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洪流中 沉淀百年 的植物与工艺之书 新艺术 大师莫里斯 皮亚尔-韦纳伊创作 集 植物装饰 艺术之大成 陶瓷、墙纸、梭织布、首饰工艺与金银细工 细数 15种装饰工艺的传统面目 鸢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莲 唤醒 70种植物形态的大师手绘 在200多幅装饰设计案例中, 见证植物 从形态到纹饰的蜕变 , 领会装饰艺术家的通才与 返璞归真 百年前,工业运动已经兴起,但世界远没有现在流转得那么快。一位秉持着 手工 与 自然 信念的艺术家,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苦学多年、也独立创作多年后,决定为手工艺撰写一本书,为以自然为归属的装饰艺术撰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他希望有人能够记住在工业之前手工艺的面目,更希望他们一代一代之间传承的、对家与自然的信念在加速演变的世界中仍能为人的生活带来宁静和滋养。 他行走在乡间、在
《玩 金 术1 金属工艺入门》是作者多年来研习金工技法心得与教学经验所整理出的基础入门技术。内容包含了金工的各个领域,以西方的工作习惯为主轴,融合了本土的技法和工具。本书资料搜罗丰富、技法讲解详细、图文并茂,完整探索了各类金工技法和使用,使有志于金工创作的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认识金属,了解其加工方法与创作奥秘,在稳定的技术基础上成就生活艺术美学。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远古彩陶、青铜时代、瓷器中国三部分。分别讲述了我国彩陶、青铜器、瓷器的发展历史和造型特点,介绍不同器物图案从发生到历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着重介绍重点纹样的造型特点和文化风格。同时结合上百幅纹样图案摹本,作为本书图录部分亮点,供读者学习和临摹借鉴。
无论是希望完全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来制作釉料,还是只把它们作为现有基础配方的补充,作者在《天然釉 釉料的配置与制作方法》中都会提供合适的建议,包括如何寻找和准备天然材料(例如风化的岩石和海藻),还会对混合釉料、测试样品、后的施釉和作品烧制进行详细指导。使用天然釉料的当代陶艺家们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创作技巧及产生的有趣的釉料效果。
中国是早发现和使用大漆的国家。漆艺,历经漫长的演化,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手工技艺,而是包涵着丰富的智慧创造与人文气息的历史文化宝藏。 本书首先介绍漆艺的基本历史脉络、必须掌握的材料、工具与设备,然后抽取了漆艺工艺 10大典型工艺(底胎底漆、殊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堆塑、彰馨、防锈、金缮修复)中的52种技法进行详细介绍。每种技法都囊括了工艺的原理、历史沿革、创作赏析、工艺实践、小贴士等内容。本书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工艺全面详尽、操作易于上手。 本书展现了漆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在一个个生动又鲜活的工艺示范背后,努力挖掘工匠及创作者在发现、认知、驾驭、创造漆艺的精神动力。相信本书无论是对初次接触漆艺的学生,还是已有经验的从业者,都会起到些许参考或借鉴作用,为今后的创作进阶打下
陶瓷坯料·技法运用·原料特性·釉料配方·工作室注意事项 每一位从事陶艺创作的人都深知釉料在陶瓷艺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真可谓成也釉色,败也釉色。本书精选了100位陶艺大师的代表作品,各位陶艺家将向广大陶艺爱好者详细讲解他们的创作观点、技法步骤、独特的釉料和颜色配方,以及其使用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有关釉料调配、实验、施釉等方面的建议及方法 ·釉料及陶瓷颜色的研发 ·为某件作品选择色调的建议 ·详尽的陶瓷原料知识讲解,以及专业术语 ·作为文字的补充说明,本书收录了超过450幅作品图片
本书延续了《玩金术1》扎实的风格,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不仅介绍各种精细的金工进阶技法,更深入探讨其中原理,和用于创作上制造出效果,使读者理解不同金属结合的方式和原理。让 想学习进阶技法的读者能快速进入状态,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走出电窑的烧成效果局限,让林赛 欧斯特里特(Lindsay Oesterritter)带领你去欣赏和品鉴更多简单易行的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 柴烧、乐烧、坑烧、桶烧。针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制陶者及工作室,作者深入讲解、探索了柴窑的建造方法及其烧成方法。凭借多年制陶、烧成经验,以及向广大同行虚心求教,书中的内容堪称独一无二。 艺术家专栏 和 作品赏析 版块展示了柴烧及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的多样性,以及由此所能获得的独特视觉效果。
