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四种”为原作坊·中国书法系列之一,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王羲之(307~365),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曾历任秘书郎、临川太守、江州刺史、宁远将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所以后世又称其为“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 行书”。本书内文采用古装右翻本,经折装帧形式,所选作品原迹清晰,不做缩放。方便书法爱好者
《集赵孟頫行书古文》选文二十六篇,其中多为短文,也有较长的,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岳阳楼记》等。文与书法结合,按文的内容集字,文旁有简化字对照。并以赵孟頫书《绝交书》为例分析赵书的用笔、结字与章法特点。
《米芾尺牍》为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中的一本,收录了米芾部分代表性尺牍作品,附释文及综述文章、历代集评。编者姜宝平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这更有益于临习者更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轻松读艺术”系列丛书分别为《西方画家那些事儿》《古代画家那些事儿》《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该套丛书以非艺术领域内的读者为对象,以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家的奇闻逸事为经纬,采取“”、甚至“戏说”的形式,让广大读者对于中西绘画、书法领域的艺术大师及其创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帝王书法家那些事儿》中,称康熙皇帝为“劳模皇帝”,称乾隆皇帝为“走到哪儿都露一手的‘御笔’”;又如《西方画家那些事儿》中,称毕加索为“习惯性劈腿”,指梵高为“歇斯底里症”……拉近读者与大师的距离,帮助大众了解艺术巨匠的艺术经历、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让读者在茶余饭后、轻松怡然的状态下,获得对于艺术、特别是经典艺术作品及大师的直观印象和解读。通过这些讲述告诉我们,这些大师们也是和普通人一样,是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赵孟頫为宋宗室后裔,入元后,亦身居高位。赵孟頫在“复古”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北宋的蔡、苏、黄、米都以行书,沿及南宋,成为时尚,都不太注重楷书。宋亡时他已二十多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代。在这样的环境里,眼看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日趋衰落,就主张远追晋人,师法二王。不过“复古”只是一种思想和主张,完全恢复到古代是不可能的。赵孟頫师法晋人,实在是在晋人的书法里写自己,是在“复古”的名目下“出新”,这是他成为元代的书法家的原因,也是“赵体”书法影响后世几百年之久的原因。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本选题遴选、汇集古今经典对联文本,使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存在的书法字体,或使用本碑中的部首或笔画组成的非存在字体,按照从四言到多言的顺序,编排成一百副具有该碑字形特征、章法气息、书法意蕴、复古意味、高度艺术价值的名联书法作品,让对联形式拓展书法表现范围,用书法形式表现对联蕴藏的文化魅力,供书法学习者和传播者品读对联内容,临摹、学习对联书法字体和风格,提供对联创作蓝本,激发对联创作热情,从而服务丰富的社会生活,有力传播书法文化和对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