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随意取材,画幅短小,故直于“简笔”。内容精粹,故必“注重意义”。 丰子恺因于1924年发表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成为将“漫画”引入中国的人。他的一生有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等方面的著作150余种传世,其中出版漫画集约50本,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风格鲜明,笔调高古,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又不失诗情画意,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这次对《丰子恺漫画精品集》进行了全新修订,精选并收录了丰子恺的代表作品。
凯斯哈林的绘画,受到他所成长时代的高科技和电视卡通世界的强烈影响,他的画也具有中国书法式的书写特性,粗线条的书写过程,一气呵成的自然流露心灵状态。亦有评论家认为他的地铁涂鸦或是大型钢版组合人形雕刻,充满远古神秘仪式和未来太空幻想的象徵图像,具有一种简明的可识别性,每一图形都生发出一种不可名状的能量和讯息,使他的作品充满心灵的神秘符号与人类命运的暗喻。何政广编著的《新普普艺术家凯斯哈林》精选洛克威尔脍炙人口的精彩油画作品以供读者赏析。
藏经洞的这些纸本除了绘画作品外,还有一类雕版印制的早期捺印版画。世界上早的雕版印刷,就发现在藏经洞的经卷中。还有一些小型彩色版画,在套印了墨线的画面,再用毛笔设色。通过这批原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印刷术,在当时已经很成熟,在佛教信仰中被广泛应用。 藏经洞纸本绘画中还有一类特别的“写真”绘本。如本册所收的《高僧像》便是代表。所谓“写真”像,从敦煌文书和大量的画史记载来看,又被称作“真仪”、“邈影”、“彩真”等,即真人肖像画。这类的人物肖像画,严格地按照人物本身形象,多为高级的画师所为。正如独孤及《尚书右丞徐公写真图赞并序》(见《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中所记载: “尝以暇日,列素洒翰,画徐公之容,陈于公之座隅。而眉目言口,和气秀骨,毫厘无差,若分开于镜。入自外者,或欲擎(足忌)曲拳,俯
这些幢幡上的绘画,都是用粉状的天然矿植物颜料加胶和水画成。绘画的丝绢都先用浆或矾水处理过。这样才能保证画面的均匀着色。画师上稿多是用印花图样蒙在画面上,针刺出轮廓,或者在半透明的纱上作画时,就直接将印花图样垫在下面,描下来即可。然后用笔将轮廓线勾勒出来。这种时候,是很能见到画师的功力的,他们根据画面的需要,如是淡彩,勾勒线条就用细细的墨线,如果是重彩,轮廓线的颜色则较浅,然后线内薄薄地染上一层颜色,作为铺垫。
本书中除了一件比较特殊的《景教人物图》,其余全部收录的是菩萨画像。景教在唐代拥有不少的信众,而且帝王也大多对其弘护有加。出自敦煌藏经洞的这幅作品,基本还是以菩萨画像作为绘制模板,这既反映了当地的信仰状况,也说明了供养人及画工对景教圣者的理解并没有脱离当时流行的造像图式。《文殊菩萨图》呈半圆状,不论从构图还是技法上看,理应和《西域绘画·3》中的《普贤菩萨图》组成一幅场面更为宏大的完整作品。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各自带领众随从眷属前往灵鹫山听佛说法——有菩萨,天王,也有引入注目的昆仑奴。拼合而成的大幅画面,顶部为拱形,各方面都遵循着大曼荼罗画的对称布陈。不难推测,原来的作品本是悬挂于石窟佛龛的后墙之上,或石窟前厅墙壁的*。书中收录了几件观世音菩萨画像,其中包括了水月观音、十一
天王画像在《西域绘画5(天王·金刚)》的编选中占了多数,金刚力士只选了三件代表性的作品。所谓天王,即身居欲界六天之下天的护世四天王。此重天位于须弥山的半腹,半腹有犍陀罗山,其山有四山头,四天王各居一山,各自护守其领地。根据《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所讲,“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教 。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无 。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堙。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 。” 在《西域绘画5》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天王的形象几乎全以武将的形象出现,身披铠甲,八面威风,一副常人不可逼近的貌相。之所以如此,本来便与天王类似君王的身份有关。而具体到每一位天王,仅从程序化的服饰、面容很难对应,所以必须依靠供
敦煌莫高窟里,表现释迦牟尼生平传说故事的绘画,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题材的绘画作品,早期多为片段画面,如四相、八相,或是乘象入胎、夜半逾城、深山断发等等。到北周时期,开始出现了完整的连续佛传故事画。今天我们能看到第二百九十窟中,六条并列的佛传壁画,总长度达二十五米。画面有乘象入胎、蓝毗尼园诞生、仙人看相、太子读书、比武、迎亲、出城、夜半逾城、山中苦修等。近80个画面连缀成了一幅长卷,这是我国已发现早的佛传连环画。 经洞里发现的这批丝绢画,无论从尺寸还是场面,都比壁画小很多。它们多数是出自晚唐五代时期画师的作品,被封藏在洞窟中800余年,不见阳光。因此受到的氧化及人为破坏相对较小,颜色饱满艳丽,有的甚至鲜艳如初。这些佛传故事图,被组装在经幡一类的佛教用品上。