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套为推广、普及粤剧教育而编写的粤剧考级教材,共分为1-10级,本书是1-4级。 教材本着 传承开拓 的宗旨,集结广东粤剧院多名粤剧艺术专家选取该剧种中有代表性的经典元素,结合戏曲的四功五法及多种粤剧艺术表演形式,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编排。致力于推动粤剧普及、传承、发展和满足各界对粤剧学习的需求。通过规范合理地学习本系列考级教材,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按照标准化的粤剧表演衡量系统及科学的粤剧学习计划,增强身体动作协调能力,提升艺术审美水平及德、才、礼兼备的综合素养;还能通过对粤剧的了解,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是高校 戏剧教育 专业的基础教材,这个专业旨在培养中小学戏剧教师。本书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出发,以范本为基础,从表演入手,帮助戏剧课老师学习鉴赏戏剧之美,学习戏剧教育的内容,领会舞台上的戏剧艺术和课堂上的戏剧教学的真谛。全书分成 戏剧的核心 戏剧教育的核心 戏剧与生活 表演悲剧正剧 表演各类喜剧 表演音乐剧 改编剧本 导言 制作 鉴赏与评论 语境与交融 回顾与展望 等十二章,并附有 形体台词基本功 和 课堂戏剧游戏 的教学提要。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基础教材。
本辑《单读》邀请戏剧编剧、导演陈思安担任特约编辑,首次引进、完整出版四部国外当代青年剧作者剧本:瑞士剧作家马蒂厄 贝尔托莱的《豪华,宁静》、英国剧作家艾玛 克劳的《缝纫小组》、英国剧作家阿里斯戴尔 麦克道尔的《X》和美国剧作家山姆 马克斯的《鸡笼》。 新世纪以来,新一代青年剧作家带着全新的问题意识,尝试革新戏剧文本写作的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人物特性,创作了一批反常规的独特剧作。单读遴选了其中四部剧作,呈现前沿的戏剧实践,革新对戏剧的想象。 这四部剧作以批判的眼光正视真实生活,回应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困境: 死亡 与 自杀 之辩;高速发展的科技生活与普通人基本情感需求之间的对冲及相互改变;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与故土覆灭的反思;个人成长与性别认同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外部精神控制与个体内在的争斗。 本
马丁 普科纳在《戏剧理论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戏剧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旨在建立戏剧与哲学之间的新关系,挑战传统观点,并提出戏剧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论点。 第一章是柏拉图对话的诗学。 普科纳分析了柏拉图如何通过其对话录,如何使用戏剧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柏拉图的对话录不仅是哲学探讨,也是戏剧作品,其中人物、场景和情节的构建都服务于哲学问题的展现。作者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三种戏剧范畴,总结了柏拉图的戏剧诗学。 第二章是苏格拉底戏剧简史。 本章回顾了以苏格拉底为主题的戏剧作品,探讨了苏格拉底在戏剧中的形象如何随时间演变,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了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理解和诠释。 第三章是现代苏格拉底戏剧。作者从奥古斯都 斯特林堡、乔治 凯泽、奥斯卡 王尔德、萧伯纳、皮兰德娄
本书讲述了百老汇自21世纪初以来超凡变革的故事,以《猫》《歌剧魅影》《出租》《美国天使》《芝加哥》《狮子王》《制片人》等享誉全球的歌舞剧为线索,带领读者探索了剧作演出的过程和幕后花絮。这些歌舞剧在内容、编排、灯光、舞美、表演形式上的改变,直接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历史。 书中详细描述了百老汇那些热闹非凡又不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它们或刺激,或悲伤,或搞笑。从目录就可看出本书内容多么吸引人 有的就是那些名声大噪的作品里的台词!同时,本书对百老汇的内幕进行了无情揭露,并批判了部分制作人和表演者的不端行为。迈克尔 里德尔将读者带到幕后、舞台、彩排现场,相信读者读完后将对百老汇产生全新的看法。
晋剧是我国北方地区梆子腔剧种中颇具特色的代表,在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诸多流派,本书着重对以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为代表的 丁、牛、郭、冀 四大晋剧流派进行研究。 书中将四大流派精要概括为 须生巅峰的丁派、云遮月般的牛派、绝活频出的郭派、婉转流畅的冀派 ,以此为基点,既介绍了各流派代表人物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又结合实例,突出介绍了各流派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不忘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对各流派在当下的传承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现实,对晋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和展望。 本书弥补了晋剧研究方面关于流派综合研究方面的空白,对晋剧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为解决方案的“戏剧”与一般的戏剧不同,它指的是应用戏剧的底层逻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搭建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不仅植入角色与情节,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植入隐藏的学习逻辑和学习目标,应用语言、身体、情境、氛围等戏剧要素,利用戏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参与者和观看者认识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本书以“用戏剧学经典”为例,介绍了以“戏剧”作为解决方案的六种学习方法:拆解式学习、搭建式学习、行动式学习、游戏式学习、输出式学习、转化式学习。