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形式,池塘“倒藻”、无藻和有毒藻存在等引发了一系列养殖环境问题,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对虾病害频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微藻生态调控是通过构建良性微藻群落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对虾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是解决池塘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本书从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探讨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机制,阐述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理论体系,概述了活性卵囊藻的浓缩和常温保存等技术原理,详述了池塘微藻定向培育的微藻群落结构优化技术,为对虾绿色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是我国*部科学、系统地论述长江口鱼类的著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长江口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饵料生物资源、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概况、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及其保护对策、鱼类研究简史与鱼类区系;各论共编入长江口记录鱼类370种,隶属于2纲29目116科259属,并对其中275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资源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书后还附有长江口鱼类的模式图和检索表以及索引。 《长江口鱼类(第二版)》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普通民众的科普读物。
本书内容共分七章,*章主要介绍中草药防治龟鳖疾病的好处与应用误区,第二章介绍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如何应用,第三章介绍防治龟鳖疾病的常用中草药与瓜果蔬菜,第四章着重介绍不同龟鳖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抗病性能,第五章系统介绍龟鳖一般病理学与疾病诊断,第六章介绍龟鳖发病的主要原因与综合预防,第七章全面介绍龟鳖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
《虾蟹养殖新技术》主要介绍了虾蟹类生物学特性、苗种繁育、成体养殖、稻田养殖、饲料加工、运输等关键技术,以之服务于虾蟹类养殖业。自上世纪80年代,虾蟹苗种人工培育技术得到了突破,虾蟹类养殖在我国沿海以及内地象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使高产高效的虾蟹类养殖成为热点。 为使我国虾蟹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编写《虾蟹养殖技术》。
《洞庭湖水系鱼类资源与染色体研究》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较详细的一本关于洞庭湖水系沅水、澧水和资江河流的鱼类资源现状、多样性及部分鱼类染色体的专著,是湖南省高校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近 8 年的实地调查与研究成果。《洞庭湖水系鱼类资源与染色体研究》共分 7 章, 章介绍了湖南及沅水、澧水和资江鱼类资源研究概况;第 2 章至第 4 章分别介绍了洞庭湖水系沅水、澧水和资江干流鱼类资源现状,包括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生态类型、渔获物结构等;第 5 章为沅水、澧水和资江现有 118 种(隶属 8 目 23 科 74 属)鱼类物种介绍,包括地方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经济价值与采集地等,同时对每一种鱼类配有彩色形态图谱;第 6 章介绍了洞庭湖水系 46 种(系)鱼类的染色体数目、倍性、中期分裂象及组型图谱;
《新疆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乌伦古湖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摸清了额尔齐斯河干流及支流、乌伦古湖、塔里木河干流及支流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现状和鱼类演替;提出了新疆濒危鱼类、保护名录;分析了影响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变动的因素,特别是珍稀、特有的名贵鱼类和经济水产动物的资源现状、变化原因和保护对策;进行了新疆地区冷水性鱼类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濒危水生生物物种评价方法进行了补充。
《珠江口人工鱼礁场生态效应》以2002 2016年珠江口的人工鱼礁区海域资源环境本底调查、人工鱼礁建设技术研究、人工鱼礁建设后效果跟踪调查为基础,介绍了珠江口人工鱼礁建设研究概况及其海洋资源环境修复情况。《珠江口人工鱼礁场生态效应》共五章,*章介绍珠江口海域基本状况;第二章论述国内外河口人工鱼礁主要研究进展;第三章介绍珠江口人工鱼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情况;第四章叙述珠江口人工鱼礁建设现状;第五章评估珠江口人工鱼礁修复效果。 《珠江口人工鱼礁场生态效应》可供海洋渔业科研人员、海洋水产院校师生、渔业渔政管理人员、渔业爱好者和广大渔民参考。
本项目为农业部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 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首次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由孙林、李书民主编的《中国渔业年鉴(2016)( 》内容包括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 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 计资料、专题论坛、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大事记等 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反映了我国2016年渔 业年度发展的基本情况。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非 常丰富,刘洪主编的《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精) 》共收集了洪泽湖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鸟类 等水生经济生物136种,图片展示了其形态,文字介 绍了其生物学分类、特征特性和在洪泽湖分布的一些 概况。本书图像清晰、精美,内容简洁、具体,可以 作为科普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 和水生生物爱好者参考、收藏。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增殖技术》根据笔者多年来研究工作成果资料撰写而成,阐述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增殖技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长江口生态环境与资源、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中华绒螯蟹洄游亲蟹对盐度的响应、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培育技术、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增殖放流技术、中华绒螯蟹增殖效果评估以及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评估。书后附有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照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海南省海水养殖水域自然资源条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评价、海南省海水增养殖区选划和海南海水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共6章。其中,第l章由周永灿、张本编写,第2章由谢珍玉、方再光、郭伟良编写,第3章由周永灿、冯永勤、王世锋、郭伟良编写,第4章由冯永勤、王世锋、谢珍玉、蔡岩编写,第5章由张本、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曾水香编写,第6章由张本、周永灿、方再光编写,成果图编制由史健康、方再光、周永灿和曾水香完成,全书由周永灿统稿。
由刘增胜、李书民主编的《中国渔业年鉴 (2015)(精)》是反映我国渔业年度发展基本情况的权威资料工具书。本卷为2015卷,内容包括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计资料、专题论坛、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大事记等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李二超,陈立侨著的《低盐环境下凡纳滨对虾的生理状态和营养调控》概述了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生物学及产业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了低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理影响,分章节介绍了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在低盐度凡纳滨对虾中的生理功能及相应的 研究进展,介绍了如何提高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性能营养学调控手段。 该书着眼于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中的突出问题,章节结构清晰,系统性和可读性较强,可为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及养殖用户参考。
全书共十一章。章介绍了利用湖泊鲫鱼、团头鲂和养殖草鱼的血清学指标、鱼体解剖等指标,建立了鱼、鲫鱼、团头鲂健康、主要是肝胰脏健康模型标体系,并草鱼的健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第二章介绍了油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侧重介绍了脂肪酸的化学结构与氧化特性,以及不同油脂氧化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第三章介绍了草鱼的硫代乙酰胺肝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成模条件和模型类型,并利用这个模型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姜黄素、水飞蓟素对硫代乙酰胺肝损伤的修复作用。第四章介绍了草鱼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试验方法,利用分离、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氧化豆油水溶物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第五章介绍了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方法,并利用分离、培养的草鱼肠道黏膜细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