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乐舞是先秦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古代乐舞史上尤为渺茫难寻的时期,材料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商乐舞研究向前推进的瓶颈。该著立足于材料的发掘与开拓,首次从乐舞研究的角度对殷墟甲骨卜辞进行全盘搜检,发现并整理出大量与乐舞相关的卜辞;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对商代祭祀乐舞的致祭对象、应用方法、祭祀功能、时空场景、风格特征、文化意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考证了诸多乐舞事项;继而从发生学的视角,对商周之际乐舞传承与嬗变的文化表征及历史动因进行考察,阐发了商代祭祀乐舞对西周礼乐形成的重要影响,重新审视了商乐舞在华夏礼乐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
箫鼓春社 京津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是一套兼具民族音乐志和学术研究性质、文图音像并茂的著作,将为历史留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此地的真实写照,并由重大研究成果阐述这些留存于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巨大价值,以此助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高碑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器乐、戏曲、歌舞、曲艺等)在全国同类文化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来自京津冀三地和国外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考察组,根据 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 的原则,对各个研究项目的表演及原生文化环境进行了记录和保存。著作在研究者考察中所获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写出一系列研究论文、考察手记,真实地反映了该地区
《电影剪辑技巧》对于世界各地电影界的新“学派”,对于影片剪辑方面的新方法作了研究和报道,特别是作者概括地总结了新浪潮派电影和个性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列举了特吕弗、戈达尔、雷乃和安东尼奥尼四位导演,并比较详尽地讨论了他们四种不同的电影风格。事实上,这四位导演所采取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个性电影中的四类典型流派。本书不仅是提供给我们的剪辑工作人员使用的学习参考书,同时也可以提供给电影导演和编剧在业务的探讨中作一些有益的参考。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电影知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现代电影的发展趋向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收录英国迷幻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全部专辑专业乐评和一手访谈精彩实录,包括大量私家罕见照片,全景重现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文版特别邀请国内权威音乐图书译者经雷监制。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1968年,5岁的梅艳芳开始跟着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走唱公园、街头,歌剧院,1982年凭借《风的季节》获得届新秀歌唱比赛,从此步入娱乐圈,成为欢迎的女艺人。 张国荣,1977年参加丽的电视台“亚洲业余歌唱比赛”,凭一曲《Amercianpie》获得亚军,同年发行首张唱片《I like Dreaming》,但他仍然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歌手,在餐厅、酒吧里唱歌。直到1983年,才凭《风继续吹》成名,1984年再凭《Monica》获得销量超过20万张的佳绩。作为首让内地听从接触到的张国荣的歌曲,《Monica》以其强劲的节拍,热辣的演唱,倾倒无数歌迷。
作者简介:电视文艺导演,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制片人,德艺双馨的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现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副主任,高级编辑。自1986年从事电视文艺编导工作至今,共执导各类电视文艺节目七十余部,两度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最高将“星光奖”的“导演奖”。1997年执导的香港回归大型演唱会《九七恋曲》,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8年担任总导演的《中央电视台98春节联欢晚会》取得突破,获得极大的成功。同年,荣获由全国广大电视观众投票推选的第十六电视观众投票推选的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导演奖。创建的栏目《东西南北中》和《中国音乐电视》的诞生与成功,开拓了电视文艺新领域,推出的数千首音乐电视作品和一大批歌手,对中国电视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总导演的《同一首歌》DD相聚2000大型歌会,再一
本书按照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受到乐迷朋友的青睐,亦被音乐学院列为辅助教材。主编为付林。
本书取材于经典的、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英文歌曲,易学易唱,使读者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并掌握英文知识。本书所编排的每首歌曲包括:作者简介或音乐背景、英文歌词、中文大意、单词句型解析四部分。 本书适用于希望通过聆听、学唱极富韵律和美感的英文歌曲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读者。
本书收录了罗大佑从1974年的《歌》开始到1994年发行的《恋曲2000》专辑中的部分歌曲,共42首。本书在选曲上费了一番工夫;许我非常大气的歌曲《京城夜》、《东风》等都未被收录进去;又考虑到语言地区域性差异,所以涉及到使用台、粤、英等语言的歌曲也未被收录进去;当然,另外一些太过于耳熟能详细的歌曲如《东方之珠》、《恋曲1990》等也未被收录进去,想必这些歌的曲谱肯定是大街小巷满天飞罢。 在附录部分还专门整理了罗大佑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年表等,这有助于大家从侧面了解罗大佑及其作品,也有助于那些有志在音乐创作上展一片天地的同行们做一个参考。 同时也为那些在音像店或者在音像超市苦寻觅罗大佑歌曲却遍寻不着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目录。
《我的本流行歌曲创作书(第2版)》由浅入深地讲述了成为一名歌曲创作家所需要的知识,从歌曲写作技巧到如何进入产业。翻开这本《我的本流行歌曲创作书(第2版)》,你将能学到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帮助创作,如何为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创作音乐,如何制作样带并将它送到制作人手中,以及如何用你的音乐谋生。
当吉他音乐遇上卡通电玩配乐,是什么样的有趣组合呢?AGTM在推出两张木吉他演奏专辑之后,再次追求新的突破,将许多脍炙人口的卡通电玩配乐,改编成木吉他演奏曲,诸如宫崎骏、迪士尼的卡通及任天堂的游戏配乐都网罗其中。透过吉他特有的音色及共鸣,使得卡通电玩配乐产生独特的听觉及娱乐效果。 在本专辑中,曲风有多元化的呈现,除了活泼可爱的动感音乐,也有轻柔动人的抒情小品,每位演奏者以个人独特的编曲手法及弹奏技巧,赋与音乐不同的生命力。就让流动的琴音带我们寻回儿时的快乐回忆吧!
