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又名「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略称「韩劾碑」。内容为赞扬韩劾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之事。此碑於东汉永寿二年(一五七)刻立,现存於山东曲阜孔庙内。其隶书四面环刻,碑正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阴三列,每列十七行;左侧三列,每列四行;右侧四列,每列四行。全碑书法细劲雄健,端庄典雅,且有厚重流丽之美。清代王澍评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杨守敬「平碑记」云: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於平正,寓疏秀於严密,所以难也。 为帮助读者临习,本书将此碑碑正部分放大印出。
"中国着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唐代玄奘取经归来,便开始翻译经文。唐太宗亲为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後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於西安碑林。因此碑由王羲之真蹟中直接摹出,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亦是学习行书的*范本之一。明代王世贞评说:此碑"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 现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收藏的这件"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之一。 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又字顽伯,别字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工书法、篆刻,精四体书。其篆、隶*精,兼融众家之长,而成独特书风。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评说: 顽伯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包慎伯推为直接二李,非过誉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说: 完白山人出,尽收古今之长,而结胎成形,于汉隶为多,遂能上掩千古,下开百祀,后有作者,莫之与京矣。 吾尝谓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禅家之有大鉴禅师。皆直指本心,使人自证自悟。 篆书白氏草堂记 六屏,书于清嘉靖九年,时年书家六十有二。此件系书家晚年代表作,有方家评说: 此作用笔圆润流转,线条均衡,体势端整,有沉雄朴厚之风。 此屏一幅高一百八十五厘米,横
公元一九九一年,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出土一通汉碑,即为著名的《汉肥致碑》,其全称《汉故掖庭待诏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此碑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刊立,碑高九十八厘米,宽四十八厘米,字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碑文近五百字,仅一字残损。有方家评说:碑文结体方正朴茂,用笔古拙厚重,趣从天然,意外多妙,有大智若愚、似拙实巧之美。 《汉肥致碑》出土,至今不过三十年。这一完好的存世汉碑,为汉碑刻石又增添了一通不可多得的瑰宝。为此,编者特将此碑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张迁碑 全称 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 ,东汉中平三年刻立于山东东平境内。明代初年出土,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张迁碑》碑阳原拓本为明代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张迁碑》呈现的就是这一碑帖书法。
陈鸿寿的书法以行书和隶书*为知名,行书结字似受到李北海、王觉斯的影响,大都向左侧倾斜,用笔劲健峭严,爽利恣肆,古雅而有度。他的隶书曾广泛学习汉碑,从汉代摩崖石刻中汲取养料,用笔圆劲,结体上强调穿插腾挪,富有意趣。传世的隶书作品以对联为*多,《陈曼生书许大夫墓志》系用隶书写就,字数有千余,用笔严守古法,笔笔中锋而力透纸背,结体突破了清人隶书一味临仿汉碑的窠臼,营造出简淡的意趣,金石气十足,面貌居然与一九九一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肥致碑》有共通之处,确实是陈氏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武清兵高村出土一通汉碑。此碑便是著名的《鲜于璜碑》,又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其碑呈圭形,高二百四十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碑阳、碑阴两面刻字,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立以来发现的较完整汉碑,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有方家评说: 此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 可以说,它的出土,又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近年来,此碑虽曾出版过几种版本,但未见其放大印本。为此,编者谨将此碑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南宋大诗人陆游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传为唐代著名书家李邕《出师表》残册,前有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 等鉴藏印,后半及署款皆残缺。此册未见宋明著录,落笔结字庄俊有法,以李书《法华寺》《李思训》等碑校之,神韵若合。然有一二未惬意之笔,若非邕笔,当为学邕书之善者。 