总计约有26件(包括完整和不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插画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插画设计已广泛应用于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多个领域。本书是将王受之先生平时的动物速写、插画手稿及绘画心得结集出版。从实景写生到想象描绘,从写生场所选择到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等内容都有所涉猎。加之王受之先生在全球插画市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从事多年艺术理论教学工作,相信他的观点及插画风格一定会给喜欢插画艺术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巨匠经典人体版画》是一本汇集画坛巨匠经典人体版画精品集,精选30位画坛巨匠及其300余幅经典人体版画作品。 人体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巨匠们艺术特色的集中展现,也是国内次较全面介绍画坛巨匠经典人体版画作品精选集,展现了人体刻线艺术之美。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画坛巨匠艺术特色、创作心路历程和对艺术虔诚的态度。 围绕表形的刻线、表意的刻线展示巨匠经典人体版画作品,突出了刻线是版画艺术讴歌生命之美的独特艺术语言。尤其是保罗?汉布尔顿、林德?沃德、约翰?菲尔莱和格奥尔格?施林普夫等巨匠经典人体版画都是国内难得一见。 版式简洁新颖,版画作品清晰,点缀在版面中的艺术家创作灵感心语,增加了读者对艺术家创作灵感领悟。 高等艺术学校教学和欣赏国外一流艺术巨匠经典人体版画作品*教材。促进国内艺术教学
从单体塑造到小场景描绘乃至大场景写生,本书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学习钢笔画,从入门到提高,逐步掌握钢笔画方法和技巧。内容丰富,适合不同读者的需要,涉及钢笔画的基础知识,以及动物、植物、人物、生活器具、交通工具、生活场景、园林小品、古建民居、欧美街景。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表现步骤及具体说明,并配有大量的相关实例,便于读者学习和临摹。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和借鉴之前的编写经验及听取广大读者朋友的良好建议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适合园林、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建筑等相关专业的读者朋友及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参考。
壁画艺术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寺院内的主要殿堂、门厅以及佛殿的墙壁上大都绘有壁画。 壁画的题材丰富、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其内容主要是藏传佛教中各位上师、各种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族社会的历史人物故事和藏族人民劳动生活和娱乐等。 7世纪法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并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联姻,两位公主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大批佛教经典、营造工艺等,对西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西藏绘画艺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西藏的壁画对于研究西藏历史和艺术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西藏壁画既吸收了内地壁画的艺术特点,又吸收了尼泊尔、印度等外来艺术精华,大部分采用对称手法、平面展开和俯视散点透视的表现手法。 由于主要采用当地矿物颜料,加之西藏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绘画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是进入美术大门的必经之路,是学习绘画的必修课程。 《素描基础教程》共分为4章,章从认识素描的基础知识开始,系统介绍素描工具及其性能、姿态与运笔、素描的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第2章帮助绘画者系统学习石膏几何体的表现,在前面部分详细讲述了如何画好各种几何体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实例完整地讲述作画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大量石膏几何体、石膏几何体组合、方锥穿插体、圆锥组合体范例详细讲解作画方法。第3章通过大量的实例系统讲解静物素描,从静物素描要注意的要点开始,以各种类型的实例讲解构图、形体结构、透视、比例、空间的表现、明暗的表现、质感的表现、主次与虚实,以详细的作画步骤讲解单个静物写生和组合静物写生。第4章重点讲解石膏像的作画方法,详细讲述了石膏像写生的
