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共 1 卷, 5000 余字。历来弘传甚盛,为 佛教各宗派尤其是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本书收录历代 15 位 名家《金刚经》书法力作,书风各异,精彩分呈,为广大学书人、学佛人提供一部可临摹抄诵、欣赏研究的完美典籍。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共1卷,5000余字。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本系列字帖共精选历代书家所写《金刚经》墨迹、刻帖近共14件长卷。包括王羲之、柳公权、张即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文徵明、傅山、雍正、弘一法师、金农诸家力作,同时收录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作品
《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近代书法论著,影响中国书法史一代书风,中国书法的美学解读与大成之作。是晚清以来zui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康有为眼中的中国书法史》也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该书除原有内容外,配有130幅书法碑帖图片,160个完整注释详细讲解。 全书六卷二十章,叙目一篇,各章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卷一、卷二是讲书体源流的,卷三卷四是评论碑品的,卷五卷六是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的,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或评价。
继《张鹤岭小楷》《张鹤岭小楷》《张鹤岭小楷》等书成功推出并受到读者好评之后,即将推出本书。此书的市场预期较好。本书作者张鹤岭,有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他凭借其右手食指与中指夹笔而书(他的右手拇指在1974年下放到工厂时不幸被机床切掉),追求笔笔精致、法度严谨、端方秀整,但又不失传统书意的厚度和清俊洒脱、朴实温润之意趣。
《碑帖导临:赵孟頫三门记》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碑帖导临:赵孟頫三门记》精选了赵孟頫三门记,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每种书体都有各自结字规律,每种帖都有自己的结字特色。我们对篆、隶、楷、行草书的结构规律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每种书体十二种结字原则,同一种书体中不同书家和碑帖又有自己的个性。
《怀素书王献之传》称《论书帖》,出自《墨绿堂藏真》丛帖第壹卷。此丛帖为清代蔡世松辑,钱祝三刻。蔡世松字友石,号听涛,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进士,官顺天府尹、太仆寺少卿。翰墨精妙,尝辑名人墨迹,镌此丛帖。跋曰:『停云馆刻怀素草书《千文》,贞元十五年(七九九)书,年六十三。平淡天真,迥异少壮之作,真迹绢本,近在六舟僧处余曾见之。此卷款题「贞元改元」,素师时年四十九,纵恣离奇,正是务追险绝之候,《清河书画舫》载韩存良家有怀素《论书卷》,今宗伯及青甫印记具存,当即此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