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版画全集终于面世,他说,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而他刀底下所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这本《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经黄永玉亲自筛选,收入400余幅创作于20世纪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以及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回顾梳理与风格演变分析总结的文章,并附录有黄永玉艺术大事记及文献别册,不仅是其版画成就的全方位展示,还会丰富更多读者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认识,促进更多学者的研究,使这批国家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光辉得以永续。
本书以开始于2004年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跟踪研究、分年度阐述中国动画2004~2021年的历史进程,在具体展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状态和动画艺术创作特点的同时,系统而深入地探究其内在规律与机制,显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和动画艺术演进的轨迹。
《在亚得里亚海之间》是顶级美院插画创作者、跨界艺术家王琛的作品集。 我就是画,画就是我,它应该赤裸裸地展示我的想法、感受和欲望。 他将真实与想象用画笔不遗余力地诉诸纸稿,将偶然的尝试变为热爱的职业。 在环抱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旅居,用浓烈的色彩与狂放的笔触记录在山海之间、城市郊野的游走行迹和欧洲南部炽热的文化氛围,萨格勒布雨中曲、里耶卡冬季徒步、克尔克岛的野滩秘密 在中意语译者、戏剧影视演员、秀场模特、音乐创作人等多重身份间随机切换,书中以插画一镜到底呈现在意大利剧院排练巡演过程、片场拍摄幕后、秀场和乐队公演现场的精彩瞬间。
本书集结了桃子同学多年的手帐制作经验,包括制作前的文具选品、手帐排版技巧、手帐素材选用、手帐摆拍攻略、手帐收纳方法等主要内容。本书旨在为你引路,帮你打开手帐世界的 神秘 大门,让你从手帐小白摇身变为手帐达人。本书配套桃子同学私家录制的手帐制作视频,转换成二维码放入书中相应位置,读者可扫码观看。
陈亚非是宁波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能工能写,既能以主题性绘画著称于世,又有以斗方小品表现现代或古代人物的风流倜傥,尤以水墨人物更为精彩。画家继承了浙派人物画的风格,在严谨的写实中参酌写意,使其作品有笔有墨、有趣有味、形神兼备。 本书入选了画家多年积攒的作品,附有作者照片、简介和艺术活动,以及美术评论家的评介文章,展示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是一本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图书。
大千的敦煌之行,是他绘画生涯的一大转折点,1中年西上敦煌,临摹石室,振千年之颓势,开艺苑之新局,气象雄伟,著色瑰丽,使人物画为之一变,在这之前,他的人物画的得之细;这之后则阳刚既胜,而柔缛增,奔放斯练,而谨细转工。本书就是一本大千敦煌画集。书中收录了大量从未公诸于世的私藏大千敦煌临本,介绍并分析了大千敦煌之行的缘起、经过、贡献及收获。大千的敦煌之行,不仅将一段几乎被遗忘的中国美术断代史以临本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更使人普遍关注敦煌艺术的文化价值;唤醒沉睡的敦煌,不仅是中国美术的一大福祉,更是中国文化递延的大幸,而大千确是功不可没的。
《中国动画艺术研究》由朱剑编著,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动画艺术的本体含义;其次,中国动画片、偶动画、剪纸动画和独立动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以及具体作品分析;后,中国动画艺术的主要思想内涵、中国动画艺术与其他艺术类型的交汇融通、作品情节模式的归纳和主要艺术形象分析、“中国动画学派”的相关问题。同时,《中国动画艺术研究》也揭示了中国动画艺术的内在发展逻辑、类型和文化,并通过历时性视角剖析中国动画艺术的内在审美机制以及其与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从整体上呈现中国动画艺术的审美特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说明海派绘画在不断变化,不断在光大,在为铸造新的辉煌而积累,它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城市文化的创新精神。 《观海楼藏海上书画集》收录20世纪海上绘画、书法作品二百余幅,作品较为整齐,基本反映了百年来海上绘画的发展脉络和风貌。
《万山红遍——新中国美术60年访谈录1949—2009》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每年创作的美术作品中,选择一件至数件用文字加以介绍其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因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都真切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刻上了时代的印记。重温这些作品,我们会跟随它们进入催化它们产生的那些岁月,领略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采。倾听每位作者讲述他们的创作经验和作品背后的故事,让他(她)用另一种方式吐露自己的心声,与大众交流,会增加人们对这些艺术作品和新中国美术的认识与理解。这是编者编辑的目的。为此,编者尽量用采访作者本人的方式,使这种交流更直接、更生动,使书中的资料更具文献价值。但遗憾的是,他(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对他们的艺
陈全胜精善工笔人物画,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设色,均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像同时代的许多人物画家一样,在现实题材的主题创作之后,开始转向了古代题材的人物画创作,代表性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如《玄奘归唐》、《洛神赋》……等,均为当今人物画坛之佳作。然而,陈全胜并没有满足于在人物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又转入到山水画创作的领域,沉浸在中国的山水自然之中,用笔墨抒写胸中的丘壑和逸气,传承了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中,所谓的文、野之别,就是许多批评家论画中的“才气画”和“功夫画”,前者靠灵气和天分,以巧为胜;后者凭借功力和耐力,以勤补拙。陈全胜则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然而,这还不是他与众不同的,更重要的是,他善于以平常之心发现不平常之美。《陈全胜》是“中国当代名
方济安先生是长安画派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也是我国现代山水画的一代大家。他以自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阐释长安画派的思想和精神,与长安画派的创作主流一起,用新的笔墨语言形式,回答了当时中国画继承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把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和笔墨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的艺术人生经历了长安画派形成和发展的全面历程,他的作品是长安画派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山水或者说中国民族风景画创新的重要一派。本书选取了他的重要山水画作品数十幅,以飨喜爱他的朋友和绘画爱好者。 中国画的基本精神是以笔墨的诗性来活跃的再现“道”的境界,由此达到笔墨天成、神与物游,笔随心动、墨与情溢、超意象外、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表达“道”的境界的具体操作和把握,对于中国画来说就是要靠书法的功度,靠运笔时的上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画戏”:组织排列一些有关的剧目,形成“十二生肖”、“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红黄蓝白黑)和“五金”(金银铜铁锡)这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占了篇幅。 第二部分“粉墨”。画的是本人年轻时的一些戏(我只是说演过,并非说演得如何)。在剧目的选择方面,比较注意不常见的戏。为的是供爱好京剧的旧友新朋回顾或了解京剧的以往。 第三部分“速写”。多是见诸报端曾发表过的。都是在原始速写上删去不必要的线条,落墨而成的,可以说是“减法的结果”。速写之外也有的是默写,全凭看戏印象画的。不论速写或默写都画的是戏。主要在于通过绘画在现京剧表演艺术的原貌鳞爪,而少再创作。这部分作品按戏衡量应该说有可规性;按画要求则有逊笔墨和变形趣味。这方面的不足有待继续探索。 第四部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