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利益分配、矛盾冲突与协调发展:区域开放动力机制理论研究》写作目标设定为:总结已有分工理论,将经济学对分工机制的探讨与地理学研究的分工的空间成本相结合,发展区域分工理论;提出一部区域分工理论,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分析区域分工带来区域利益增进途径和区域分工造成区域经济利益损失的原因,解释区域开放与区域保护的动力机制;揭示区域冲突的本质,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思路;为制定具体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
正如NASA所制的《献给所有向往星空的人》开篇的诘问“This world is never enough for was is?(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一直不足够,是么?)”,本书企图面对的就是能给予此
本教材以“感悟”与“ 关怀”为精神主题,围绕美术教育概论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与涵义衍变、美术教育的性质与特点、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美术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美术教育的教学等,并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髓与人文精神关怀、生态式美术教育观、心理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背景、美术教育走向社会美育的生长力等视角出发,对中国美术教育前景进行了探究与展望,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与前瞻性的观点,以对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该书使用范围广泛,主要面向美术专业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同时也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亦可为爱好美术教育的广大社会读者选用。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数千年来,中国艺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会通、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艺术家的人格完善和艺术的教化功能,*终发展为一个独具中华民族特质的博大精深的世界。
本书重点不在对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经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另人特有的。中国艺术渊深和海,我舀起一瓢之饮,来说大海的意味,其浅疏显而易见。只能说它传达了自己的一点真实体会而已。 本书共十讲,讲听香,讲神情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储蓄,以“曲径”之名;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扇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正如NASA所制的《献给所有向往星空的人》开篇的诘问“This world is never enough for was is?(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一直不足够,是么?)”,本书企图面对的就是能给予此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育与壮大,艺术产业及艺术经济可谓是方兴未艾。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受人关注,特别是随着艺术品资本及大众化投资化时代的来临,走出小众“秘玩”状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新旧经验的交锋;另一方面是新的市场力量所面对的问题、困难与困惑急需破解。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正视问题,关注热点、难点与重点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就会犯错失战略机遇的错误。但这一切又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与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律,把握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律,并落实到真抓实干这一环节上。 在全社会的关注与积极的参与中,人们也越来越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无奈与不满。其实,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
本书收入作者论范曾的文章四十余篇,内容包括范曾诗书画研究,为范曾诗书画所作题跋汇编,记范曾与蒋兆和、陈省身、季羡林等师友交友文章,范曾长文注疏,范曾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