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 鲍什(Pina Bausch,1940 2009),德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 舞蹈剧场 的创立者。对20 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作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多年研究皮娜 鲍什,编著有《皮娜 鲍什研究及评论集》,对皮娜 鲍什的艺术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结合具体的舞蹈剧场案例《交际场》,对鲍什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解剖式分析,发人深省;亮点之二在于参照皮娜 鲍什的编舞和教学方法,编写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实际操练使用的指南,对于从事舞蹈和戏剧的读者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本书是一本面向成年芭蕾爱好者及入门舞者的全面基础指南。书中结合清晰、精美的图示,向读者介绍了芭蕾舞的基本技术原理、动作要点、练习方式,以及身体护理注意事项,并系统地介绍了芭蕾世界的广阔职业选择、相关历史及不同的芭蕾流派。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获得了许多成绩,赢得了相关各界的充分肯定。此次编写的《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爵士舞等级考试指定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娱乐性、表演性、创造性和时代感等特点。根据舞蹈爱好者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发育特点,教材分为10个级别,适于4岁到16岁的青少年儿童。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获得了许多成绩,赢得了相关各界的充分肯定。此次编写的《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中国舞等级考试指定教材》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十个等级,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力求符合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该书系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教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从 基本概念 基本训练 腰部的基本训练 基本舞姿训练 移重心训练 技术技巧 复合技术技巧 女班、男班训练组合 等内容对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示。此书为舞蹈专业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范本,并将对舞蹈专业学生进一步演绎中国舞及其他舞种奠定了基础,也可供舞蹈业余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舞之用。
本教程作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指定用书,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与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共同论证、认可的国际标准舞基础教材。教程作为国内艺术培训学校基础教学用书,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该教程有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篇章,各设十二个级别,按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金牌四个阶段,各阶段均编入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单人练习动作及组合。教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专业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特点。
本书是*部问世的契诃夫表演训练法专著,1953年以英语在美国首次出版,至今已被译为俄、德、法、西、日等十几种语言,成为该训练法流传*广的经典版本。契诃夫的方法强调以创造性的想象力代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借助外部表达通往演员的潜意识,以获得身心合一的演技。本书正是让演员们能够清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的*指导手册。作者在书中不仅提出了表演的观念与心法,还通过17个练习和10个即兴表演示例训练身体与想象力,向演员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方法派的训练,帮助他们 捕捉 变幻莫测的灵感,实现 演技自由 。
.
《社交舞史话》以时间为序介绍西方社交舞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舞蹈概说、古希腊时期的舞蹈、古罗马时期的舞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交舞、巴洛克时期的社交舞、华尔兹及电气时代的舞蹈等十一章内容,历史跨度长达4000年。全书详细梳理了自古希腊时期至今社交舞的形成背景、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等,并对社交舞的功能、审美特征及独特性等进行分析,展现了社交舞的魅力,有助于加强我们对西方社交舞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此书可以作为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的参考书目,以及国标舞或体育舞蹈从业者及爱好者的参考资料。
本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蹈课程用书,其主要内容分为七章: 绪论 朝鲜族舞蹈技术技巧 维吾尔族舞蹈技术技巧 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 藏族舞蹈技术技巧 傣族舞蹈技术技巧 彝族舞蹈技术技巧 ,计30余万字。书稿以民族为单元,每一章都对所写的民族舞蹈及其技巧有一个整体性的概述。每一章分为 徒手技巧 和 道具技巧 两大类,而在各类技巧中又按 原地旋转 移动旋转 跳跃技术 和 翻身技巧 等进行编写。各章除介绍舞蹈概述、技术技巧的相关内容外,还设计了测验题和答案,便于教学开展。
