包括腹部疝、前列腺、膀胱、输尿管、肠道、子宫等的疾病)及手术治疗方法,具体阐述常用的手术技术及其步骤。作者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和图像,对解剖区域施行手术的操作具有代表性。特别强调重要环节应注意并时刻铭记。
本书对16种蔬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步程式化设计,配以大量高清彩图,按照 动作 动作内容 的栽培管理顺序对蔬菜栽培进行系统规范。菜农可按照蔬菜栽培所要求的整地、播种育苗、定植、施肥、浇水、用药、整枝打杈等操作,以及具体的做畦规格、育苗及苗期管理、定植时间及方法、肥料品种及数量、浇水时期和程度、用药名称和浓度、搭架时间和方式等进行按序、按量操作。方便合作社负责人了解生产进度,便于技术人员指挥蔬菜生产。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于蔬菜合作社、蔬菜公司、蔬菜协会、家庭农场等对蔬菜生产进行规范化、程式化管理,也可供广大菜农参考。
本书分为6篇。分别是发展综述及研究进展篇、分子生物学篇、栽培生理研究篇、节水灌溉篇、土壤肥料篇和农艺措施篇,具体包括:产区甜菜生产与加工概况;甜菜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综合技术;甜菜主要农机具筛选、甜菜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栽培专项技术、自育品种、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甜菜品种筛选、适宜机械化栽培种植的甜菜品种筛选、国外品种引进、筛选及应用;以及甜菜主要病虫害、草害检测与监测预警技术等。本书基本概括了甜菜科研领域2016-2020年间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供甜菜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系统论述了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的开发价值,是著者十余年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全书共分为3篇内容,第1篇绪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以及药源性肝肾损伤等常见药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2篇为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综合开发与利用,重点阐述了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有效成分的工业化提取流程,初步揭示了人参稀有皂苷Rg3和Rg5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第3篇为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药理活性研究,从多靶点、多角度阐述了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药理学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阐明了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在改善药源性肝肾损伤等方面的药效学作用,突出揭示了人参、西洋参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药用价值。本书具有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可供从事中药资源与开发相关专业以及临床
本书在阐述温室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收集汇总了国内温室建设中常用的国内外温室产品形式和规格以及温室建设配套材料与设备。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汇集了温室建筑结构、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温室开窗系统、温室拉幕系统、温室加温系统、温室通风降温系统、温室灌溉系统和温室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选用的材料和设备规格性能。本书适用于温室设计工作者作为工具书查阅和参考;在温室生产企业选用温室配套设备和材料时,以及温室种植者在进行温室设备维修和材料更换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也适合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研究温室设计方法的学习资料。
本书针对作物智慧生产中存在表型数据获取低效、解析精度低的关键技术问题,创建了作物表型信息精准获取技术,解析了作物表型信息,研发了作物表型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提高了作物表型监测精度与效率。该书共八章内容,包括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物环境信息监测与诊断系统研究、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作物虫情采集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等内容。本书可为从事作物表型研究的科研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作物表型研究的深入发展。
草莓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水果之一,果实柔软多汁,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草莓是草莓种苗的质量决定草莓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草莓苗质量的好坏,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种苗繁育是草莓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培育壮苗、无病苗是草莓高产的基础。本书内容包括凤梨草莓的诞生和传入中国的历史,草莓各器官组成及特性,匍匐茎的发生和育苗,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云贵高原、西部地区草莓育苗特点及关键技术,以及日本、韩国、美国、欧洲草莓育苗技术特点。
《中国小麦栽培学》是小麦栽培领域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三章。这部著作简要介绍了中国小麦生产与栽培技术的概况,在分析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生态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和品质生态区划;系统论述了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源库理论,高产高效的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小麦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及调控,小麦的光合生理、营养生理、水分生理,雨养旱作麦田的区域划分及栽培的生态基础,小麦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全面介绍了我国各麦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理论基础,小麦间套复种的原理及模式,我国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
本书以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灌淤土分类、特征特性、质量等级评价和综合利用为核心,提出了灌淤土改良利用的方向与技术途径,对传承灌淤土研究成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灌淤土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形成特点,第三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剖面性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介绍了灌淤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第七章介绍了灌淤土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第八章介绍了灌淤土的主要障碍因素与改良利用措施,第九章介绍了灌淤土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本书结合潍坊科技学院山东省高校设施园艺实验室资助项目,旨在根据对当前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从全产业链角度(产前、产中、产后)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理论获取蔬菜表型和生长信息,开展蔬菜全产业链机器视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蔬菜全产业链中机器自主实时检测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植物科学、植物病理学、植物营养学等理论知识为精细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也为改变我国蔬菜产业 散而不聚,大而不强,粗而不精,多而不优 的现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