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00年中,墨梅是人青睐、得到最广泛实践的东亚水墨画题材之一。毕嘉珍(MaggieBickford)《墨梅》一书是对墨梅的次完整描述,她全面论述了中国画派中一种类型的形成,充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艺术、文学、文化和政治以及群体、个人的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画派及其范式。墨梅出现于12世纪初的宋代,在14世纪中期蒙古统治下形成范式,这些均可得到文献准确地证明,允许现代学者近距离地去观察中国文人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外,本书批评性地考察了墨梅如何从宋代精英文人的艺术选择成为后来中国绘画正统艺术的过程。
王书平主编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的作品反映了五年来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和发展现状,在题材、体裁和形式、手法诸多方面有新突破,风格多样、探索广泛,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显著。其中不乏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享受,是一次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集,展示出中国气派和时代风貌。
名为“南宗”的山水画技法显然属于技法研究的范畴。南北宗山水画是在总体气质上的差别,好比个人气质,不同气质的人会选取不同的手法,而南北宗山水画的这种气质则有与它们相应的总体面貌差别。正是基于此,作者提出在南宗山水画流变中延续的某种精神性,从而对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品作分门别类的解析,试图努力寻找出它的规律性。即符合中国山水画“基点即高度”的基础要求,又弥补了在纯理论研究中的某种不足。值得称道的是,书中除大量演示图稿外,还较大篇幅地引用了相关画论原著,便于我们从中解读出手的信息,这是一本颇具价值的技法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书。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学明》主要内容包括:元霄忆、惠风归咏图、说法图、家山高、江上送别、雅集图、藕风、步月图、今又重阳、故乡细雨、清风、家山高凉亭、小院清风蛙声、放鹤亭南山寻仙图、月夜月下归僧、和风婴戏图、双寿图、儿孙绕膝戏竹马、得财图、绿荫、奇文共赏图等。
这本《没骨花鸟技法全解》由吕少英编绘,为“中国画名家技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没骨花鸟画历史发展综述及经典作品;没骨花卉的笔法与墨法;常见花卉、禽鸟及草虫的画法;没骨花鸟画笔墨技法的画法步骤;作品欣赏。
内容简介
任伯年,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上行者、寿道士等。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任伯年花鸟画精品集》收录作品均为任伯年花鸟画中的精品之作,作品涉及各个年代,有的作品我们确实是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