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用了汉画像石拓片、汉画像砖拓片、历代石刻拓片、木版画、民间年画等图案,这些图案记载了中国古代生活和劳动风俗,记录着中国的传统故事和劳作生活,为我们讲述了时代变迁下的中国劳动历史。
陶瓷设计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本教材整合了有关陶瓷设计各个方面的理论,既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内设计活动的经验,也包括了近年来从事陶瓷设计与教学的专家学者的体会。在展开陶瓷设计理论与方法探讨的过程中,本教材分别就其基本概念、所及范围、历史演变、属性特片、设计程序、设计表达等相关因素作了系统的介绍,辅以数百幅图示、表格,并通过对众多中外陶瓷设计典型实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陶瓷设计,尤其是对赏用结合的陶瓷设计的认识与理解。 本陶瓷设计教材适合于高等美术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旨在以较为详实的资料与信息促进该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系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效的意图表达手段和全面的程序组织、操控能力。
《塔尔寺艺术三绝》画册,是在基于对塔尔寺艺术三绝整理、发掘、保护的前提下策划出版的。塔尔寺历史悠久,寺内保存有大量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尤其是被世人赞誉为 艺术三绝 的酥油花、壁画、堆绣,堪称稀世珍宝,它不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艺术。每年塔尔寺的僧侣艺人都要制作这些艺术品,由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带领,各自分工,手把手的传授给年轻的艺僧,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给世人留下了这些活的艺术作品。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艺术珍品进行整理,印刷成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敬仰它,进而保护它。
长久以来,纤维艺术与女性之间似乎包含了一种 天然的 联系。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女性艺术家的参与程度远高于男性。纤维艺术所使用的材料、技法与传统女红技艺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朱迪 芝加哥(JudiChicago)等当代女性艺术先锋用纤维作品所作出的关于女性权力的表态,更让纤维艺术与女性关系密切。 本文尝试为 纤维艺术与女性 这一话题构建一个更宏观的视阈,将纤维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生产中的有机整体。从文化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不同意识形态中 纺织-女性 关系的本文和话语,对 纤维艺术-女性 这一超稳定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解读。 本文将提出 纺织女 、 母亲 、 女神 三种与纺织(织物)密切相关的典型女性形象,从技术、情感、原型三个层次上,分析长久以来广泛根植于中西方纺织文化中女性神话的形成与变化,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服装面料的主要工艺、服饰图案的不同风格和类型,并从布局构图、表现技法、色彩搭配和创作技巧等方面对服饰图案的设计进行了解读。书中内含Herm s、Paul Smith等诸多国际一线品牌在内的大量优秀原创服饰图案作品图例,能让读者对服饰图案设计有*直观的了解。本书探讨的服饰图案设计的理念与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服装设计相关专业设计师拓宽设计思路,为他们提供灵感启发和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法。
民俗造物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源头幽远,内涵丰富,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加以关注。它们不仅是民俗学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也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科技史学、心理学、宗教学、文艺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作者认为,民俗造物的意义生成基础在于其功用、存在、思维和价值四个层面,而民俗造物在这四个层面中各自呈现意义,同时彼此间又紧密联系;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民俗造物的功能揭示出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认识的深化程度。人们既通过民俗造物发挥改造物质世界的功效 。作者指出,民俗造物作为工具,别无选择地成为技术的物质载体,负载技术价值。造物的功能和形式之演变,线性地反映出技术变革的轨迹。民众作为工具的使用者,将技术的思索和实践,*终物化在民俗造物活动中。物
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她近 70 年的历史中 , 出版了很多美术史论读物 , 其中不乏卓有成就的学者、画家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总结 , 也凝结着编辑前辈的聪明才智和心血 , 对新中国美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笔珍贵的财富。 我们将对近 70 年来出版过的著作进行整体回顾 , 以《人美文库》的品牌将其中许多优秀的、曾经塑造了新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至今仍有丰富的传承价值的出版物 , 重新编辑、设计 , 整体规划 , 分批出版。本次选取的图书主要有两类类为《宣和画谱》等经典古代绘画理论 , 均为启功、黄苗子、王伯敏、薛永年等专家当年校订的版本 ; 一类为近现代美术理论著作 , 作者为邓散木、于非間等大家。 《人美文库》旨在传承 中正大雅 , 朴真至美 的 人美
烧制陶器,泥土与火的交织,火不占有只馈赠,这是火的誓言。 日本近代陶艺大师、日本民艺运动的重要代表河井宽次郎喜爱这意象。对他来说,火不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而是 点燃火的人的灵魂在燃烧 ,因此他也被誉为 土与火的诗人 。 本书是河井宽次郎记录他追寻造物之美与人文风物踪迹的文字。他周游各地,造访器物的制
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长、范畴多、技艺精,被誉为 东方的珍宝 。本书作者深入民间考察、调研,搜集了大量的*手资料。他在书中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介绍中国民间美术一些有代表性的领域,如剪纸、皮影、风筝、傩戏面具等,内容涉及这些民间美术品类的发展简况、工艺和艺术特点、时代和民俗背景,并谈及与之相关的审美鉴赏常识。 The long history and broad scope of Chinese folk arts and the superb skills they cultivate have given rise to the epithet "treasures of the Orient." This book is the fruit of its author's person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folk arts, in particular papercuts, shadow puppets, kites and Nuo opera masks. He gives a brief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each, highlighting folk art techniques and features.
