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梁思成1929年 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 中国雕塑史 期间的讲课提纲整理而成,从上古到元明清,搭配图片,结合名家收藏、历代典籍和当时东西方艺术理论,对包括青铜器、玉器、建筑、佛造像等在内的中国历代雕塑艺术进行简明扼要、精准得当的梳理、介绍和评价,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古代雕塑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 本书1998年在百花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并与2006年再版。本次出版结合之前版本《中国雕塑史》的读者反馈,对原文的文字、章节、插图等进行优化,增加新版本的专业性、严谨性,以适应当前雕塑艺术和古建筑领域专业研究者、爱好者及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
即便放眼全球,山西现存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也堪称*艺术精品,但散落在三晋大地上乡野深山里的它们并不被国人了解。抱着将艺术归还艺术的态度,三晋出版社推出《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精选50余处山西国保单位的雕塑与壁画作品,组织专业的文物摄影师队伍进行实地拍摄,选取出表现这些作品的*好角度,来呈现各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作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为喜欢中国传统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可读可鉴可藏的精致读本。为了保证*好的呈现效果,本系列丛书选择国内知名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印制。 此次先期出版三组彩塑作品,分别是晋祠圣母殿宋塑、法兴寺宋塑十二菩萨和崇庆寺宋塑十八罗汉,各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收入《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中 《和光静影》系列采用36开明信片,装订成册
本书以 36开小开本 形式呈现,收录了南禅寺大佛殿唐塑。书中每一页正面为 雕塑局部图 、背面为雕塑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 能180 展开 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 全书共70面。
《根雕制作技法》为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 之一。根雕艺术是发现和利用木本植物根部的自然美又施以艺术处理的、天人合一的造型艺术。本书介绍了根雕的特点、品类、制作的材料及工具、创作与制作技法等等,并附有大量的制作范例,是全面了解根雕艺术制作技法的一本好书。
迟锐和黄玉红编写的这本《核雕撷美·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其中概述了中国核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当代的核雕艺人对本行业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作品,对整个核雕行业来说,可谓承前启后,在全国的高度上填补了核雕图书的出版空白。此外,本书还介绍了选核的标准、雕核的工艺、鉴核的技巧、养核的经验等内容。
本书所涉的木雕艺术,是指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品种。其木雕艺术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宽广。尤以浙江的东阳木雕、黄杨木雕与浙江根雕;福建的莆田木雕、仙游木雕;广东的潮州木雕负盛名。无论是实用型木雕还是观赏型木雕,都以其巧妙的创意和精湛的雕琢,传承着永恒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为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增就了光彩。 徐华铛先生近年来孜孜不倦地耕耘,在传统艺术的天地里,编著了数十部有关书稿。单就木雕艺术而言,就出版了《中国竹刻竹雕艺术》、《中国古民居木雕》、《中国根雕艺术》、《中国木雕精品集》等专集。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应地反响。这次他在中国林业出版社的协力下,又负起了编著“中国传统木雕精品鉴赏”系列丛书的大任。全套计弥勒百态、达摩百态、罗汉百态、仕女百态、文人雅士百态、神仙百态、武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雕塑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当代寿山石雕名家精品集粹》作者也是寿山石雕艺术家,鉴赏评论他人作品会很专业。更为重要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即与三位名家相识,并在一起工作,有机会目睹三位名师相当多寿山石雕作品的产生经过,所以对三位名师的艺术风格、刀法特点烂熟于心。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作者收集、整理、编辑、评注周宝庭、王雷霆、林寿煁的作品,就具有了真实性、准确性,《当代寿山石雕名家作品选》一书也就具有其科学性、艺术性和鉴赏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系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选》从馆藏非洲艺术品中遴选了近600件面具、雕像和生活用品等进行展览。这些展品主要来自中西非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个部族,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凝聚着非洲各部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它们,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对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认识,增强中非人民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沟通,更好地促进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三雕”即砖雕、石雕、木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构成元素,独具中华文化特色,既点缀厅堂,装饰门面,丰富景观,唤起联想,更赋予建筑以神韵。本书选取王家大院“三雕”中的精品,以原物图片呈现,附说明文字,力求直观、真实。
《泥塑浮雕》介绍了浮雕的概念、语言特点及相关科学知识;对浮雕制作的方法、步骤,浮雕的内容、形式赏析作了较为系统的讲述,这是我国美术院校一本讲述浮雕语言特点和制作浮雕方法的教科书,该书旨在通过发现浮雕中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来学习、理解、制作、欣赏浮雕艺术,本教程按照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编写,包括了从传统的写实造像,到近期新的材料研究等雕塑基础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本教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成果之上,将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完整的课程配置相结合,是科学的立体造型与现代材料语言方法的统一,是今为止一套系统反应我国高等艺术院校雕塑专业基础教学内容以及科学发展进程全貌的教材。
《雕塑基础》帮助初学者自信地开始雕塑学习。在教授基本技巧的同时,也指导读者以富有创意的方式使用材料,鼓励读者形成自己对造型的理解。《雕塑基础》中详尽说明了雕塑艺术的几种基本手法:包括黏土塑型、烧制、建模、直接构建和雕刻。在介绍每一种技法时,首先会有核心技巧讲解,然后通过具体项目举例说明,激发读者灵感的同时帮助读者练习学到的基本知识。这些具体项目涉及的范围和形式非常广,包括传统的基本造型,符号性质的塑像,以及草坪上的抽象雕塑艺术等等。
思逸编著的《食雕技艺》按照不同的主题,将食雕造型分为花果草木、禽鸟、水产昆虫、祥兽、人物、情趣小品、建筑风景、瓜灯等八类,全面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食雕技艺,对食雕技艺中很经典、专业的手法作了详细介绍。 书中对大部分食雕作品进行了简单清晰的步骤分解,多数作品从外形特征、结构比例、雕刻手法、使用场合等方面作了点拨,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很好适合烹饪院校师生、专业厨师及烹饪爱好者使用。
“丝路物语”书系每册聚焦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博物馆、一处古遗址或一座石窟寺,从中甄选国宝菁华,讲述文物传奇,铺陈历史画卷。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记录着社会的沧桑巨变。可尽情观赏汉代桑蚕基地的鎏金铜蚕,饱览敦煌石窟飞天的婀娜多姿,聆听丝路古道上的声声驼铃——这是一部启封丝路文明的记忆之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之珍宝,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恒久魅力。感受始皇地下军团的烈烈秦风,惊叹西汉“马踏匈奴”的雄浑奔放,仰慕大唐《阙楼仪仗图》的盛世恢宏——这又是一部积淀文化自信的启智之作。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更是一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