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承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承下来“古为今用”并加以弘扬光大,这也同时是当代人的责任。继承什么,怎样弘扬传统绘画遗产,这是一个不容选择的命题。回答这个命题的艺术实践是具体的,其意义是现实和延伸的。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我们不必就这个题目为个性的绘画教条地规范楷模,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并各取所需。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愿望都体现在当代人所创造的绘画艺术中。
罗聘是生活在我国清乾隆、嘉庆时代的杰出画家,是扬州八怪这个艺术群体中的后起之秀。论年龄,当他还在幼年时,流寓潍扬的其他几位前辈画家都已年近半百了。罗聘是位画路广,发展全面,个人艺术风格突出,堪称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他善交友,喜游历,淡泊名利,终身布衣,是扬州八家艺术之集大成果。 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号两峰,双号花这寺僧。祖籍安徽歙县呈坎村,生于扬州,善画人物、佛像、花果、山水,是金农的弟子。罗聘自幼聪敏过人,很早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华。二十岁左右已交广交当时的扬州诗坛名流,经常与前辈名流今我讽咏,备受大家的赞赏。二十五岁正式拜金农为师。金农当时已是七十一岁的老人,是扬州八家这个艺术群体中的领袖人物,名满大江南北,金农在暮年收下这个后生为门人,足见金农对罗的赏识
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后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于鴉片戰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几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當時軍旗較大,“戰時麾之,以為前驅”。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后至上海隨任熊、任薰學畫。以后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學畫時近30歲,畫多而名聲漸大,但其身心深受鴉片之害,損傷元气,這也是他年僅56歲就過早去世的原因。 任伯年的繪畫發
赵宗概属于现代类的人物画家。这是因为他不像“传统类”画家那样过于古典化,循规蹈矩地沿用和承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在他以往表现古典人物或现代人物的作品中富于笔墨意趣,富于诗意情韵,但他更为密切关心的是中国曦的水墨化与“现代性”,在文化精神和形式内容的传达上凸显出的是一种“现代”观念。他的作品不是勾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回忆与迷恋,而是对现代人类的关注,让人们面对现实的存在,思考人生和艺术,关注于现实生存状态
《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方志恩松梅傲骨精品》遴选了当代画家8位,都是收藏界关注的画家。《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方志恩松梅傲骨精品》集中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见他们的独特风格和创造,对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有新启迪。
本套教材是参照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大纲,并结合美术专业函授、大专自学考试大纲编写的。这套丛书是报考美术院校的高考生、美术自学考试者、社会助学单位、高校美术专业、公共美术教育单位和美术爱好者珍贵的学习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邵鸿萍 又名鸿平,1957年9月主子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研究员。
达摩,又称菩提达摩。南天竺(印度)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是《洗髓经》、《易筋经》的撰写者。达摩被尊称为“达摩祖师”。达摩的“只履西归”、“立雪传经”、“断臂传经”、“衣钵真传”、“一苇渡江”等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佳话。达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创作题材之一。《传统人物画谱:达摩》画家运用各自的笔墨语言,或重笔墨造型,或重线条形式、或重写意传神,既自然地把握传统,又富于时代气息,理解了中国古典人物画的精神实质,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画灵魂的好作品,这些作品里奔流着浩如烟海的传统哲理与文艺理论,相信读者在观赏了这些人物作品之后,会得到启迪与借鉴。
艺术是人世间最捉摸不透的事物,它不像科学与学术,可以在理性思考下被认知与检验,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因人而异甚而南辕北辙的心灵感受,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从知识到知识、图式到图式的学院求知模式来领会艺术的精神并获取艺术的能力,那么我们不是在远离艺术,就会在艺术之路上迷失。同样,谈论中国画的语言与表达,也是旨在为读者提供认识、理解、审视、感受、品味中国画的一管之见,而绝非企图一把解开其秘密的钥匙(世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这样的钥匙)。重要的是经过一番“自言自语”式的梳理,笔者祈愿一方面能让艺术爱好者们对中国画语言的千年发展与演变有一个大致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对正在学习与创作的专业人士产生一些建设性的帮助。要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状态,还需真诚、独到、强烈的个人体验与内在激情,而非有关艺术及
《工笔花鸟50问:国画一点通》这本书的内容是精心选择了50个广大初学者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也是产生困惑的问题,针对提问,答疑解难,还配以示例图谱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供初学者,尤其是有志于自学工笔花鸟的爱好者们参考。李晓明出版的《李晓明画牡丹》《李晓明画荷花》《李晓明画雀鸟》《李晓明画草虫》《李晓明画珍禽》等技法书,对工笔画鸟的画法将有更加翔实的阐述。