一言以蔽之,用戏剧学经典,就是把抽象的经典思想拆解成一个个具象化的姿势、情绪、行动,然后用身体、情景演绎、互动等形式来练习,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用身体和头脑双向转化的方式,最终把经典思想吸收为生活中的选择,生命的智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是世界著名的表演体系,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斯氏体系的核心要义是 在体验基础上再体现 ,而本书作者贝拉 莫琳所倡导的 心身一体的演员训练法 的坚实基础是 行动分析法 。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生命后阶段来不及落实与践行的排练方式,而他的继承者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种 传说 变为了 事实 ,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流的演员训练手段。这是对斯氏已有认知体系的超越,书中清晰描述的贝拉 莫琳在莫斯科的学习心得与回到英国后的表演实践也让其肯定了 行动分析法 的实用性。本书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表演技巧手册,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的一部重要专著,更可作为戏剧表演从业者、表演专业师生、青年演员和表演艺术爱好者的指南。
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大名旦 之首,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作为万众倾慕、名扬中外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舞台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本书分列8章,以梅派剧名为题,用极为细致而真实的语言,将梅兰芳的一生介绍给读者,图文并茂,梅韵悠长。
本书是 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方法系列丛书 之一,该系列丛书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表演系主任、戏剧导演何雁策划主编的重要出版项目之一,以介绍、翻译和研究20世纪涌现的重量戏剧大师的表演方法与相关理论为主要内容,丛书中涉及的重量戏剧大师众多,包括本书作者尤金尼奥 巴尔巴,20世纪伟大的表演训练大师迈克尔 契诃夫,美国表演大师桑福德 迈斯纳、克里斯汀 林克莱特、凯瑟琳 菲茨莫里斯、费登奎斯等。本书是巴尔巴经典著作《论导演与戏剧构作 燃烧的房子》的翻译作品,书中展现了原作者在导演与戏剧创作方面的新思维,书中内容对我国戏剧包括话剧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主要分为表演篇、音乐篇、舞美篇,具体涉及行当、四功、五法、锣鼓经、皮黄、曲牌、化妆、服装、盔箱、道具十个类别,针对很多作者直接经历或间接了解的真实案例,逐个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既有常识,又有趣闻;既有艺术规律讲解,又有美学探究。
为中文译本。迈克尔 契诃夫方法被认为是当今*影响力、*能激发潜能的演员训练方法。本书作者凭借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从思想,灵感,肢体以及舞台活动几个方面,从契诃夫的理论出发,引导书中学生及读者,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掌握该方法及其在舞台上的运用方式。
《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研究学术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教育戏剧的本体论、方□□和价值论进行了较为新颖的理论探讨。在深入思考中国中小学教育戏剧实践中教师角色的独特特征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对英美等国教育戏剧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和教师培养模式的介绍,为中国教育戏剧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艺术管理丛书:剧院管理务实十六讲》内容涵盖了演出运营中的项目管理、演出季策划、预算编制、宣传营销、观众拓展、艺术教育、舞台装置、商业模式、危机公关等诸多层面。该书注重剧院管理实践的价值与需求,以广阔的视野观察国内外优秀剧院的管理经验,关注艺术管理领域的宏观性理论构建。 《剧院管理务实十六讲》所邀请的授课老师均为从事剧院运营与管理的资深专业人事,通过课堂讲义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将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理论呈现给读者,以期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借鉴。
本书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当、脸谱、戏装及服装、音乐、声腔、声韵、念白、道具、程式、特技、京剧基本功、京剧艺术特色等方面着手,设置了近160个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之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向读者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是一本为市面所稀见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既适合京剧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推广,又适合京剧爱好者(包括中小学生)学习领悟,还方便外国人阅读了解。 能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京剧对外演出宣传时,为外国人了解京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著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封面题签,沪上著名画家潘之封面插画,著名京剧专家王家熙、徐幸捷、田恩荣专业审定,可谓名家毕至,联袂推荐。 总之,本书以微见著,可引导中外读者漫步京剧艺术殿堂,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奥妙。正是: 旦生净丑末,极态演
本书是研究粤剧 排场 的专著。 排场 作为一个戏剧术语,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般包括戏剧场面、身份、演出场次安排、舞台调度等;粤剧排场指由演出各要素综合而成的戏剧段落,是可以在不同地方重复借鉴的程式套路的组合体。本书介绍了粤剧排场的概念、形态、表演特征、成因、教学传承、兴盛与衰落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