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是活跃于清初的四大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其艺术风格和主张与同时期的“四王”等画家有着明显的差别,共同构成了清初画坛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观。“四僧”的绘画以其强烈的个性及艺术特色,深受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画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的中国画坛。本卷尽可能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僧”作品,按作者划分、以年代先后为序进行编次,并附录诗文题跋和简要说明,为读者提供一份欣赏和研究“四僧”艺术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系丛书之一,本书彩色图画,印刷精美,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内容直观而又清晰,是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精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书既可欣赏也可珍藏,集两者于一身,实不可多得。
河南省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木刻版画艺术的发掘整理、重新审视,并且已逐渐形成规模,收藏中国早期版画界的代表人物刘岘、马基光、沙清泉、夏风、刘铁华、古元、彦涵等人的版画作品达数百幅,这些艺术家在中国版画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盛誉。本书收录河南省美术馆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100余幅,这些作品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夸张而协调的造型,传统与现代在版画上完美融合在一起,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版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钟馗形象的来历、钟馗及端午斩五毒、钟馗的造型、钟馗嫁妹等等。
“中国画”鉴赏一书将从中国数千年丹青画史中甄选出百幅中国画佳作,从现存早的帛画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到周思聪于1979年创作的《人民和总理》,按照时代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绘画和近现代绘画6个单元,每个单元下又按专题划分。全书共25讲,每一讲首先对专题进行概述,然后是对本专题作品的分析解读,配以对应的细节插图并穿插美术知识术语的讲解,最后附上思考题和拓展阅读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
本书是一本针对国画基础学习者使用的入门技法书。书稿着重对国画蔬果的一些元素,如蔬菜类的大白菜、南瓜、丝瓜、红薯;水果类的葡萄、荔枝、柿子等,进行了分步骤介绍,搭配了详细的文字解析。收录的蔬果元素形态多样、造型生动,不但有作品元素供临摹,其提供的讲解也相对详细,适合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初学国画者学习蔬果画的资料。
本套书既单独成册,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套书以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练习为主线,编排科学合理,步骤清晰,讲解透彻,重点加强基本技法的训练,以提青少年朋友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范例,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美术基础的概念、内容、观察分析方法和绘画步骤等内容,总结了学习美术基础的入门知识、基础技法,重点在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旨在引导热爱艺术的青少年朋友走上专业、正规的学习道路,为进一步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国画入门基础》丛书的《蔬果篇》,作者从z基本的线条、形状开始,教读者一步步地画出身边常见的蔬果。各个年龄层、绘画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地作画,体验画画的乐趣。本书除包含近20种蔬果的画法外,还精心为读者选取了常与之搭配描绘的蚂蚱、螳螂等几种草虫的绘画教程。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史,形成了浩瀚宏大的审美体系,以中国独有的宣纸、墨笔为材料,以书写为手段的中国画,抒情达意,以形写神为宗旨,让高度概括的笔墨语言成为传达交流的媒介。这一一神奇的表现手段形成中国特有的绘画语言。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散发着独到的视觉冲击,使你不得不驻足品味,令人在感悟中体会其内涵,而且使其产生回味和联想。国画的笔墨是艺术语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依物写神的生命体,讲究的就是高度提炼,不但笔墨自身具有阴阳顿挫、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的形式美,而且还有着灵动自然、贯通运笔、以形写神的语言表达功能。 受老庄哲学影响,中国绘画以抒发心中之意气为主要追求,其作品多重表现,不唯刻画,以现自然之陛,力达内涵之神。依据画者的主观意象,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将其有序组织安排,以绘画