《纯化的木刻艺术》以中外美术史中具有代表性的木刻作品为研究的开始,过渡到对中国现当代木刻艺术创作解读,并选取了近现代各时期有影响的版画家木刻作品进行分析,包括有历史意义的、有审美意义的、有精神意义的,还有关于木刻艺术本身的规律、知识和特点的作品。这些代表作品就像人类艺术长河中闪闪发光的珠子,将木刻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串连起来,哪些关于木刻的认识就像是这些珠子上的闪光点,相得益彰。后,作者紧密结合自己在创作中的审美、心理、情感、构思、制作的认识,用图片和语言细致地记录深入心灵的木刻艺术创作过程和介乎抽象与写实木刻创作形态的发展。
在机器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需要手工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坚信手工制品承载了人的心智,有机械制品难以模仿的美学。 本书是柳宗悦历时二十载,踏遍日本国土考察各地手工艺后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以平实的语言,佐以手绘插图,详实地介绍了日本丰富的手工艺,堪称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黑白木刻为主,成就非凡。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旗帜。他的创作以鲁迅小说插图为多,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也*为突出的艺术家。 考察赵先生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也是曲曲折折的。1940年,他从上海奔赴广东曲江,投身抗战木刻运动。那时,他血气方刚,豪情满怀,刻了许多作品,与朱鸣冈、梁永泰、荒烟、黄永玉等人的木刻在广东、江西、福建一带巡展,宣传抗日,鼓舞民众。这一时期的作品,爱国和抗日的主题十分鲜明。抗战胜利后,赵先生在上海的报社和书局担任美编,并被选为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理事。在此期间,他也创作了许多木刻,其《江南三月》和《弃婴》,堪称为代表作。
季中扬*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 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 ,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 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 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 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 亲近之美 ;在价值取向上 ,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 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 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 表演艺术则崇 奇 尚 乐 ,体现了 生命力的高 涨 。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 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 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 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 生生 美学精神,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美 第三辑》丛书,共7册,分别是:《纸笺》 《民族服饰》 《社火马勺脸谱》 《原始瓷》 《传统印染》 《窗花》 《荷包肚兜》 。精选了中国*有代表性、*视觉美感的民族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品类,以图文并举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国内*套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 每册图书主要分为序、历史沿革、种类与产地分布、制作工具及其流程、保护与传承、作品赏析六大板块,文字总数量约为2万字,图片200余幅,每幅图片都辅助以文字说明。此书既属于审美范畴,又具有美学以外更加广泛的意义,因而弥足珍贵。
吉祥即吉庆祥瑞之意,通俗地说就是称心如意, 顺利美好。人类从出现起就向往着吉祥,追求着吉祥 ,吉祥是人类千古永恒的主题。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 己的吉祥文化,而中国的吉祥文化尤其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吉祥图是寄寓着吉祥含义的图画,是“吉利画” 与“吉利话”的完美结合,是人类表达吉祥心愿直 接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吉祥图》这套书共分四册 :《神仙人物卷》《动物植物卷》《符图器物 卷》《连图多图卷》,共收中国历代吉祥图近1600 幅,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吉祥图的方方面面。作者对每 幅图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引经据典做出了得当 的解释。 愿《中国吉祥图》给读者带来福运,带来吉祥! 本书由黄全信主编。
全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与精美的木雕图片相结合,讲述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起源、历史、传承与流派。尤其对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潮州木雕、徽州木雕、福州木雕、莆田木雕等几个中国民间艺术代表性流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另外,作者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对木雕创作的步骤,以及木雕的分类等进行了详解,使读者在领略到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精华的同时,获得一些技艺上的指导。