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0-10元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祝允明草书诗帖
    •   ( 2058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因右手六指,故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生、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江南四才子”“吴中四才子”之一。 祝允明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五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七岁即中秀才。十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三十二岁中举人,以后祝允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长诗文和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 祝允明的著作

    • ¥7 ¥10 折扣:7折
    • 龙藏寺碑
    •   ( 1542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碑首半圆形,高八十二厘米,宽一百零九厘米,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身高一百七十一厘米,宽九十点五厘米。楷书阴文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及右侧刻恒州诸县官吏及僧官的题名。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署书丹人姓名。 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宋拓“张公礼”三字未损。此为清拓本。 龙藏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是我国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佛教寺庙建筑群。龙藏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唐代更名龙兴寺。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敕命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奠定了现存隆兴寺的布局和规模。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维修,并定名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龙藏

    • ¥7 ¥10 折扣:7折
    • 欧阳询虞恭公碑 皇甫君碑
    •   ( 3077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简称《虞恭公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十月立,今碑在陕西礼泉县九嵏山。碑正书,碑高一文一尺零五分,宽四尺三寸,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额篆书四行十六字。此碑为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岑文本撰文,详细介绍了碑主温彦博的生平。此碑文字剥落已甚,传世墨本中明前拓本“历”字未损。两千七百余字的《虞恭公碑》现行版本中少则只能见到四百余字(历博宋拓本),多则也不过能见八百余字(嘉庆内府本)。前者黑墨精拓,前有汪瀚云等题签,后有陈镛等题跋以及“公彦珍秘”等钤印八方;后者系毕沅灵岩山馆旧藏,后有王澍、翁方纲、王文治等跋。今选用嘉庆内府本。

    • ¥7 ¥10 折扣:7折
    • 急就章
    •   ( 3317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字重复,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历来为书家所重。传说系三国时吴国的皇象(或日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章草首书,后世如西晋索靖、元代的邓文原、赵孟(兆页),明代的宋克以及现代的高二适、王蘧常等,皆以书章草《急就章》而名。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 ¥5.6 ¥8 折扣:7折
    • 石鼓文
    •   ( 2996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石鼓文》也称《猎碣》《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是我国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每个高约一百厘米,径约六十厘米。其书传为史籀手笔。《石鼓文》的刻石年代,唐代张怀瓘、窦皋、韩愈等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以为周宣王时物,宋代董迪、程大昌等以为周成王时物,金代马定国以为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刻,清代俞正燮以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刻。以为秦物者,始自宋代郑樵,清代震钧以为秦文公时物。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刻。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属陕西凤翔),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

    • ¥5.6 ¥8 折扣:7折
    • 柳公权玄秘塔碑
    •   ( 2482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唐会昌元年(841)建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文五尺,宽五尺一寸。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碑阴刻有“纪纲重地”四大字,还有“大中六年此丘正吉”的题字。此碑原在陕西省万年县安国寺,现移藏西安碑林,此本为宋拓本。 碑中所提到的大达法师俗姓赵,法名端甫,是晚唐高僧。据《高僧传》载,他曾“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震动朝野”,掌内殿法仪十年,地位极高。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圆寂。谥“大达”,因建玄秘塔安放灵骨。五年后,宰相裴休撰《玄秘塔铭》,时任太子少傅的柳公权书写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刻碑。 裴休(791~864),字公美。唐孟州济源人。原籍河东,

    • ¥5.6 ¥8 折扣:7折
    • 黄庭坚松风阁诗 诸上座帖
    •   ( 1680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县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1084),移监德州德平镇。元祜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悖、蔡卞等用事,迫害元祜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黄庭坚与

    • ¥5.6 ¥8 折扣:7折
    • 历代碑帖法书选·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1.4)
    •   ( 8783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2017-12-01/ 文物出版社
    •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内容简介:《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年)致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稿本,故又名 与郭英义书 它与 祭蛭文稿 , 告伯父文稿 被公认为颜书三稿。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历来为书家所推崇,与王羲之 兰亭序 并称行书双璧。

    • ¥2.9 ¥4 折扣:7.3折
    •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入门
    •   ( 4352 条评论 )
    • 柯国富华骏铭 编 /2013-06-01/ 上海大学出版社
    • 柯国富、华骏铭编著的《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入门》从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名家邓石如的字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篆书《千字文》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 ¥8.2 ¥12 折扣:6.8折
    • 历代碑帖法书选·草诀百韵歌(修订版)
    •   ( 2986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2016-05-01/ 文物出版社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草诀百韵歌(修订 版)/历代碑帖法书选》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 ,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 的韵文,以便于记忆。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 ,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 ,是指明草写 水 字如 言 字的差异只在于 水 字有一点,而 言 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 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此册现影印出版黑白字帖 ,供专业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参考。

    • ¥7.3 ¥10 折扣:7.3折
    • 历代碑帖法书选·唐灵飞经(修订版)
    •   ( 5760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2016-05-01/ 文物出版社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唐灵飞经(修订 版)/历代碑帖法书选》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 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 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 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 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 ,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 。

