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的书法课,是“带着学问写书法,透过书法看文化”。他出身书香门第,精研文史、鉴定、诗词,这些“字外功”融入他的笔墨之中,既有技法的严谨,更有思想的厚度。本书从最基础的笔顺结构写到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解析,理论结合实际地系统讲述了启功先生的毕生书法心得,辅以大量彩色插图展示笔触细节,语言平实,见解独到,是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祝允明(1461 -1527)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 祝京兆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七试不第,遂绝了应试的念头,以举人选官,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旋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 唐寅 、 文徵明 、 徐祯卿 合称 吴中四才子 ,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作为明代*为重要书法家之一的祝允明,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 明代中期,以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为首的吴门书家群体崛起,他们的光辉超越了以 三沈二宋 为代表的 台阁体 书家群。直到去世后十年间,祝允明的地位无人能及,然而由于与祝氏同辈的文徵明极为长寿,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高超,品德修养也令人敬仰,所以在文徵明执掌吴门时期以至
《DK·西文书法的艺术》内容:亲爱的广大中国读者,在《DK·西文书法的艺术》中我很荣幸地向你们介绍拥有超过两千年历史的西文书法艺术中一系列的书写体。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了解到在中国,书法和书法家是被高度尊重的。我也试图探究,以拉丁文为基础的西文书法和中文书法之间根本性的不同。对于我来说,答案或许可以归结为:在中文书法中,一个字或几个字中蕴藏着的精微手法与笔法,就足以传达出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时,平衡感源自对于不同字母风格的选择;字母与字母之间相互的关系;单词与单词之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在页面中的组合关系。我希望《DK·西文书法的艺术》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西文书法中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