长期以来,这件曾经清内府收藏,且名声煊赫的珍迹,颇受众多习书者青睐。清《滋蕙堂法帖》曾经刻入此作,署名李北海书。与墨迹本相较,墨迹本中的一些残字,刻帖中依然完好。因此,编者谨将墨迹本和刻本一起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参阅。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倪元璐四件长轴墨迹,供读者鉴赏、临习。 倪元璐(1593 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晚明时期著名书家。在国内外一些博物馆,藏有相当数量的倪元璐书法珍迹。其中许多草书长轴,气势宏大。本书选取四件长轴,其中有三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分别是《赠乐山五言诗轴》,高一百六十五厘米、横四十七厘米,《山行即事五言诗轴》,高一百六十一厘米、横四十六点三厘米,《七言绝句诗轴》,高一百八十七厘米、横四十点五厘米。还有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谢翱五言诗轴》,高一百五十厘米、横四十一点五厘米。
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 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 大观帖(第八卷》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 系列之一。宋大观年初,因 淳化阁帖 板已断裂等缘由,宋徽宗诏令出内府所藏墨迹,更定编次,命蔡京主其事,刻石置于太清楼。帖刻于大观三年,便有 大观帖 之称,也有 太清楼帖 之称。 大观帖 共十卷,其后刻转精,故为世所重。本书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 大观帖 第八卷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
元朝至大三年(1310)九月,赵孟頫得独孤长老赠送的一件定武兰亭,后有南宋书家吴说、南宋名家朱敦儒、元代名画家钱选、书家鲜于枢四人题跋。赵孟頫时年五十有七,北行历时三十余日,途中,他时时展读这件定武旧刻,并写下了十三段题跋。此件真迹曾经曹世长收藏,清乾隆年间复由谭祖绶收藏,后来遭遇火灾又由英和将烧剩残卷重新装裱。近代,曾由乌程藏书家蒋祖诒收藏,后流失到日本。此件在遇火前,由清人冯铨将赵书兰亭跋文刻入《快雪堂帖》,此书才得以完整地留存下来。本书收赵孟頫书《兰亭十三跋》,不仅是赵书中之奇品,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其真知灼见。本书将《快雪堂帖》中跋文翻成阳文,与火烧残本拼成完璧。
孙宝文编写的这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之一。该书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伯文稿》一书收《争座位帖》和《祭伯文稿》两帖。《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书于公元七六四年十一月。因不满朝廷权奸骄横跋扈,书家奋笔直抒胸臆,刚烈之气跃然纸上。《祭伯文稿》亦称《告伯父文稿》,为公元*八年,颜真卿途径阳进,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此作三十六行,四百余字,与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书法一气相通。《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文稿》均为颜氏行书精品。
《乙瑛碑》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之一,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山东曲阜孔庙里刻立一块石碑。碑上记载鲁相乙瑛请在孔庙设置 百石卒史 ,执掌祭祀的公赎。此碑全称 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 ,又称 百石卒史碑 ,简称 乙瑛碑 。 金石萃编 记载,此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宽三尺七寸,共十八行字,满行四十字。后人将 礼器碑 、 史晨碑 、 乙瑛碑 誉为孔庙著名三碑。 乙瑛碑 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范本之一。清代万经 分隶偶存 中评论此碑称: 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翁方纲评论此碑, 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何绍基评论此碑, 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本书收吴昌硕临《石鼓文》,藏中国美术馆。此册是吴昌硕书画合璧。书为其临写的石鼓文,画为菊花、桂花、荷花等写意花卉。此册为十二开,纵三十三厘米,横三十七厘米,书家摹写的石鼓文字数较多,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墨宝。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王铎书写唐人诗篇,供读者鉴赏、临习。 清代顺治初期,书录杜甫等唐人诗篇,是书家王铎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扬州文物商店、广州美术馆,分别藏有其顺治三年(1646)所书《草书杜甫五律十首诗卷》《草书杜甫五律四首诗卷》《草书杜甫五律三首诗卷》《草书杜甫秋兴诗卷》等。此外,在顺治四年(1647),他曾书赠友人《草书杜甫五律五首诗卷》《草书唐人五律九首诗卷》等,其中《草书唐人五律九首诗卷》中,有杜甫诗五首,另有王维、李白、钱起、常健等人各一首。
中国碑帖名品 赵孟頫赤壁赋 吴兴赋 闲居赋
钟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工楷书。张怀瓘《书断》中曰: 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后世将其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 。 《宣示表》,墨迹久佚,亦有传为王羲之所临摹。存世仅见刻本,始见于《淳化阁帖》,后翻本众多,单刻亦伙。书法古雅质朴,幽深淡宕。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旧拓单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