中国画精选。刘梁经在处理新的题材上,于发展传统技法的同时,用西画的造型推陈出新。从刘梁经画意表象中,有走入画中的真实感,也有远景拉近人与牛、马的距离。古有“水流黄叶来何处?牛带寒鸦过远村”,“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春送马蹄”,“悉云万叠锁层峰,石径犹疑战马踪”等诗句,都是山水与动物自然融合一体的典型例。
《宋彦军工笔人物》特色:青春、时尚、清纯、娴雅的现代都市女性青年的人生状态塑造;传统风韵、都市情怀、现代手法、构筑一个新奇、真实而又充满活力的浪漫世界;兼得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东方的趣味神韵,感觉的鲜活与语言的考究,造型的严谨与风格的典雅;把个人化的社会观察、人生感受作为创作的依据,吐故纳新,创造如花世界的美丽。
该书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精选多幅画家丁宝栋得意之作,巧夺天工的笔法,行云流水的线条,赏心悦目的色彩,再加上精美的装帧,无论是欣赏还是收藏,都有很高的价值。本书还附有画法讲解,对中国画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陈亚非的写意人物画艺术在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众多作品曾多次获奖。本书所展示的是他艺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他艺术生活里的零碎片段,他艺术精品里的一组小画儿,单纯,宁静。现在就请你随着艺术大师的笔触来领略写意人物画的画理、风情、美境…… 中国绘画的新格局,并不意味着对自己曾有的艺术传统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要建立的新格局别出心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乃是建立于对传统、对文化智慧最充分的承认基础上,并给予最充分的吸取与发展。应该说,当代中国画的全新形态应必须是互动的、开放的,它能够对自身作出新的选择、判断、取舍,勇于吸纳迄今为止的人类创造成果;同时,它又是自信的,在不断摈弃中走向辉煌。 我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解读人物画家陈亚非的水墨人物画的。出于性灵而展示出笔墨智慧,是陈亚非
《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采用数据统计、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定量分析作为定性分析的辅佐,紧扣题山水画诗文本,并结合特定的社会环境考察有宋一代题山水画诗,从文化背景、创作机缘、题材类型、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对前代题画诗的传承与新变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大体展示出了宋代题山水画诗的历史存在状态。《宋代题山水画诗研究》认为,宋代是题山水画诗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说其成熟,不仅在于其在题画诗和绘画史上实现了诗书画结合的艺术体式,还在于其以思想内蕴的丰富和艺术表现的高度成熟,为后代题画诗树立了艺术的典范。
《怎样画竹》作者先介绍了竹子的生态特征及受到历代文人喜爱的原因,接着以口诀形式描述画竹之技法,根心、竹节、竹笋、竹稍无不点到,尤其着意讲述画竹叶与书法的相似点,配合作者对画竹整体布局的构图参考;结合竹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历代名家的画竹作品,适合读者在欣赏中进行学习。
张继馨,笔名馨子。192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擅长中国画。19岁始拜著名画家、“吴门画派”嫡系传人张辛稼先生为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苏州美协名誉主席,苏州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美国传记中心国际顾问,泰国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台湾艺术协会高级顾问等职。 近二十多年来,先后在全国各省市举办个展40余次,访问和展出于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介绍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些代表作为意大利、瑞士和国内美术馆和博物馆以及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中央文史馆等所收藏。曾获苏州首届文学艺术奖,两次日本国外务大臣奖,还有美国传记中心的“终身成就学院金质奖章”,英国剑桥传记学会的“20世纪成就银质奖”等。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拍摄其专题片《花鸟名世匠心
有哲人预言:21世纪,将是西方进一步认识中国绘画艺术的世纪。其实,中国绘画的艺术就是线的艺术。线,是中国绘画的精髓;线,是中国绘画的风格标志。
树法在中国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学习各种树木及树木组合的能力,以此来锻炼造型和用笔用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画创作的优劣。中国画中离不开画树,而松树、柏树又是百树之首(即使只画松树、柏树,也能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因此,学习与了解人物、山水、花鸟画中的松树、柏树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学习重点放在中国画中的树法——松、柏的绘画技法,这两个方面均为本书重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详细介绍松、柏的技法、步骤,选择名家作品予以解读,使学习者从中体会画家将艺术精神融于笔墨,借以抒发情怀的创作方法。学习者应通过技法练习,体验本书阐述的知识,掌握笔墨方法,学习皴、擦、点、染,水墨、着色等基础技法,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体验笔墨情趣,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在练习中加深对中国画松、柏
《千姿百态画十八罗汉》以绘画形式分门别类描绘反映古代民俗风情。有古代女子生活习俗的美丽画作,有反映渔樵耕读的各种市井人物风貌。有反映文人高士,风流才子以及十八罗汉的各种生动画面。《千姿百态画十八罗汉》作者皆善于绘制传统人物画,喜作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