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设色山水有问必答》系中国画技法有问必答丛书之一。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千变万化,流派纷呈。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本册介绍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等设色山水技法中碰到的50个疑难问题。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浅绛画法和青绿画法,如画树木、墨法、笔势、山石法、染皴法、云水、用墨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本着 取法乎上 的精神,阐述传统基本技法,结合传统名画作品解疑排难,除了分步骤介绍了设色山水的画法步骤及画理外,另附有独立成幅的示范图。简明实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参用。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张仁芝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山水画家之一,在大学时代,他和同学们一起受教于蒋兆和、李可染,宗其香诸先生。毕业之后,他来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研习传统山水画,深入领会其精髓与文化内涵。在其后几十年创作生涯中,他沿着可染先生之路“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以自己的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视野开阔,景观丰富,并以气象万千的构图,娴熟多变的笔墨,创造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影响深远的山水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坛的地位。 这里集中展示的三十余幅扇面山水画作品,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即《黄山山水系列》和《山河杂咏系列》。在这些尺幅方寸的扇画空间中,本着“无法是为至法”的理念,张仁芝表达着特定环境下的不同情思意韵、文化襟怀、美学取向、笔墨追求,他泰然自若、胸有成竹、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八十二岁前后创作的富春江山水长卷,是中国长卷美学发展到的杰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本书由美学大师蒋勋执笔导读,对画作的美学价值及历史价值进行深度剖析,我们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一一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人生哲学。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荆浩的专著。作者通过认真严肃而慎密的考证和多次不辞劳苦地到凡是荆浩问题所涉及到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搞清了荆浩的故里不是河南济源,而是山西沁水土沃乡实和庄:荆浩的隐居地是河南林州洪谷;《笔法记》中的神钲山是河北武安的鼓山;所谓的《匡庐图》,根本不是“匡庐图”,而是“太行山居图”;现藏美国纳尔逊·艾亨斯艺术博物馆的《雪山行旅图》是货真价实的荆浩真迹;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钟离访道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秋山瑞霭图》亦是荆浩真迹。作者系统整理了历代著录中所收录的荆浩作品,并特别关注荆浩作品中的南方题材,指出荆浩在写《笔法记》之前已经离开洪谷可能隐居江南。作者有理有据地驳斥了疑古派们所谓的《笔法记》是伪作或“雅俗混淆”真伪参半的观点,对《笔法记
《国画名师指导——李增瑜写意山水技法》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画家与教育学者李增瑜编写。全书共9章,包含了山石、水、云、树、草、点景及创作与欣赏等绘画教学内容。书中汇集了写意山水画的范本,并以详细的图例和文字对其中的技法和技巧进行了讲解。《国画名师指导——李增瑜写意山水技法》还附赠1张DVD教学光盘,包含了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 《国画名师指导——李增瑜写意山水技法》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山水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
中国的山水画,经过千百年之演变,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观自然之迹象,发自身之感怀之图示载体。 《焦墨山水百图:画法及理论研究》收集了杨昌林先生今年来绘制的焦墨山水画六十余幅,同时介绍了焦墨山水的绘制理论和技法,图文并茂,便于临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