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古人汉服科普和现代汉服穿搭建议两大部分,共包含5章内容,详细展示了从隋代到明代的帝后、官员、平民的服装、首饰、妆造、服饰纹样等,然后讲解了戏曲服饰,以及以24节气为主题的现代汉服穿搭指南。本书不仅是深度剖析汉服的科普书,还是一本可以将书中内容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指导书。书中展示的内容全部重新手绘,插图精美,且贴近文物的真实效果。
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西北花儿主要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为了深入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本着精粹、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我们策划出版《青海传统花儿精选》。本书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
《物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柳宗悦论述民艺器物的文集,本书共收录了包括《 物 与 事 》《绘画论》《和纸之美》《土瓶考》在内的19篇文章。书中既有偏于学术性的报告,强调观察 物 的能力是触摸到 美 的必要条件。也有柳宗悦以各种物品为对象叙述其性质,记录了他对于 物 的看法的散文。作为民艺的倡导者,柳宗悦通过本书再次叙述了物与美深厚的关联性,强调了比起空谈形而上的、观念性的 美 ,重新触及现实、认识形而下的 物 的重要性。
《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本书选用了汉画像石拓片、汉画像砖拓片、历代石刻拓片、木版画、民间年画等图案,这些图案记载了中国古代生活和劳动风俗,记录着中国的传统故事和劳作生活,为我们讲述了时代变迁下的中国劳动历史。
作者将30年田野民族、艺术考察的亲历亲闻亲见浓缩成19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勾陈史事,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 让生活开口说话 。本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 (2019YFC1521300) 锦秀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 的成果之一。丛书共十卷,精选全世界各文博机构丝绸文物,结集全国专业学者团队编写。每卷著作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和研究自汉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代丝绸的艺术发展,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织造技艺、艺术特色、生产格局、造作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时尚和域外艺术对丝绸发展的影响。 本丛书不仅是关于丝绸的 百科全书 ,还涵盖了从汉代起始的中国蚕桑丝绸史、文化史、艺术史,包括了古代社会生活史中的重要标本,在叙述中国丝绸艺术发展历程的同时,为研究和复原古代物质文化提供佐证,考察丝绸承载的文化意义,填补
《中国年画史》是一部由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创作,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整理的非遗类史论专著,该书以近30万字、350余幅图片的篇幅,系统梳理中国年画的历史源流,各主要产地、规模、品类,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特别对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运动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总结和论述。该书总结民间画师的经验,探索民间美术的特殊规律,厘清旧年画中的精华和糟粕,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发展和年画的推陈出新提供借鉴。《中国年画史》是我国年画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成果,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项目,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用灵巧的双手把民风民俗、经典故事、生活信仰和内心情感用剪纸记录和表达,是民间剪纸以人传承记忆的重要方式。 本书基于非遗传承人郑蝴蝶、刘晓迪女士多年剪纸教学的宝贵经验,以非遗的教育性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不描不画学剪纸启蒙、探索、实践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汇集了上百个原创教学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刘晓迪老师亲自示范,录制20个剪纸视频。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及非遗传承人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富有独创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不描不画是不用通过描图,完全在脑海里构思成型,直接剪剪纸的方法,这种剪纸方法的训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
助力中国手艺,挖掘中国*匠人,发现中国手艺之美。当次读到日本人盐野米松那本《寻找手艺》时,我就隔三差五地出发了,想去看看中国还有哪些手艺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场是怎样的,是我们想象中那般落寞和清苦吗?或者是想象中那样依然有手工时代的朴素、古典的浪漫。结果一路听了见了好多故事,各种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风景。寻找手艺人,不仅发现了中国也有好的匠人和手作,也是我体验过的好的游走中国的方式。
剪纸是我国民间盛行的民俗文化,人们在传统的节日和迎亲嫁娶、寿诞生日的喜庆场合,总会在一些场所张贴寓意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的剪纸。本书汇集了上百种吉祥主题的剪纸样式,以吉祥寓意剪纸体现中国剪纸装饰纹样的优美,并且也体现我国传统剪纸在技法上展现出细腻、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本书以吉祥寓意的剪纸主题进行分类展示,例如:福禄寿喜、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万吉祥福娃、百年好合、吉祥如意、吉庆生肖等,较全面地收集了中国吉祥剪纸的装饰样式,是热爱以及从事剪纸的读者具有很好参考、学习的工具书。同时,本书还贴心搭配剪纸的教学视频,可供初学者入门级教学示范。
本书收录了中国鲜花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共758 个,包含切花、切枝、切叶、切果和加工染色花。本图册是为方便市场辨识品种、方便交易而编撰的。本书不仅是花店、花艺培训学校、花材批发商、花卉电商、花卉生产者等业内人士很实用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广大花卉爱好者和花卉消费者了解、欣赏鲜花品种的一本精美图册。 由于鲜花品种数量多、品种更新快,一些刚进入市场但上市量还较少的品种暂未收录在图册中;同时一些生产面积很少、即将退出市场的老品种也未收录在内;还有一些性状一致仅花的颜色不同的品种只收录几个具代表性的;那些未进入规模化生产的野生品种也不在收录范围。每个品种的图片全部在专业摄影棚内拍摄完成。为更好展现各品种的特性,在拍摄过程中,把握好每个品种花朵的开放度和拍摄时的角度十分关键,如玫瑰 红拂 是按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书画卷四 中唐到五代:乱世风骨》主要介绍了从中唐到五代这段乱世中的艺术历史,主要讲述了韩滉、颜真卿、李阳冰、柳公权、杨凝式、张彦远、边鸾、黄筌、徐熙、徐崇嗣、李煜、韩熙载、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等古代艺术家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 祝唯庸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以时间顺序为写作脉络,通过艺术作品连点呈线讲述我们不曾了解的中唐到五代艺术家,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而丰富的讲解这一时期的艺术故事。
狮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具特色,也是*受欢 迎的装饰形象之一。徐华铛*的《狮子(中国传统形象 图说)》在数千尊狮子造型中,精选出*典型、*美的 400余尊狮子造型,配以生动流畅的5万文字,分十三 章,系统地讲述了中国狮子造型的起源,发展和程式 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的艺术特色。本书强调狮子造 型的美学价值,不尚空谈,旨在实用。书的末尾还附 有70余幅有典型代表的狮子头部造型,供大家鉴赏。 本书有机地把中国传统狮子的造型与雕塑、旅游、文 物考古、科普和工艺美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可供雕 塑、装潢、建筑、印染、陶瓷、舞台美术、工艺美术 、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艺术院 校的师生作为教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