李文秀是深圳市福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李文秀师从画家苏葆桢先生,擅画葡萄、梅兰竹菊、牡丹等,尤所画葡萄与众不同。2001年以“杰出人才”身份旅居美国后回归,并于2001年、2004年、2006年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 本书介绍了工具颜色准备、果实基本画法、叶子画法、一组叶子画法顺序、藤的画法等内容。
郎世宁的作品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此次收录的是其有名的花鸟小品册页20余幅,以六开的形式出版,既可以用于临习欣赏,也可以裁切下来表框装饰。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黄山神韵》用摄影的方式写出来与同道们共同探讨研究,俯看云海、山路弯弯、曲转河溪、山间片片水田的景象,让人惊叹大自然之、神奇和美妙,“黄山天下奇”也就更具奇趣。学画山水者不来黄山体验、写生,就无法领略山川的丰姿神韵,因为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树都自然生成,非常入画,其奇松、怪石、云海、飞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有独特性的天然绘画素材。
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 《染苍室印存》等。 陈师曾山水画从师古人入手,进而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的写生中提炼创作灵感。他在师法古人时,涉猎甚广,既有『四王」、『四僧』,又及沈屑、龚贤、梅清等,不师其形,师其神髓。陈师曾于石涛着力尤甚,其《仿清湘笔意》题画诗云:『清湘笔力回万牛,中含秀润杂刚柔。千笔万笔无一笔,须在有意无意求。』可见『笔力回万牛』是其艺术追求之主旨。写意花鸟画风姿雄奇、厚重爽健,富有情趣;其人物画对后世影响较大(代表作有《北京风俗画》、《读画图》等》,以意笔勾描,笔致简拙
中国传统绘画用色的研究与发展及在绘画中的应用技法,是历代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绘画材料研究与实践的结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色彩体系,是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的。 本书通过系统地对颜色的品种与制作、矿物色的制作法、传统色彩的调配.各种技法解析、金银箔及使用技法、胶与矾等章节的阐述,使学习者不断地结合实践逐步掌握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各种技法并使其灵活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竹,是花鸟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从古到今历久不衰。写意竹画既是线条艺术淋漓酣畅的表达,更是作画者心胸气节的一种体现,文人画家多用以自喻。从绘画功能来看,竹子除自身可以成为完整的作品外,也能够“拆散另用”,与四季各种花草搭配,作为其他花鸟作品的点缀与陪衬,不仅合理,而且效果也好,它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用途广泛。 画竹是不大容易韵,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笔墨功底,有人夸张画竹的难度说“画竹要有千年之功”。我们不要畏而却步,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下工夫,反复练习,就可以掌握。 山水画中画竹的方法,分仰画竹叶和下垂竹叶两种,都是以三笔、四笔或五笔(如个字点或介字点)很有规律的笔法描写,但要注意疏密穿插才能生动。画竹时先画竹竿,然后画叶。画竹要用狼毫笔,市场上有一种专门用于画兰竹
本套丛书准确反映一线专业老师的特色有效的教学方法,紧扣教学知识点,配以很好范画,为考前的同学们提供一条由实践通向理解、由理解通向提高的学习之道。丛书的出版既能为学生提供美术基础技法如速写、素描、色彩方面的实用指导,又能为美术基础教学提供方法和范本。 本书主要讲解线面结合的人物速写画法,配以优秀的范画,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与临摹。
《龚贤(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镜遗。明亡后,为寄托的哀思,又名岂贤,号野遗,晚年又自号柴丈,字则始终未改。此外,从龚贤书画的题款及印章中,我们知道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别号,如半山、钟山野老、半亩居人、江东布衣、蓬嵩人、清凉山下人等。龚贤祖籍在昆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祖父曾官 长史 (明代的中下级官吏,常充任各部的使者),其父元美也可能做过官,。约在明天启末年。崇祯初年,龚家迁居南京,此时龚贤10岁左右,他在南京长大,并度过了青年时代。在迁居南京之后,龚贤的母亲去世,其父续娶王氏,八个月后即往四川随侍龚贤的祖父,一去不返,生死下落不明。王氏生有一子名翰,是龚贤同父异母的弟弟。龚父虽一去不返,但从龚贤(《忆祖》一诗来看,龚家仍广有田宅,不愁生计。不过,和家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