珐琅是古老的金属装饰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珐琅釉料烧熔到金属底胎表面,创造出丰富多彩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作者琳达达尔蒂,作为当代珐琅艺术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在书中分享了手工制作的激情与乐趣。 《珐琅艺术》从基础知识开始,带你了解每种类型的珐琅釉料,帮助你创立一个珐琅工作室并列举出制作过程中将会用到的工具和设备,以及珐琅制作的前期准备、烧制、清理、完成等各环节的详尽信息。接着会教你如何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多种技法当中,例如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和透光珐琅。同时你还将学习到更多的实验性的技法,比如在网格或金属丝上烧制珐琅,并通过运用铁屑、沙粒等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表面肌理。创造性的尝试非常规的烧制方式,例如欠烧、过烧或乐烧工艺,以实现独特的效果。 另外,《珐琅艺术》详细展示了12个制作示范,都
陶瓷添加物可以让陶艺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外观和肌理。陶艺家凯瑟琳 斯坦登(Kathleen Standen)向读者展示了大量可实现的效果,以及业界知名陶艺家们借助陶瓷添加物创作的令人称奇的陶艺作品。 本书开篇介绍如何收集当地黏土和如何制备个性化坯料,之后转入正题,即当今陶艺界以材料著称的数位艺术家们常用的陶瓷添加物,包括硬质材料,如石头、玻璃和铁锈;可燃性材料,如纺织品、金属丝和金属网。除此以外,还介绍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多种颜色效果。书中收录了当今世界*陶艺家极具创意的代表性作品图例,并配以详细的创作步骤图片和文字讲解。 《陶瓷添加物 个性化陶艺坯料的制备及创作》从启发灵感的角度,讲解了添加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拓展创作实践的制陶者而言,本书都堪称工具书。
森夏恩 科布一直在表达传统手工技术 在 陶瓷 制作 机器化时代的重要性。时间的沉淀和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是她作品的特色之一,同时她坚持作品的功能性、实用性,在忙碌生活中创造出的器物并能在生活中使用 就是她的创作理念 。作品风格因大胆不被束缚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并在国际展览上不断亮相。 本书作者通过马克杯、花瓶、碗、圆盘、砂锅、盒子等实用器型的制作,展示手工陶瓷成型的工艺和技巧,同时解答常见的技术问题。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一直在启发读者,如何从生活中收集创作的灵感,如果从陶艺家哪里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引导读者一边制作一边思考和创作,以成就自己无一物二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一本提升手工技巧的书,还是启发灵感、学会内容创作的书。
《如何读中国瓷》介绍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的艺术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年代跨越五千年,在材质、器形、主题方面都有丰富的多样性。本书精选的藏品,兼顾了典型与稀见器物,使读者了解从新石器时代直到近代中国陶瓷工匠所取得的惊人成就,构成了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基本序列。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精致的罐、碗、瓶、盘,优雅的禅宗祖师达摩像,瑰丽的四季花卉瓶,《如何读中国瓷》介绍这一亚洲文化中杰出的艺术传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如何读中国瓷》对器物的阐释旨在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作品本身的意义及其创制文化背景的鉴赏。
《观照》是一本探究中国家具设计未来的专著,作者洪卫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学习研究多年,他的家具设计,致敬传统,着眼未来,摒弃了传统家具的繁缛形式,极尽克制,大象无形,注重手造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衔接,去探讨中国家具的栖居哲学。 观照 可以说是古与今的观照,也可以说是人与物的观照。该书中的家具作品,融入了自然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无不相映成趣,处处皆在观照之中。 该书的设计以深咖色为主色调,与家具的木质颜色融为一体。哑光金色的书名映入眼帘,营造出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图文的编排节奏,纸张材质的变化,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书中三部分的插页打破了阅读的节奏,让读者得到片刻的停顿与思考,引领读者去体会传统老家具的魅力,使传统与现代设计有了融合与呼应,这也是该书整体设计概念的表达