本书包括时而你看得见,时而你看不见;在黑暗的空间里;寻找定影剂;持久的影像等内容。 并非人人都作画。也不是每人都雕刻青铜或大理石,写下过交响乐或的文学作品。此种追求属于“高雅艺术”的范畴,需要少数天才所具备的创造性。这些高雅艺术受到两千年历史与批判的承托,显得遥远、和神秘。但我们都可以参与摄影的制作和消费;这种媒体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几乎无穷尽的广告、报刊、家庭、商业和创造性的图片把我们重生包围。我们每个人都曾或亲自拍摄或让别人为我们拍摄。 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与摄影过程的简单密切相关,并已经促成了一种多样的人格混乱:摄影似乎不能确定自身是什么,在高尚的传统美术对照下感到震慑和极为不安。这种身份危机主要来自摄影被技术,或特别被设备推动的观念,至于摄影师——“作者”
在进行艺术创作、设计构思的过程中,透视学的灵活运用,可产生多元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使艺术作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可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和设计作品,所以透视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透视学(美术技法理论)》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是设计学的基础入门工具书。内容共分八章,章综合论述了透视学的发展运用以及透视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了平视透视、倾斜透视的基础原理及制图法;第四章至第七章论述了曲线透视、阴影透视、反影透视和人物透视的基本现象及作图法;第八章介绍了网格透视技法、轴测图法等透视运用的基本方法。 《透视学(美术技法理论)》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并附有较多的实例分析图。文字精炼,图例直观,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的阐述透视学原理及各种透视制图方法。本篇既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动漫宗师手冢治虫,最早把电影分镜头语言融入到漫画构图之中,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漫画直接改编成了动画作品,其产品大获成功。此后日本动漫界纷纷效仿,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动漫综合创作力量。这种全新的动、漫画结合形式,在80年代传入中国,深受青少年观众和读者的喜爱。一夜间,中国及中国周边动漫市场几乎被其占领,使国产动漫产业濒临崩溃。作为全球行业霸主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在东亚强大动漫创作力量的市场紧逼中,也只能退守“低幼”观众(读者)阵营。 “动漫”,顾名思义,就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本书作者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把动画与漫画两个领域在世界各国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为“ 动漫”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重量级大师和作品尽可能全面地呈献给读者,旨在方便从业人员和广大动漫爱好者们作纵向和
《山海经》不仅是我国先秦重要古籍,而且也是一部充满神话传说的古老奇书,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关于神话的启蒙读本。随着对《山海经》深入的研究,其学术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在一般读者眼中,神话传说是《山海经》永远无法撕去的标签,人神异兽更是占据着心中无可替代的位置。 本书便将《山海经》中的人神异兽一一画出,并配以原文和简单的注释,以现代美术的眼光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重新诠释上古奇妙的世界。
本书内容分为5大类:绘画前的准备、头部五官以及头发的绘制、手部绘画的详细讲解、服饰的绘画技法、全图实例详细解析。书中插画风格类型包括:封面插画、书籍海报、动漫插图、明星插画等几种形式。详细地解析了如何从线稿一步步地到最终成稿;解析了如何选择和调制自己最满意的画笔;解析了以Corel Painter Ⅸ.5为主,以Photoshop CS3为辅助工具的结合与运用。 本书附赠光盘中收录详细的绘画过程截图以及清晰原图,让读者能更好地研究画面细节的处理与过程中的每一步变化。 本书适用于从事商业插画、游戏原画、影视动漫、艺术设计、美术创作、插画培训、美术教育等行业的人士学习使用,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数码绘画、动漫插图等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
海报:
本书围绕日本的动漫产生展开论述,时间跨度从动漫的诞生到现在,以动漫出版部分为中心,考察了动漫产业对符号形象产业、游戏娱乐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牵引作用,涵盖了动漫产业的主要问题。本书对日本动漫产业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展望作了全在而又有重点的分析,在对动漫历史的反思、对现实问题的对策及对未来发展的深索等方面都专业而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