本书从艺术张力的角度切入来研究中国现代诗剧的创作,在系统考察中国现代诗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历史建构与流变的基础上,探讨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后被誉为“第五种体裁”的诗剧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对中国现代诗剧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钩沉与整理。在全面搜集作品史料、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杂合、修辞、陌生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诗剧的语言张力;从特质性、类型性、组合性的角度探究中国现代诗剧的意象张力;从反讽、反语、复义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诗剧的悖论张力;从情绪、情感、意念的角度探究中国现代诗剧的结构张力。通过对中国现代诗剧语言张力、意象张力、悖论张力和结构张力的细致研究和阐释,揭示出中国现代诗剧与西方传统诗剧、西方现代诗剧以及中国传统诗剧的异同;概括出中国现代诗剧与新诗以及现代戏剧的异
拉班舞谱是记录人体动作的科学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运用为广泛的舞谱。不同国家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可以根据拉班舞谱所记录的人体动作没有障碍的完成舞蹈的阅读、再现和交流。本书是世界拉班舞谱教育研究的权威机构 纽约舞谱局拉班舞谱教材系统的中级教材,是在舞谱专家珍.玛瑞特和穆莉尔.托帕兹在1972年撰写的版《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珍.玛瑞特在1980年撰写的《中级拉班舞谱学习勘误》以及纽约舞谱局图书馆馆长卢枚蓁女士校审的基础上,经由2019、2021年纽约舞谱局在中国教授中级课程中学员们的反馈而形成的符合汉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中译版本。本书的出版,可以让中文学习者系统的学习拉班舞谱这一科学体系,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打开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这扇大门的钥匙。
本书共计115首曲目,其中101作品,14曲目。这些曲目是多年来在教学一线从事舞蹈伴奏工作的教师们精心编创的。他们在掌握舞蹈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握舞蹈动作的律动特点,深入了解舞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编创出适合芭蕾基训的曲目。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每一组舞蹈动作的曲目进行了简短的音乐分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清晰地把握作品特点,更贴切地表现舞蹈音乐的艺术内涵。
本书的内容涵盖芭蕾术语拼写,芭蕾术语动作(以图片示范),芭蕾舞教与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正误对比的技巧。其中,总结部分提炼教学法的 点,作业部分要求学习者牢固所学新知识。全书构成了芭蕾舞教与学的方法,追求“教要教得正确,学要学得明白”的教学理念,同时践行“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科学训练体系,舞蹈科学、科学舞蹈。 本书也可作为工具书,图文并茂,便于学习者查找芭蕾术语、动作、教与学的方法,以及音乐节拍在不同动作训练中的使用知识。学习者还可借鉴书中的组合,明确组合是为了学 个动作、解决某些问题、达到一定训练目的而编排的,并非只为编组合而编组合的教学理念。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法国印象画派的画家、雕刻家。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本书针对雷诺阿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清楚完整的交待。完整搜罗雷诺阿的绘画作品,搭配专业的作品赏析。作品赏析皆重要作品完整呈现,全图导览,一目了然。评论文选集单元,让读者从多样的角度看见雷诺阿不同的面貌。
舞蹈硕士研究生已经大量参与到了本科教学实践中,而且在本科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当今课程类型增加而舞蹈专业课时被大量压缩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的示范、引导、组织作用,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挖掘本科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课堂学习积极性、拓展本科生的课外专业活动,可以*限度地发掘本科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研究生在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上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本报告将对已有的、正在进行的研究生 助教 的实践方式进行调查、梳理与分析,从中总结和探究一套*为合理、适用、高效并有前瞻性的 助教模式 ,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研究生助教的实践活动,这对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本科教学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北京地区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年度发展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是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联合北京地区其他六所高等院校、校内外舞蹈及其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共同编撰而成的年度发展报告。《蓝皮书》选取北京地区的舞蹈高等教育事业为着眼点,以舞蹈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主客体为重点分析对象,从高等教育的功能入手,理清2016年北京地区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并着力探究助力其发展的政策体系、经济基础、文化环境、科技创新等因素,试图总结2016年北京地区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舞蹈高等教育领域建言献策。
肥套 缘于毛南族古朴的生育信仰及其支配下的传统习俗,集诗、舞、乐、戏为一体,*早可追溯至明朝中期,至今仍然在毛南族地区影响深远。本书以民族志、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广西环江毛南族的 肥套 仪式乐舞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仪式中的乐舞文化结合在仪式行为中研究,并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互为关照。通过对 肥套 仪式乐舞的功能、文化意义、文化根源的分析,追寻仪式乐舞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