    • ¥7.3 ¥10 折扣:7.3折
    • 历代碑帖法书选·大盂鼎铭文(修订版)
    •   ( 3235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2016-05-01/ 文物出版社
    • 《大盂鼎》造型端庄凝重,内壁有铭文十九行,计二百九十一字。铭文不仅有重要史料价值,也是西周早期艺术性很高的金文书法作品。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大盂鼎铭文(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铭文字体瑰丽雄奇,用笔方整,有的笔画波磔显* ,行款茂密,布局完满,是学习金文的*好范本。现据流传的*初拓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 ¥5.1 ¥7 折扣:7.3折
    • 薛稷信行禅师碑
    •   ( 1287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信行禅师碑》,又名《随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唐神龙二年(706)八月立。石已久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宋拓孤本传世。剪裱本,册尾残损,正文共二十五开,另有跋一开半。正文一百二十五行,每半开五行,行七字。此册原为南宋贾似道所藏,册后有王铎、何绍基、吴荣光等人题记。此本现已流入日本,为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所藏,仅一千七百余字。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 薛稷(649~713),蒲州汾阳(今山西万荣西)人,字嗣通。薛稷出身官宦世家,本人亦仕途显达,武则天朝举进士,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唐中宗景龙末年(709),任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其时唐睿宗李旦尚未登基,与薛稷关系很好,将女儿仙源公主嫁给了薛稷之子薛伯阳,二人结成儿女亲家,过从甚密。景云元年(710),李旦甫登帝位

    • ¥5.6 ¥8 折扣:7折
    • 张黑女墓志 刁遵墓志
    •   ( 1556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音贺汝),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此志简单介绍了南阳太守张玄(462~493)及其祖辈、配偶的生平,后附赞词。原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十月,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根据志中记载的“葬于蒲坂城”五字考证,原碑应在现陕西省永济县境内。原石久佚不存。清道光五年(1825)何绍基得旧拓本于山东济南历下书市,乃著世至今,拓本共十二页,每页四行,满行八字。出土地不详。目前传世只此一孤本。此本有清初王玙、鲁珍跋,后又有包世臣、陈介祺及何绍基自跋,后归无锡秦文锦,今藏上海博物馆。 北朝书法成就主要反映在碑刻上。北碑主要有四类:造像记、碑碣、摩崖、墓志铭。其中又以造像记、墓志铭为多。近百年来陆续出

    • ¥5.6 ¥8 折扣:7折
    • 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
    •   ( 1251 条评论 )
    • 卢中南,金日发 著 /2018-01-01/ 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 目前,社会上的硬笔书法字帖非常多,但大多是当代书法家的字帖。作为初学者学习,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随着书写水平的提高,以及眼界的提升,我们会发现,仅仅学习当代书法家的硬笔字帖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在学习硬笔书法达到一个小目标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古人云: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这说明,我们还应该将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其实,中国历代书法经典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完全可以从中选择一些经典法帖用硬笔来临写。 事实上,当代硬笔书法高手也都是学习经典毛笔字帖而成。我们在掌握一些硬笔书写技巧和能力后,完全可以直接取法古代的毛笔字帖。尽管硬笔限于工具,表现力不如毛笔,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汲取营养、掌握方法。然而,我们所见到的毛笔字帖,因

    • ¥9.9 ¥16 折扣:6.2折
    •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1.7)/历代碑帖法书选(骑)
    •   ( 6108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1987-07-01/ 文物出版社
    •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生于唐景龙三年(公元七○九年),卒于唐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赠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世习称“颜平原”或“颜鲁公”。他的书法以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中,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念其侄季明所写的祭文。通篇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 一泻千里,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宣和书谱》记载:“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元鲜于枢在卷尾题跋中称赞:“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

    • ¥4.4 ¥6 折扣:7.3折
    • 唐褚遂良书孟法师碑(1.3)/历代碑帖法书选(骑)
    •   ( 2714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1995-03-01/ 文物出版社
    •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历代各种书体和著名书家的一些作品,编辑了这套《历代碑帖法书选:唐褚遂良书孟法师碑》。

    • ¥6.6 ¥9 折扣:7.3折
    • 历代碑帖法书选·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修订版)
    •   ( 1105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 著 /2020-11-01/ 文物出版社
    • 《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修订版)》书法笔力雄强,夙称楷法极则。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引赵孟颊评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善,而《邕师塔铭》又其善者也 。清代金右学家翁方纲对此碑评价很高,认为此碑胜於《九成宫醴泉铭》。敦煌石室所藏唐拓本,曾分别为法人伯希和英人斯坦因所得,现存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惜俱属残页。此册即郁氏所题之本,存字既多,拓墨又清晰,便於初学者临习。

    • ¥5.8 ¥8 折扣:7.3折
    • 张猛龙碑
    •   ( 1852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2010-05-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碑文记述张猛龙生平及办教育的事迹。无书写者姓名。碑高八尺四寸,宽三尺七寸。碑阳二十六行,每行四十六字,后四行为题名及年月。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碑阴十二列。碑额正书三行十二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此碑宋人已经发现,到了清代,经过包世臣等人的褒扬推许,名声大显,愈益受到书法家的推崇。 《金石录》、 《潜石匠堂金石文跋尾》、 《山左金石志》、 《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张猛龙碑》以第十行“冬温夏清”四字未泐本为佳拓。现存明初拓本称“时字三横本”,明代稍晚时拓本称“盖、魏不连本”。石碑现仍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内。 张猛龙,字神冏,南阳白水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间,任魏鲁郡太守。他在任内, “治民以礼,

    • ¥5.6 ¥8 折扣: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