作者简介:然艺是除纸蔷薇外,绕线圈里另一个有影响力的手艺人,从事绕线行业已经5年,目前独立运营 然艺手作 工作室,公众号粉丝5000,千聊上已经积累数百节线上视频教程。 然艺的绕线风格与纸蔷薇非常不同,整体来看,他的风格更加硬朗,更加重视不同材质的组合,焊接技法、电子元件等不同元素都会被融入他的作品中。然艺是国内早做重工绕线教程的,重工绕线的风格强烈、主题性强,同时难度也高,需要很好的对细节的把控和创造力。《然艺的重工绕线教程》与《纸蔷薇的绕线首饰》,是绕线圈不同风格的演绎,互为补充,能够帮助手作人快速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减少寻找自身风格定位的弯路,同时这也是一本难度较高的 提升向 的教程书,焊接技巧、银材质的运用等,都是在绕线入门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升。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战初期的欧洲装饰艺术,对其风格的演变、式样的创新、材料的加工、技艺的进步、用途和功能以及交易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全景式的解析。 作者列举了600余件经典装饰艺术品,同时对与这些装饰艺术品有关的金属工艺(金银器等)、木材工艺(家具等)、烧制工艺(陶器、瓷器、玻璃、珐琅等)、纺织工艺(织锦、刺绣、服装等)以及纸质工艺(装饰绘画)等都做了全面的说明。其中还诠释了收藏者的作用以及知名创作者、工作室与工厂等易被忽视的主题。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的子课题 古代图像中的纹样信息提取与设计元素分析 研究成果。本书将古代图像分为历代绘画、寺观壁画、水陆画与唐卡、风俗绘本四个类型,在采集了大量纹样信息后,精选其中的181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土与传世古代丝绸实物之不足,丰富中国传统织物纹样宝库,为从事纺织品设计、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研究的诸位提供参考资料。 丛书: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共10册)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装裱锦绫卷》978-7-308-17431-2, 定价188元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少数民族卷》978-7-308-18263-8, 定价188元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小件绣品卷》978-7-308-18
加布里埃尔 克莱恩(Gabriel Kline)通过讲述各类技法、大量配方,以及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家极具创意的代表性作品,引领读者踏上一条令人心生愉悦的釉料学习之旅。全文从釉料 厨房 开始,之后深入讲解正确配制釉料的核心技术。复合釉装饰、除釉技法及施釉技法可以令你的釉料表现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本书还将深入介绍深受广大陶艺爱好者青睐的结晶釉、令人神往的红色系釉料,以及简单易学的贴花纸技法。 艺术家专栏 及 佳作赏析 这两个板块会赋予读者无限的创作灵感,对于各位同仁形成自己的风格大有裨益。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的研究成果,是*人文社科项目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丝绸技艺研究:以考古实物为中心 (17YJCZH006)的研究成果。本书主要以考古发现及传世的辽宋时期的丝绸文物为研究资料,精选精选其中108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织物原图和简要纹样分析。通过对古代丝绸设计素材的提取、分类、重绘,来展现该时期丝绸纹样的题材类型、色彩搭配、艺术风格等,并探讨纹样特征与当时文化背景的关联。希望本书能丰富中国传统织物纹样宝库,并为今天的染织图案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波士顿所在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自18世纪以来,从中国进口大量陶瓷,也连带催生收藏陶瓷器的众家族。波士顿美术馆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的重镇。本书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吴同选编、撰叙,精选馆藏汉至元代的陶瓷精品,展现了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陶瓷收藏的全貌。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基本能构成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序列。本书所收列的器物,都是能代表中国传统美的陶瓷,其79 件入选作品,涵盖中国4500 年的陶瓷历史,从史前时代到18 世纪,包括两件刚自拍卖行获得,实为不可或缺的宋瓷。这代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波士顿美术馆不懈努力的成果,亦见证了二百年来波士顿输入中国陶瓷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