为配合社区歌唱团体、企事业单位歌咏比赛和公园绿地自发组织的大合唱,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满足歌唱爱好者的需求,我社近期推出了一套《公园大家唱》简谱歌本系列,包括《经典民歌(1)》、《经典民歌(2)》、《影视歌曲》、《通俗歌曲》和《外国歌曲》,共五本。每一本都精选了200首大家演唱最多、耳熟能详的歌曲。该套书的特点是:超大的音符和字体迎合了广大中老年人的需求;目录按照歌名字数进行编排,查找方便;每本28元的定价、200首歌曲的内容的确物超所值。
这本歌曲集共收入100首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苏维埃时代的创作歌曲,另一类是俄罗斯民歌(包括古代民歌、革命民歌和现代民歌)。这100首歌曲中,绝大多数是50年代在我国广为流传的,余下的一些“新”歌,有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各种艺术表演团体访华演出的曲目,有的则是旅俄捎回来的盒带和唱片中经常可听到的曲目。歌曲集的大多歌曲都附以简短的文字,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作者简历以及歌曲在当时的影响和流传情况,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愿这本附有原声唱片的歌曲集能多少满足些广大俄苏歌曲爱好者的多年期待。
不知不觉之间,摇滚已经在中国游荡了二十年。从这种音乐的滥觞之日开始算起,二十年似乎很短暂,但是一想到这种音乐也不过五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年,也就是不短的历程了。 面对二十年的中国摇滚,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立场,激励、赞扬、不屑、痛骂,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可是当问及这些立场是基于怎样的观察才得出时,多数人能够举出来的事例无非是崔健、“魔岩三杰”、“黑豹”,而能列举郑钧、许巍、汪锋的就可算得上还在关心,能谈起左小祖咒或“木马”的就已经是老手了,一路过来还能说昨天刚看过重生代的谢天啸或新生代的Subs,那已经是骨灰级的观察家了。 可是,即使是一个骨灰级观察家,也未见得能够真正数清楚在中国究竟有过多少年轻人,为一个或了解或并不那么了解的理想,付出过汗和泪。一直到今天,中国摇
在音乐世界中,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璀璨的明星。音乐是时代的记忆,歌星是音乐的载体。歌星因为音乐而变得光芒耀眼,音乐通过歌星让人们口耳相传。 为了更好地回报所有始终如一地关注、支持、喜爱《同一首歌》的歌迷朋友,我们精心遴选出了一批深为观众喜爱的歌星,把他们演唱的的金曲,以歌本的形式奉献给您,使您在歌声中再次回忆过去的好时光,品味现在的好日子。 Beyond在歌迷心中,甚至大众心中,已经了一个音乐人的范畴,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对音乐理想的追求、对人性时反思已经明显了摇滚音乐。他们呕心创作的励志歌曲,虽然没有使他们不朽,却温暖过无数冰结的心房,也令更多的青年振奋起来,高唱自己的理想与爱。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弗洛伊德》收录英国迷幻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专辑专业乐评和一手访谈精彩实录,包括大量私家罕见照片,全景重现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文版特别邀请音乐图书译者经雷监制。
《披头士:歌曲背后的故事1962—1970》收录了近两百幅珍贵照片,详细记录了披头士乐队1962年到1970年录制的歌曲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披头士创作的心路历程。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从1962年至1966年披头士初创,第二部分是从1967年至1970年披头士解散。 n 是谁“年仅17岁”,就让保罗“心花怒放”?真有埃莉诺??里格比其人吗?“潘尼巷”在哪里?“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灵感来自何处?从首大热歌曲“爱我”和张专辑《请让我愉快》开始,特纳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披头士神话,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披头士亲自创作和录制的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