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而写的碑文,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被称为 古劲绝伦,品属** 。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瓘、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澍、蒋衡,等等。至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后称《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它用精练、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例字,胪列出九十二种楷书结字的法则。一百多年来,此帖对楷书的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些口授相传的书诀,如“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等等,约是从“九十二法”中提炼出来的。 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楷书九十二法释文”“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荆门市博物馆编写的《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讲述了:1993年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紀山镇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 发现,被鉴定为 一级文物。 所出先秦竹简典籍反映了楚人的治国思想,竹简的制作、简文书写形式、规格、书体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真实的文物资料。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